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因材施教”思想和实施途径探索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角度,从教育历史的继承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尤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探讨“因材施教”中的新思想,并探索其实施途径,不仅具有历史的借鉴价值,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 新课程 孔子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21-01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施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孔子时代教育的统一要求还没有形成,教育目的基本上是孔子的仁学框架,实施个别教育也比较容易。但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当我们教师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贯彻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呢?
   一、了解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了解、研究并掌握学生的特点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孔子非常重视了解和研究学生,他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观察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性格态度、知识智能和兴趣特长。为此,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与学生座谈、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通过对学生作业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等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分析影响学生个性差异的因素,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
   二、 统一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最优组合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分层施教,促进学生 个体的充分发展。孔子善于从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如“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我们一个班级有六十几个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何满足能力比较高的学生的求知欲,而又不挫伤后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何照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水平、特点和需要,我认为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实行统一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最优组合,开展学习上的共同研究,互相合作和互相监督,使得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三、科学地使用教材
   1、依据新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情感、态度、技能、能力和知识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标准,是教師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必须重视发挥课标的作用。
   2、充分地利用教材。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3、合理整合教材,根据具体内容需要适当的补充材料。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本内容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需要适当的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四、教师要转变角色,启发诱导,做好引导者
   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教育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帮助学生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具体而言就是:
   1、教师应从“有我”达到“无我”,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教师授课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学生如何学得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而不是以显示自己的学识为目的,不以博取学生的佩服之心为动机,应从“有我”达到“无我”。
   2、巧妙组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把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东西,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和提高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老师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使之成为支撑他们人生成长的重要能源。
   3、采取激励原则,让学生享受到尊重。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取激励原则,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五、教师要敬业爱生
   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情感基础。孔子一生遇过各种波折和困境,即使是在乱兵包围、断食七日等危急情况下,他仍照常讲学 ,“讲诵弦哥大不衰。”在孔子的私学里,充满了尊师爱生的空气,他关心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健康,与学生有着深厚的情谊,对学生“无私无隐”,鼓励学生 “当仁不让于师气”。正是孔子有着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会对学生施以巧妙的因材施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情绪愉快,亲密合作;学生没有恐惧、焦虑,乐于接受教导,积极思考,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我们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精华,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加以发展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和“标新立异”的机会,培养全面之“才”、特色之“才” 、和谐之“才” 。
  参考文献:
  1、《高中技术新程课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走进高中新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年版
  4、《中国教育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5、《论语·述而》,南怀瑾·《论语别裁》电子版。
其他文献
我国南方气候潮湿,雨水较多,秋、冬季节,收回家的玉米会霉变腐烂,遭受螟虫、蛀牛蛀蚀。为减少家中玉米霉变和蛀虫,现介绍两种玉米家庭防霉防虫贮藏新方法:一、玉米棒挂晾贮藏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兒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
期刊
期刊
点拨,辞书释为“指点、启发”之意。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队员,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运用。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依情因时创造性地采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必能使课堂奏出张弛有序、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笔者就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钟声,挟裹着2011年的清新气息和芬芳,在耳边萦绕;袅袅余音,几多告别,几多迎新。在锣鼓的迎新声中,昨天仍历历在目,尽收眼底……经济回暖,也暖了行业,行业在广袤的沃土中,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