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入格.出彩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mc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专家这样概括学生作文的三个阶段:枯涩阶段、泉涌阶段、割爱阶段。我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引领学生度过痛苦的“枯涩”阶段,进入欣喜的“泉涌”阶段,最后登上出精品的“割爱”阶段。为此,我们的策略是作文教学三步走:激发情感——入格上道——出彩升格。
   一、激情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大概是许多学生共同的心声。我们可一遍一遍地告诫学生,“作文是语文高考的半壁河山”;可以不厌其烦地找学生谈心,提醒他们“作文可以大有作为”,“爱作文就是爱自己的前程”!但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古人有言“情者文之径”,“情动而辞发”。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写作,保持写作热情,根本的办法是“激发情感”。我尝试从以下三点着手。
   1.讲好作文第一课,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是选一个审题难度不大的题。2008年秋,我接手高二两个班的语文。我以中央电视台2008年9月1日推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从“知识守护生命” “潜能”“坚持”“团队”四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学生都能入题,都有写好开学第一篇作文的自信心。
   二是评改作文时寻找亮点。教师评改作文时最大限度地关注亮点,甚至可以放大亮点。赵某的标题好,慧眼传神,一见钟情;钱某的开头好,起笔不凡,引人入胜;孙某的细节好,生动形象,修辞精妙;李某的材料好,典型精当,说理深透;周某的扩展好,排比例证,文采翩翩;吴某的结尾好,简洁有力,余韵无穷。即使作文真的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也应肯定一下他的书写和文面。
   三是作文讲评课:“展示你的精彩”。进行了“寻找亮点”的评阅后,我精心组织了第一次作文讲评课——展示你的精彩。课堂上推出了许多精彩标题,标上姓名;展示了一些精彩片断,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稍加点评。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个个喜笑颜开,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信。
   这样的“作文第一课”后,学生感到自己在被欣赏和认可,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自己写作的潜力,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升起了写好作文的希望之帆。
   2.尝试作文快餐,促使学生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
   作文快餐就是化整为零的小作文训练。 其最大特点是“快”:讲得快,说得快,点评快,见效快。一则新闻、一位人物、一句名言、一首诗歌、一篇文章、一个话题,让学生静静地听,美美地品,火火地议,,快快地想,汩汩地写。费时不多,收效不错。近几年,我在“作文快餐”快速激情方面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是课题精妙,引人入胜。每次作文快餐,我都要精心设计一个小课题,就如同餐馆的菜谱,让食客一见倾心。面对国际大事,如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我冠之于“国际瞭望”;讲评国内新闻。
   二是诗文精美,耐人寻味。“作文快餐”中找一些精美的诗文。或陶冶思想情感,或砥砺意志品质,或激发写作灵感。
   三是材料鲜活,投其所好。中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国内大事以及身边的事特别敏感,乐于评论。那么利用“作文快餐”这个平台让学生“抢先看”新闻,尽情评事理。学生凝神定气地聆听、热火朝天地议论、心潮澎湃地发表,激情洋溢地写作。借着这样一种平台,学生的材料仓库丰富起来。
   二、入格
   常常有偏爱写作的孩子拿竞赛作文跟我说事,他们也模仿着写,相信“高山流水,琴瑟自有知音”。这些孩子在写考场作文时也难以自控,常常误入歧途。写出来的作文常常面临被枪毙的危险,很令人痛心,我想起了前几年出现的费颖颖的故事。南京师大附中的费颖颖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高考作文只得了25分。原因是作文偏离题意了。也许名牌大学错过了一位才女,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警醒学生的鲜活的材料。我们要让学生始终铭记:高考作文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丢掉镣铐,自由舞蹈,再美的舞姿也不会受到评卷教师的青睐。
   三、出彩
   学生不怕作文了,迈开了第一步;作文渐渐规范了,走正了第二步;接下来的任务是引领学生走美第三步,走出阳刚之气,走出柔美之态,走出个性,走出风采。兴亮点工程,写出彩作文。
   1.专题突破是打造亮点工程的最好方式
   备课组老师在集中讨论的基础上定专题,分配给擅长的老师,也可以由老师自由挑选。选一些什么样的专题呢?一是结合实际,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突破;二是在有油的地方打井,选择有更大效果的专题。
   2.升格训练是打造亮点工程的高效措施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基本观点,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老师批改出来的,作文是自己写出来的,写出一篇优秀考场作文,固然有考场之中的灵感顿悟,而更重要的是平时打好了思想和语言的底子,考场之中拿高分、拿满分才有可能。当然,为了让学生明确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用专题作文课,进行作文升格的指导也很有必要,分不同文体进行中等作文的升格指导与训练,给学生一篇中等作文,师生共同修改,学生亲历了修改的全过程,有一种现场感,为当堂作文升格献计献策的同学更有一种成功感,这为学生后期的自我修改,自我提升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又为作文升格作了一定的方法指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每次考试,古诗文默写是必考的题型。按常理来说,古诗文就是照搬课本上的原句,考试的范围也早就划定,老师学生都耳熟能详,为什么每次考试很多学生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呢?在我看来,古诗文默写出错有两大原因:  (一)对字形没有掌握,在默写中把某个字直接写错。例如默写唐朝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薄”的正确写法是上下结构,许多同学却写成左右结构,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外边,类似的情况还有“满”。这就是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人文价值流失、人文关怀缺失较为普遍,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学局面,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才能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因而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教学面貌大大改观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了一个快捷、良性发展的新时期,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战略,是全国教育行业应对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工作创新模式。“校讯通”的开发与投入,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基础中、小学的普通与推广应用,便成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紧随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而同步不断优化的教育服务新平台、新抓手。   现“校讯通”已基本覆盖整个校园师生和家庭,受惠群体
期刊
比较历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不难发现,高考语文对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意在鼓励当代高中学生广泛涉猎文字阅读,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传承民族文化瑰宝。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地处农村,这里阅读硬件前提匮乏,农村中学的学生无书可读;另一方面,由于一直就没有读好书、好读书的氛围,农村中学的学生懒于读书。他们中大部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中学生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联系背景了解生平   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整个时代的创作主
期刊
课堂是高中教学的主要阵地,高效课堂则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随之而改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传统的课堂就显得相对滞后,为了适应新课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我们不得不打破常规,另觅他途,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和魅力   “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成绩高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新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目标方面,除了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性化的东西,是不可“仿”而得之的,而方法是可以借鉴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写作是“巧妇”可为有“米”之炊的。只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巧点三盏灯——标题
期刊
新课标对高中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是:能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而人物传记正好切合了这一考试要求,因此近些年文言文人物传记一直受到出题人的亲睐,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很好地阅读人物传记成为高考应考者的必备素质之一。   一、对人物传记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其文体限制了其内容一般涉及以下几点:①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②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③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
期刊
老子《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对宇宙万物本源的阐释。“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许多处世哲学和智慧,关于“三”的熟语和故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如:三人成虎、三思后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顾茅庐、三寸不烂之舌等。   不仅如此,“三”的智慧还折射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中国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渗透着“三”的智慧。   冰心先生著名的散文《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