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li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状况,分析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师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探讨提高数学教师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课堂教学
  引 言
  幸福感是人们因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愉悦状态 [1 ]。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培养出一批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教师在付出代价之后所得到的成果,因此教师心里上就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乐趣和人生欢愉,这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一种幸福。目前国内外有关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但具体到某个学科教师尤其是农村数学教师幸福感与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是少而又少。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的方法研究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幸福感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幸福感提供参考资料。
  1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分析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教学体验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尝试着从教师与课堂教学关系的角度探讨教师的幸福感。以开放式双向问卷调查为主,要求教师就自己的幸福感做出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求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本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本省内农村初中中学50名数学教师及本校初中年段100名学生,并从中选择不同地区的9名数学教师进行深层次的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1 初中数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缺失
  从表1的调查统计结果可知,教师对于健康满意度不是很高,对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教师的身体损伤很大,对于生活方面满意度也是偏低的。教师在家庭、友谊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但在教育环境、爱情、自我、成绩方面的满意度都偏低。可以发现由于教师职业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导致教师身心俱惫,自我效能感低下,主观幸福感缺失。
  其次,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大部份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所从事的行业幸福感明显偏低,只有16%的数学教师认为在学校教学幸福,并且只有28%的教师觉得教数学幸福。为什么数学教师的教学幸福感如此低下呢?结合个案访谈发现,数学教师教学不幸福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工作压力过大,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有32%的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家长。不少家长对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的要求很高,如果学生成绩稍有下降,家长便怒气冲冲地指责教师。②有48%教师认为压力来自于学校。学校没完没了的考试评比、职称评定机制的不合理等,使得教师们卯足了劲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而且,有80%的教师对学校管理感到不满意,有70%对目前学校的发展深感忧虑。③来自于自身职业发展的压力。有62%的数学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茫然,给自己幸福感总体打分在3-4分(总分是10分)的占了82%。
  1.2 学生学习数学状况调查及分析
  初中生男女生比例基本是1:1,排除男女性别比例因素的干扰,在就读方式上72%的学生为走读,寄宿生为28%。研究结果表明,有46%的学生反映学习数学很吃力,其主要原因有:①教师方面。一些数学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乏味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强,教师教学技能偏低,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学生方面。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大多是迫于考试的压力才不得不学习,对于学习数学的计划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多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遇到学习困难对教师的依赖感比较强。总体上,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情况满意度比较低,62%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16%的学生选择了很不满意。这当然也与农村中学总体教育水平不高有关。
  2 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在课堂这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舞台上,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适当的教学策略将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愉悦与精神的享受。从教师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探讨提高幸福感的策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幸福,为重构幸福感做好准备 [2 ];同时,提高数学教师的幸福感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
  2.1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搞“一言堂”、“唱独角戏”、“满堂灌”垄断课堂的教学方式极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压制、被牵引的消极被动地位,课堂教学气氛严肃有余而活力不足。新课程标准倡导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要尽量创设自由、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师生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学生才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有层次感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回答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情境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2 教师的自我调节
  超负荷的工作量,繁杂琐碎的日常教学管理、中考的指标、微薄的工资等等问题困扰着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使得教师身心俱疲,职业倦怠感渐生,幸福感似乎是如此之遥不可及。那么,教师的幸福感有谁主宰?如何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英国和澳大利的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的心态调节,心态好了,世界上一切都变得很美好。因此,心态决定一切。首先,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幸福。教育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让人快乐知足的职业。每天面对着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每天都在引领着这些活泼的小精灵逐渐成长,还有什么样的报酬比这更让人幸福呢?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工作价值取向,要有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精神,制定高尚的人生目标,积极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再者,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的文娱生活,拥有健康的身心。在这个知识快速增长、教育新理念层出不穷的时代,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但不代表教师就要以忘我的工作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以至于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健康的休闲业余文化生活,有自己的独立自由的空间和生活,才能做到劳逸结合,心灵轻松,事半功倍,使得工作与生活的支点保持平衡,认同教师这个职业,享受职业带来的乐趣和幸福。
  2.3 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在影响教师幸福感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教育环境和教师的待遇是极为重要的因素。首先,学校应一切“以人为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希望学校的管理能尽量人性化,善待教师,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让教师获得应有的人格尊严。只有在这种和谐的人性化教育环境中,教师才能快乐的工作,追求幸福。在访谈中本人也了解到,有的学校管理过于官僚化、行政化,对教师过于苛刻,教师稍有不满,就动不动以扣除工资之类的惩罚相威胁,甚至毫不顾情面的训斥教师,令教师尊严感扫地,情绪低落。其次,政府部门应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可否认,目前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还很低,教师缺乏个人成就感,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心态散漫,个体的幸福感低,既影响了学生成长又使教育事业停滞不前。在访谈中发现,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工资低,要做的事却多”、“工资低到不能养家”,特别是年轻的男教师,微薄的工资根本不足以买房成家。有的男教师离开了教师行业另谋他就,而多数高中男生又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这也是目前农村中学男教师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一味的要求教师追求教育精神的高尚,而没有最基本物质生活的保障,所谓的奉献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幸福是一种说不清看不透的主体意识,是内心深处微妙的感受,每个人的幸福感都有所不同。有关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或职业幸福感等方面,了解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对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教师幸福感,稳定教师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9.
  [2]钱兵.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探析及重构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3):8-10.
其他文献
摘 要:微时代的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各级、各类学校、各个学科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提出合理应用微课的方法,提高微课在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达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应用;资源库  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方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微”的时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笔财富。在教育的初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背景下,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物理教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2016年9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会,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 1 ]。在早期,苏霍姆林斯基
摘 要:以鲁科版选修3-1第四章第一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例,研究提升物理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设计;电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物理学科素养是每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中学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个人物理学科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创新的综合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在物理课堂实
摘 要: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改造社会的进程中,“环境问题”逐渐被人类所重视,因此STS教育理念也随之转变为STSE。课堂教学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要。研究以“细菌和真菌”教学为例,在社会行为、科学史、社会应用、及技术运用等教学过程中体现STSE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STSE中认识科学的本质。  关键词:STSE;生物教学;细菌;真菌  科学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促进科
摘 要: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教学为例,以研究一类物质的思路和方法为主线,开展以思维为核心的实验,提升探究能力,落实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化学学习能力;金属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近年来,福建省中考化学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包括:一是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简单的化学事实,准确提取有效
摘 要:学生学习普遍存在“懂而不会现象”,在初中物理电学学习中现象尤其普遍。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思维发展滞后、学习内容抽象、学习时间紧迫等是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优化电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加强思维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学科知识,并进行内化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懂而不会;深度学习  学生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物理概念和规律
摘 要:本文通过对闽台两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比较研究,分别从教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方面展开,比较两地教材对力学部分知识的选取、铺陈以及内容组织等方面,并对其所折射出的相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进一步探讨,为两地的物理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教材比较;闽台;力学;核心素养  引言  中学物理教材改革从1978年发行的十年制物理教材试用本开始,到后来根据两种教学要求修订的甲、乙种
摘 要: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本文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物理教学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体验过程  引言  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校的目标
摘 要: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是一种微观现象,在物理课堂中无法直接展示。需借助宏观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及其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模型建构、科学探究、总结论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质疑创新、科学论证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分子间作用力;创设情境;经历过程;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丰富的生活情境以及教师创造性地创
摘 要:近年来,与多面体相关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或体积问题频繁出现在高考或各种模拟考试卷中,试题的广度、深度、难度都在不断加大,并常常位于客观题靠后的位置,成为逐步兴起的高考热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选好解题策略。策略一,找模型(正方体、长方体);找“墙角”塞,(直三棱柱,正棱柱,正棱锥,正四面体);策略二,定球心(分别过两个面的外心作面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球心).  关键词:高考;视图;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