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文综卷的历史试题,坚持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基本历史素养,立足“知识在教材之内,能力在教材之外”的命题思路,既重视历史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又重视历史基本技能的测量;既重视试题创新,测试学科能力,又体现历史学科独有的学科特点,对考生复习都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作用。
一、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寓能力考查于通史之中
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虽然在考查的侧重点、题型、分值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全国文综历史卷Ⅰ,考查的基础知识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古代的经济及其政策、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雅典民主政治、启蒙思想及1787年宪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抗日战争史、魏晋法律改革与儒学、清朝预备立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包青天”等等。虽然试题所撷取的历史材料都是新的,但其考查的知识点,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点。如:
【例1】(2014,全国文综卷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清初“海禁”政策前的历史情况,以“清初海禁”、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出超”等知识作为命题的依托。由于“外国货物”、“外国银钱”、“各省流行”,说明当时清初的对外贸易一度较为繁荣,而自然经济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是符合史实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干扰”和“进口货物的冲击”等信息,故B项和C项均不正确。材料也没有反映“冲击清廷的统治”信息,D项也不正确。
【答案】A
2.创新历史情境,寓学科素质于试题当中
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在考查考生能力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以创新的历史新情境来考查考生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将文科综合四大项、十二小项能力的考查完美渗透到试题当中。据统计,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90%以上均采用新情境、新材料命制,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例2】(2014,福建文综卷,17)如图1为1972 ~ 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图1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与中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是典型的新情境、新材料题。本题A项的“波折”在示意图中有清晰明了的信息,符合题意。B项错在“始终保持增长”的绝对性表述上,与示意图明显不相符合。由于1976、1977年中美贸易额明显下降,故C项的表述不正确。D项错在“消除”的绝对性表述上。
【答案】A
3.重视渗透时政热点,寓以史为鉴于试题之中
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均重视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体现“以史为鉴,资政教化”的功能。如全国文综历史卷Ⅰ第41题考查“抗日战争”,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文综历史卷Ⅱ第48题考查“戊戌变法”,意在考查甲午战争(120周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浙江文综历史卷第39题考查“中法关系”和中法传统文化,旨在联系中法建交50周年,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命题,不胜枚举。
【例3】(2014,浙江文综卷,39)(26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略)
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二、2015年高考备考练兵场
1.继续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
全国文综卷第41题,虽然从2012年开放性试题,到2013的图片信息提炼题,再到2014年阅读历史书籍目录题,表面看似创新,实际上考查的仍然是主干知识。而其他省市历史试题,也无不将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首选。
【例4】 (2014,北京文综卷,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革”结束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名副其实的主干知识。由于拨乱反正工作从“文革”结束之后就逐步展开,而“恢复高考”制度,就是文化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 “三个面向”提出于1983年,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求学》提醒: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挖掘学科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这是突破高考复习瓶颈的必由之路。
2.梳理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进行通史复习
进行通史复习的优点,在于克服当前高中历史教材“条块分割”的局限性,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进行通史复习可以构建断代通史、阶段通史,可以构建小专题通史,也可以构建中外通史,左右联系,纵横阖捭,使考生能够系统掌握知识,全面认知历史知识体系。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8年)”通史知识体系如下:
(1)政治上:“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一方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20多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科技成果丰硕:“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5)文学艺术和教育: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的文学、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3.关注时政热点、焦点,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高考历史试题从不回避时政焦点、热点问题,命题往往以时政焦点、热点问题切入,考查历史知识。2014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对时政热点、周年大事的考查十分明显。先后涉及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日关系、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反腐倡廉等时政热点问题。2015年历史高考复习,要关注以下周年热点:
《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10周年,袁世凯复辟和护国战争100周年,华北事变、《八一宣言》、德国法西斯撕毁《凡尔赛和约》、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开始、中央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50周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30周年等。
4.学会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提升评价能力
历史高考重视考查评价能力,每年都有大量的试题出现。科学评价历史事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要坚持唯物史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史论结合,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科学评价历史人物,要从历史背景、阶级属性、史论结合、分期评价、史观与史实相结合等原则。评价历史观点,要注重史学评论的客观性和时代性、对史论和史法的再认识提出观点并进行评价。
【例6】(2014,浙江文综卷,39)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参考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回答优秀的得5~6分,回答较好的得3~4分,回答一般的得1~2分。
更注重①。(2分)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6分)
更注重②。(2分)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6分)
更注重③。(2分)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6分)。
更注重④。(2分)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6分)
备考锦囊:2015年高考命题大猜想
1.继续重视考查主干知识
以全国文综历史卷Ⅱ为例,考查的知识点分别是:周礼、儒家伦理、北宋交子、明朝内阁、维新思想、1926年的民主思想、1937年11月顾维钧言论、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十二铜表法》、英国工业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华约解体、清朝东北移民特点及其作用、世界近代史教材、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光绪帝与戊戌变法等。这些知识点在高考命题中已经多次出现,而且均属于主干知识。
2.新情境题继续“独领风骚”
随着高考命题技术的不断提高,高考试题对历史教材型试题的命制已经愈发成熟,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历史试题“江山一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将继续成为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主流题型。
3.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重点的试题,仍将占据一定的分量
无论是全国文综历史卷、海南历史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的历史卷,都或多或少地体现时政热点、焦点、重点问题,这一趋势已经无可逆转。
4.自主命题省市历史试题还将一定程度体现地方史的内容
2014年高考各地历史试题,均有一定的渗透。如北京卷第17题考查民国时期的北京社会生活,浙江文综卷第14题考查浙江地方志,江苏卷第22题考查苏州名人王韬,上海卷第19题考查上海开埠通商、第22题联系《申报》,重庆卷第6题渗透重庆开放,第8题联系1940年的重庆《大公报》。这些“光荣传统”仍然在各省市自主命题试卷中继续发扬。
一、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寓能力考查于通史之中
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虽然在考查的侧重点、题型、分值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全国文综历史卷Ⅰ,考查的基础知识分别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古代的经济及其政策、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雅典民主政治、启蒙思想及1787年宪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抗日战争史、魏晋法律改革与儒学、清朝预备立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包青天”等等。虽然试题所撷取的历史材料都是新的,但其考查的知识点,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点。如:
【例1】(2014,全国文综卷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清初“海禁”政策前的历史情况,以“清初海禁”、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出超”等知识作为命题的依托。由于“外国货物”、“外国银钱”、“各省流行”,说明当时清初的对外贸易一度较为繁荣,而自然经济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清朝与英国的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是符合史实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干扰”和“进口货物的冲击”等信息,故B项和C项均不正确。材料也没有反映“冲击清廷的统治”信息,D项也不正确。
【答案】A
2.创新历史情境,寓学科素质于试题当中
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在考查考生能力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以创新的历史新情境来考查考生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将文科综合四大项、十二小项能力的考查完美渗透到试题当中。据统计,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90%以上均采用新情境、新材料命制,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例2】(2014,福建文综卷,17)如图1为1972 ~ 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图1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与中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是典型的新情境、新材料题。本题A项的“波折”在示意图中有清晰明了的信息,符合题意。B项错在“始终保持增长”的绝对性表述上,与示意图明显不相符合。由于1976、1977年中美贸易额明显下降,故C项的表述不正确。D项错在“消除”的绝对性表述上。
【答案】A
3.重视渗透时政热点,寓以史为鉴于试题之中
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均重视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体现“以史为鉴,资政教化”的功能。如全国文综历史卷Ⅰ第41题考查“抗日战争”,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文综历史卷Ⅱ第48题考查“戊戌变法”,意在考查甲午战争(120周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浙江文综历史卷第39题考查“中法关系”和中法传统文化,旨在联系中法建交50周年,全国各地文综历史试题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命题,不胜枚举。
【例3】(2014,浙江文综卷,39)(26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略)
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二、2015年高考备考练兵场
1.继续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
全国文综卷第41题,虽然从2012年开放性试题,到2013的图片信息提炼题,再到2014年阅读历史书籍目录题,表面看似创新,实际上考查的仍然是主干知识。而其他省市历史试题,也无不将主干知识作为命题的首选。
【例4】 (2014,北京文综卷,19)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革”结束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名副其实的主干知识。由于拨乱反正工作从“文革”结束之后就逐步展开,而“恢复高考”制度,就是文化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 “三个面向”提出于1983年,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求学》提醒: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挖掘学科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这是突破高考复习瓶颈的必由之路。
2.梳理知识,将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进行通史复习
进行通史复习的优点,在于克服当前高中历史教材“条块分割”的局限性,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进行通史复习可以构建断代通史、阶段通史,可以构建小专题通史,也可以构建中外通史,左右联系,纵横阖捭,使考生能够系统掌握知识,全面认知历史知识体系。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8年)”通史知识体系如下:
(1)政治上:“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一方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20多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4)科技成果丰硕:“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5)文学艺术和教育: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的文学、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3.关注时政热点、焦点,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高考历史试题从不回避时政焦点、热点问题,命题往往以时政焦点、热点问题切入,考查历史知识。2014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对时政热点、周年大事的考查十分明显。先后涉及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日关系、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反腐倡廉等时政热点问题。2015年历史高考复习,要关注以下周年热点:
《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10周年,袁世凯复辟和护国战争100周年,华北事变、《八一宣言》、德国法西斯撕毁《凡尔赛和约》、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开始、中央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50周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30周年等。
4.学会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提升评价能力
历史高考重视考查评价能力,每年都有大量的试题出现。科学评价历史事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要坚持唯物史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史论结合,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科学评价历史人物,要从历史背景、阶级属性、史论结合、分期评价、史观与史实相结合等原则。评价历史观点,要注重史学评论的客观性和时代性、对史论和史法的再认识提出观点并进行评价。
【例6】(2014,浙江文综卷,39)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参考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回答优秀的得5~6分,回答较好的得3~4分,回答一般的得1~2分。
更注重①。(2分)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6分)
更注重②。(2分)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6分)
更注重③。(2分)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6分)。
更注重④。(2分)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6分)
备考锦囊:2015年高考命题大猜想
1.继续重视考查主干知识
以全国文综历史卷Ⅱ为例,考查的知识点分别是:周礼、儒家伦理、北宋交子、明朝内阁、维新思想、1926年的民主思想、1937年11月顾维钧言论、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十二铜表法》、英国工业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华约解体、清朝东北移民特点及其作用、世界近代史教材、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光绪帝与戊戌变法等。这些知识点在高考命题中已经多次出现,而且均属于主干知识。
2.新情境题继续“独领风骚”
随着高考命题技术的不断提高,高考试题对历史教材型试题的命制已经愈发成熟,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历史试题“江山一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将继续成为考查考生思维能力的主流题型。
3.联系时政热点、焦点、重点的试题,仍将占据一定的分量
无论是全国文综历史卷、海南历史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的历史卷,都或多或少地体现时政热点、焦点、重点问题,这一趋势已经无可逆转。
4.自主命题省市历史试题还将一定程度体现地方史的内容
2014年高考各地历史试题,均有一定的渗透。如北京卷第17题考查民国时期的北京社会生活,浙江文综卷第14题考查浙江地方志,江苏卷第22题考查苏州名人王韬,上海卷第19题考查上海开埠通商、第22题联系《申报》,重庆卷第6题渗透重庆开放,第8题联系1940年的重庆《大公报》。这些“光荣传统”仍然在各省市自主命题试卷中继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