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子将善进行了层级划分,认为“上善”是他的核心观念“道”的体现。而水由于本身具有了“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品质,从而使其与“道”在本体生成性、素朴无欲性和柔弱不争性等性质上具有了惊人的相似性。因此,老子以水来比喻“道”的体现者——上善,提出了“上善若水”。
  关键词道 上善 水 柔弱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中极精彩的部分,老子对以水喻善的描绘可谓丰神秀美。自然万物,老子为何独独青睐于水,以水为喻来展现他所推崇的上善?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在涉及到上善与水之前,本文将先关注一下老子的“道”。“道”是老子整个思想的最高范畴和核心观念,不仅与“上善”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而其对于水,老子也曾明确的说:水,“几于道”。因而,在谈论“上善若水”时,“道”就成为绕不过的必然话题。
  1 体现“道”的“上善”
  1.1 善:“道”的体现
  老子在《道德经》第8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老子那里,“善”也就是“德”。善、德,也是《道德经》中高频率出现的词汇,属于老子思想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善”可以被看作是“道”的具体体现和基本特征,是道向人生和社会延伸的形态。因而,“道”可通过“善”来体现,而对于善的说明或设喻,也就必须贴近于“道”,能够充分地体现出“道”的性质才可以,这也就老子为何要选择以水喻善。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老子在“上善若水”中为何用“上善”而不是用那个一般性的概念“善”。
  1.2 “上善”之善
  老子之所以明确用了“上善”,是因为他将善进行了上下层级的划分,相比之下,他认为“上善”是能更充分体现“道”的。老子将善即德,划分为“上德”和“下德”,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①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下德的人自以为不离失德,所以没有达到德。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有心作为。在这里,德,尤其是上德即上善是道的体现,是一种自然的德性,如婴儿般的纯朴天性。上德与下德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是有意为之。上德,是具有上等品德而因循自然的人所禀有的。与上德相对,下德主要是仁、义、礼等德性。下德是人为的、有心的产物,容易产生虚伪,而上德则是一种真正自然的、内心的流露,与自然同一。因此,其最关键的区别是“下德”是做作的、有人为痕迹的,而“上德”则是无人为痕迹的自然的,能更为充分地体现出“道”的特性的。
  那么,老子为何要以水设喻提出“上善若水”呢?其原因主要是水所具有的品质与来自“上善”所体现出的“道”的特性之间的吻合。
  2 为何以水喻善
  2.1 “水”的品质
  “上善”之所以若“水”,最关键的在于水本身具有着符合于“上善”,符合于“道”的品质,也就是水的品德,具体来说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简称之为“七善”。
  居善地。地,荀子说“至下谓之地。”②因此,“地”含有低下之意。居善地,可译为,水善于停留在低洼之地。这种品质正符合于老子的处下、处弱之道,因而被老子所赞赏。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③江海能够善于处下,居人所不欲之地,并能不择细流容纳百川,这种气度与精神是超凡的,也正体现了老子“道”的性质。
  心善渊。水具有无形、虚静的特点,渊深则多藏,且含而不露,像是沒有什么东西一样。水,不虚夸,不显露,能够深沉以待。老子也赞赏着这种善,他说:“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广大的德好似不足。
  与善仁。待人要善于真诚相爱。水,滋润万物却不图回报的慈爱之性使其具有了上善的品质。老子极为推崇慈爱的思想,并把“慈”列为他的“三宝”④之首。水是最柔慈的,因而也是极符合于“道”的。
  言善信。说话要善于遵守信用。水虽不言,却满含着真诚默默地在承担着一切该做的事情。其实,不言之言才是真言。
  政善治。为政善于精简处理。水能够洗污净垢,具有圣洁的品质。
  事善能。处事善于发挥所长。水能动能静、能柔也能刚。水虽是世上最柔之物,但却能战胜世上极刚强的东西。“柔弱胜刚强”,在以水为例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动善时。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水不仅能够随物成形,而且能随时令调节自身的形态,夏日为雨,冬日成雪,能够因循着自然的规律而行,这也正是“道”所要求的。
  在老子看来,水具备了以上的“七善”,因而也就成为了“上善”。
  2.2 水,“几于道”
  “水”的如上品质赋予了它与“道”惊人相似的性质,这也成了“水”能被拿来喻善、喻道的最终原因。具体表现在二者共有的本体生成性、素朴无欲性和柔弱不争性上。(下转第121页)(上接第62页)
  2.2.1 “水”与“道”的本体生成性
  老子将道、上善与水联系起来也是由于几乎人类所有的文明都起源于水。水以其特有的品质最先走进了人类早期的文明之中。不论是在宗教、神话,还是在哲学中,水都是一个恒久古老的主题。在中国传统哲学最早的源头——阴阳五行中,首先就涉及到了水。将水列于首位,与火、木、金、土同作为世界的本原。《管子·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可见,人类于很早的时候就已对水萌生了特殊的情感并开始注重对水的研究。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水的润泽。水,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黄河之水,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恒河之水,孕育了古印度文明;尼罗河之水,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水,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因此,老子在当时浓厚的水文化背景下考虑到将“上善”与“水”联系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2.2.2 “水”与“道”的素朴性和柔弱性
  老子“道”的素朴无欲性和柔弱不争性是由他的贵柔思想而来的,因此,老子以水喻善、以水体道也就与他的贵柔思想密切相关的。老子有着鲜明的贵柔处弱思想,他认为“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认为,“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⑤在自然界中,新生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之物却潜存着生机与活力。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⑥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而死亡离世的时候,就变得僵硬了。草木萌芽生长的时候,其枝叶是柔脆的;而凋谢死亡的时候,其枝叶就变得干枯而僵硬了。所以,坚强(坚硬)的东西属于即将死亡的一类;而柔弱(柔软)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正因为此,“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总之,“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因此,老子提倡守柔处弱,无为不争,并明确地指出“守柔曰强”。 ⑦
  而水是天下至柔之物,因而在对道与善的说明上老子自然会对用“水”来解释青睐有加,从而形成他独具特色的水哲学。老子以水为例来说明“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⑧就是说,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 然而冲击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水性至柔,却能无坚不摧。滴水穿石,即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以柔克刚成为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另外,柔弱中蕴含着像道一样的因任万物、顺应自然的潜能,因而具有了一种大化无我的气质和境界,从而能在自然中与他物和谐共存,这正是一种柔弱不争之道。
  鉴于以上的论述,水与上善、与道之间的共同之处,可以用老子的话来归纳:“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简单来说就是,水与道都是善利万物,化生万物,并具有着不争的品质的,不争,从而能够处下;不争,从而能够守弱;不争,从而能够无为,无为,从而无不为。
  因此,老子赞叹:水,“几于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注释
  ①③⑥⑦⑧道德经.第38章.第66章.第76章.第52章.第78章.
  ②荀子·儒效篇.
  ④在《道德经》第67章中,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林语堂先生在《老子的智慧》一书中,非常肯定地认为“慈”是老子思想中最好的学说。
  ⑤周高德.上善若水 为而不争——解读《道德经》.文化,2005(4).
  
  参考文献
  [1]管子.
  [2]王充.论衡.
  [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4.
其他文献
0 引言    作为影响二语学习水平的重要学习者变量之一,语言学习策略(以下简称学习策略)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也已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涌现了一大批专注于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及学术成果。然而,迄今为止,静态研究在该领域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侧重于实证的动态研究虽然已得到重视,却并没有显现出很好的实践价值.本文以0xfbrd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揭示英语
期刊
为了全面落实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通过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等多种调查方式在重庆市高校中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走访了15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向大学生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6份,回收率为94.8%,向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基于上述调查,本文就重庆市高校“阳光体育”开展运行存在的
期刊
《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以下简称《红皮书》)是由广州市妇联研究室、市广州妇女学会、家庭期刊集团等机构联合组成调查小组,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10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历时3个月完成。问卷主要调查广州地区女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与就业、交往与情感、婚姻与人生、消费等四大方面的价值观,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广州女大学生在学习、
期刊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两大类: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情感体验是作为个体因素作用于学习动机的。所谓情感,只不过是人对周围现实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产生于认识过程,认识对情感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比如当现实符合我们需要时,就产生快乐、满意等情感;否则就产生忧伤、痛苦、厌恶等情感。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凡与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发生联系的事物都可以引起情感体验。
期刊
近十来年,七十多所高师院校相继开设了小学教育专业,为国家输送了一批高学历的小学教师。但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和高能力,用人单位对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理论水平相对较高,但课堂教学能力、对班集体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力等相对较弱。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符合教育实践需求的合格教师,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初步探明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为做好“十二五”及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韩山师范学院规划与评估中心于2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工作,调查对象包括全校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教辅和科研人员等,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科研、师资建设等关系学院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含20项选择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29份,回收问卷686份,有效问卷641份,回收率82.8%,问卷有效率93.4%符合问卷调查设计
期刊
摘要庄子基于对人生命的关切和超越人生困境的渴望,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庄子追求着精神上的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但逍遥游并非是要完全脱离人间世,而是要与人间世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以求得悠游于世。  关键词逍遥游 困境 超越 自由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庄子之文“忽而例事,忽而例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蒙,往返纸上,顷
期刊
1 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电子游戏以其极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重要的娱乐。与此同时,各种教育电子游戏应运而生。比较成功的例子如北京大学的教师在《决策模拟》课程中使用企业竞争模拟游戏软件(BUSI-MU)成功地提高学生的商业管理能力;日本GDP游戏棋魂让无数围棋初学者甚至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达到业余!级以上的水平,等等。
期刊
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对大学生本人、对用人单位、对社会、对我院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就业教育内容重点在择业的态度和择业的方法上,这种就业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大学生在就业及职业发展上仍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大学生盲目择业、择业后频繁“跳槽”,职业发展极不稳定,这样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极为不利。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入学初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把它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以提
期刊
膳食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每一克脂肪可产生9kcal的热量,是食物中产热能最高的一种营养素,对维持人体能量平衡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中指出,对于成年人来说,脂肪应占每日热能供给量的20%~25%,其中必需脂肪酸应占总热能的1%~2%,即每日摄入6~8g左右。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同,脂肪提供的能量在总热能中所占比例、膳食脂肪来源及脂肪酸的摄入状况会存在差异,而过高的膳食脂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