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分析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定位和现状,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加快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结构调整,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好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专业群架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农业应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其中加强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及专业群架构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及专业群的概念和作用
1 专业及专业群的涵义
专业是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专门人才培养的载体。按照教育界的传统认识,专业是以学科理论体系为背景,面向某学科或行业领域,按一定培养目标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组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因而其专业应该是以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为背景,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组合。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行业中的产业链、企业中的岗位群。专业群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及职业的分化和细化而逐渐形成的。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提出“专业群”的概念,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促进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 专业及专业群的作用
专业的作用:一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学生报考的选择点,有品牌的作用和价值;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的衔接点,有岗位能力培养载体的作用和价值;三是社会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点,有服务、示范和合作的作用和价值;四是社会评价学校的评价点,是政府评估学校的关键点,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闪光点,有评价考核的作用和价值。总之,专业是学校的品牌,学校创办学特色,育优质人才的需要。目前,许多学校都有建设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提法。三者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主要区别在于示范专业有评估指标体系。注重内隐管理评价,得到政府命名和专家认可。而品牌专业虽没有评估指标体系,但注重外显结果评价,得到社会及企业的公认。特色专业更多地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专业群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延伸专业链,扩大专业规模,形成专业整体优势;二是有利于做强骨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三是有利于建成系列化实践教学条件,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四是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师不断成长、相互补充和支撑优势;五是有利于处理好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形成长短结合、适应市场变化、便于专业调整的“少批量多方向”的人才包,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势:六是有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点,扩大职业院校的服务空间,增强服务优势;七是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形成竞争优势。
二、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定位及专业现状分析
1 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的定位
(1)根据教育属性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当然以农业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农业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农业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农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化课程体系。
(2)根据办学层次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应具备应用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的功能,应在农业科技咨询、示范推广中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3)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农业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根据办学形式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五年一贯制”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要整体设计、一体化安排,能够适应农业专业“季节性、复杂性、创新性”的培养要求。
(5)根据服务方向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教育,应当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致富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生态家园中作出贡献。
2 江苏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现状
江苏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原8所农校中职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1996年,全省部分农校试办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高职班,2001年全省8所农校普遍招收了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学生,特别是2004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以来。全省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走上了规范化建设的轨道。目前。全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中,农林大类设有19个五年制高职专业,比本科专业目录中农学类16个本科专业多3个专业。比高职高专目录中的农林牧渔大类58个专科专业少39个专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全省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实际招生的主要专业或专业方向为: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蚕桑技术等,其中以前3个专业涉及的学校较多、招生盼规模较大,并初步形成了以下特点: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由原来“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转变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创造条件办什么专业”,充分体现了五年制高职专业实用、复合、创新等特征。如园林建筑、园林技术、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等专业或方向。
(2)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办好专业。通过成立由行业、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协作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单独招生考试和专业指导,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滚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以及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与考核,同时依托行业企业,加强与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新的农业教育资源网和信息网。
(3)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想取得持续发展必须以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模式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由原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逐步转向自主参与技术开发、引导新的社会需求,逐步走出一条“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子。
(4)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滚动修改必须建立在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由专业协作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在研制开发过程中,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注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职业能力为本位,借鉴CBE、双元制和项目化、任务化等模式和方法,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来构建培养方案,确定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初步形成涵盖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专业群架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农业应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其中加强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及专业群架构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及专业群的概念和作用
1 专业及专业群的涵义
专业是学校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专门人才培养的载体。按照教育界的传统认识,专业是以学科理论体系为背景,面向某学科或行业领域,按一定培养目标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组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因而其专业应该是以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为背景,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形成的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组合。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行业中的产业链、企业中的岗位群。专业群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及职业的分化和细化而逐渐形成的。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提出“专业群”的概念,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促进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 专业及专业群的作用
专业的作用:一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学生报考的选择点,有品牌的作用和价值;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的衔接点,有岗位能力培养载体的作用和价值;三是社会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点,有服务、示范和合作的作用和价值;四是社会评价学校的评价点,是政府评估学校的关键点,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闪光点,有评价考核的作用和价值。总之,专业是学校的品牌,学校创办学特色,育优质人才的需要。目前,许多学校都有建设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提法。三者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主要区别在于示范专业有评估指标体系。注重内隐管理评价,得到政府命名和专家认可。而品牌专业虽没有评估指标体系,但注重外显结果评价,得到社会及企业的公认。特色专业更多地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专业群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延伸专业链,扩大专业规模,形成专业整体优势;二是有利于做强骨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三是有利于建成系列化实践教学条件,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四是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师不断成长、相互补充和支撑优势;五是有利于处理好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形成长短结合、适应市场变化、便于专业调整的“少批量多方向”的人才包,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势:六是有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点,扩大职业院校的服务空间,增强服务优势;七是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形成竞争优势。
二、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定位及专业现状分析
1 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的定位
(1)根据教育属性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当然以农业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农业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农业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农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化课程体系。
(2)根据办学层次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应具备应用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的功能,应在农业科技咨询、示范推广中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3)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农业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根据办学形式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五年一贯制”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要整体设计、一体化安排,能够适应农业专业“季节性、复杂性、创新性”的培养要求。
(5)根据服务方向定位,五年制高职农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教育,应当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致富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生态家园中作出贡献。
2 江苏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现状
江苏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原8所农校中职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早在1996年,全省部分农校试办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高职班,2001年全省8所农校普遍招收了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学生,特别是2004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以来。全省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走上了规范化建设的轨道。目前。全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中,农林大类设有19个五年制高职专业,比本科专业目录中农学类16个本科专业多3个专业。比高职高专目录中的农林牧渔大类58个专科专业少39个专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全省五年制高职农业类专业实际招生的主要专业或专业方向为: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蚕桑技术等,其中以前3个专业涉及的学校较多、招生盼规模较大,并初步形成了以下特点: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由原来“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转变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创造条件办什么专业”,充分体现了五年制高职专业实用、复合、创新等特征。如园林建筑、园林技术、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等专业或方向。
(2)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办好专业。通过成立由行业、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协作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单独招生考试和专业指导,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滚动修订、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以及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与考核,同时依托行业企业,加强与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新的农业教育资源网和信息网。
(3)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想取得持续发展必须以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模式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由原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逐步转向自主参与技术开发、引导新的社会需求,逐步走出一条“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子。
(4)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五年制高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滚动修改必须建立在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由专业协作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在研制开发过程中,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注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职业能力为本位,借鉴CBE、双元制和项目化、任务化等模式和方法,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来构建培养方案,确定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初步形成涵盖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