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o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理念
  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体系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 物理(必修一)》(司南版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模型。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假设→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进一步了解从简单问题入手和理想化方法;
  3.了解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4.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回顾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历史,学习科学家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合作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切身体会科学探究、追求真理的快乐。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但我校的学生,入学起点低,基础薄弱,实验动手能力不强,抽象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相对较低。
  《自由落体运动》是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之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为今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继学习的知识准备课。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等大的四张纸片和一块金属片;真空管及抽气机1台;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自制课件;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带、米尺(配套25组)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辅助多媒体)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3.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
  [设计意图] 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演示1)多种小物体的下落。指出在地面附近的任何物体,脱离支持物后,竖直落向地面的运动叫做落体运动。
  提出问题:落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应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研究落体的运动?落体运动的性质怎样?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这就是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 提出本节课的目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1、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取等大的金属片和纸片,让他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总结出结论。
  学生活动:观察出金属片下落得比较快,得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演示2)取金属片,把纸片捏成团,让他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总结出结论。
  学生活动:观察出纸团下落得比较快,得出物体越轻下落越快
  (演示3)取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他们的重力相同,这样重力对下落的作用是相同的(采取控制变量法),在把其中一张捏成团,让他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总结出结论。
  学生活动:观察出纸团下落得比较快,得出重力相同的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可能不同。
  教师活动:适当的引导在探究这个落体运动的快慢如果停留在“物体下落的快慢和轻、重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上是找不到出路的,必须换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置疑:那么,除了物体的重力外,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还有什么呢?分析得出是空气阻力。
  [设计意图] 实验设疑,引出矛盾的结论,揭示问题的复杂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落体运动的热情。
  [学情预设]通过以上相互矛盾的结论,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学生相互交流、激烈探讨,出现不同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演示4)用牛顿管演示小纸片和硬币在空气中和真空不同条件下的下落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教师总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学情预设] 学生对观察、实验得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对自由落体运动有所认识,并给出一个定性的说法(学生的总结可能不够准确,注意引导)
  [设计意图] 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验证猜想,让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分析论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几个实验中我们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变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是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呢?(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互动:多媒体展示频闪照片(定性分析)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小球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表明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学生活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其加速度,换用不同质量的重物看纸带上点子间隔有什么不同,分析不同的纸带总结得出结论(定量分析)
  教师引导:将两条纸带对比,只要两条纸带上的点间隔相同就说明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师生互动总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情预设]学生已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的基础,但掌握的不是很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及时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去探索物理规律发现内在的东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巩固打点计时器的应用和加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知识连接]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学习科学家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实验去检验真理。
  2、自由落体加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实验探究进行分析总结,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符号:g
  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一致)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中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
  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g=9.8m/s2,粗略计算中可以取g=10m/s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师生互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规律:速度变化规律 Vt=gt
  位移变化规律 S=gt2/2
  (2)推论:Vt2=2gs
  (3)特点:V1∶V2∶V3…=1∶2∶3…
  S1∶S2∶S3…=12∶22∶32…
  SⅠ∶SⅡ∶SⅢ…=1∶3∶5…
  ΔS=SⅡ-SⅠ=SⅢ-SⅡ=…=gT2
  [知识连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
  教师活动:展台展示P(49) 的讨论与交流
  学生活动:学习独立作答;学生解答完毕后相互讨论和检查结果。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把测得的时间当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想化处理,注意理想化可能带来的误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5、学生探究:P(47)的迷你实验室(课后完成)
  教师提出问题:
  1、如课本给你一把尺子能否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测定一下你的反应时间?
  2、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建议学生课下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将自己的尺子改造成“反应时间尺”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将其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学情预设]学生分组思考提出方案,并解释原理,确定研究课题。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人合作,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利用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设计思路
  本节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设计时以实验探索为主线。从生活经验出发,以几个演示实验入手,使学生由表面现象得到的结论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与质量无关。然后教师进一步做“真空管”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验证猜想,让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分析论证)。同时让学生学会:相信权威,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学会质凝;学会用科学实验去检验真理。通过上述的分析论证后,引出自由落体运动;学生讨论交流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并分析什么样的实际落体运动可当作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明白自由落体运动只是一种理想化了的模型。
  到此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到底有什么规律,怎样进行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对频闪照片的定性分析是一种变速直线运动。进而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记录,学生自主实验。实验后,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信息处理,并通过处理的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一部学习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突出学生主体特征,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情景、问题、实验、体验、合作、自主、交流等教学元素,注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透过现象逐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注意知识目标的落实,紧扣课程标准要求,达成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2.重视实验:通过三个实验引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再由牛顿管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抽象、推理,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最后利用频闪照片和打点计时器的应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 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潜移默化。本节课教学中,科学探究基本程序:问题→猜想→验证→结论贯穿始终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学习过程,教师的成功感转化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结果更重过程的现代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单纯的数学知识是枯燥的,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應是愉悦的,潜心挖掘就能发现,快乐无时不在。教学时应合理利用浓厚兴趣、多彩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元评价等产生快乐的源泉,让学生时刻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 快乐 零距离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新的教育观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如今的数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现行教学过程,不少老师教法过于陈旧,还是传统教法占主导地位,讲过后,学生还不会,造成这种原因主要原因是例题教学中存在误区,影响到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因此,正确利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原理性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笔者
【摘 要】作文教学必须依托大语文教育环境,把习作与生活链接起来,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环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体验,为习作开渠导源。笔者在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小学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 作文 生活化  在教学中,很多小学生们作文时头脑空空,不知道该写什么
摘要:情感教学是一种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寓教于情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开发智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与教师的教学途径有关,而且还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两个基本功能的作用,利用物理教材的情感因素,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特
摘要: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这样,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质疑 兴趣 归纳总结  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我们一定要重视它,终生学习它,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变革中的一个主流,也是许多英语教师一生都在为之努力的
【摘 要】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向法庭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广义的自认还包括对他方所提诉讼请求的承认,但一般均指对事实的承认。自认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本文对我国自认证据立法的修改与完善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若干设想。  【关键词】自认 民事诉讼 修改 完善    自认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制度,它一直与整个审判活动相伴始终。而我国对自认的立法,尤其
【摘 要】努力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让阅读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探索有效方法。诗意诵读,文本的有效采点设计好主问题,切实做好拓展环节完善阅读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让现代高科技服务于教学都可以成为有效教学的好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诵读 创造性使用文本 有效拓展 资源整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低效瓶颈,
【摘要】如何从“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转变为“重人的发展”,使课堂富有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气息?教师要有“无为”的教学智慧。“无为”不是“不为”,恰恰应是教师不露痕迹的“有心而为”,促使学生心灵触动,思维开放。  【关键词】有为 无为 生成 盲动    一、别让教师的“有为”浪费了精彩的生成    1.教师的“有为”让学生不情愿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
摘要:“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增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 思维 意识 能力  先说个“耸人听闻”的标准答案的故事。  二战时,美国军方委托著名的心理学家桂尔福研发一套心理测试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见解。首先要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是要明确师生合作的角色;再次,要让合作充满趣味;最后,要对合作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体验 动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参与,即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