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的化学课堂除了需要教师的课堂控制、学生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别人的指导。利用好课堂观察可以解决许多教师自己教学的盲点。本文旨在通过笔者所在的化学教研组进行的课堂观察的尝试,搭建教学评价平台,进而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化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课堂 课堂观察 高效框架
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都是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主题。没有学校层次的改革,真正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主动追求改革,不少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应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来加入改革。于是课堂观察就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一、现实中的教学困扰
与其他新课程相比,高中化学课程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课堂的演示实验比重明显增多,这就要求要提高教师的动手应变能力。不少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耗费在演示实验上的时间甚至比讲解知识点的时间都要多,而学生又仅仅只是看个热闹,完全不注意老师讲解的内容,这样就导致一节课下来,知识点看起来已经讲过了,实验也做给学生看了,实际上的课堂效率却非常低。做一个回馈练习下来,一些老师不得不重新花时间回炉知识,既耗费精力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部分老师的教学进度赶不上,知识点又是炒的夹生饭,学生又觉得老师在不断地重复教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达不到了。学校要求他们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他们又不得其法,常用的做法就是去听资深教师的课,但回来后有说不出所以然,甚至觉得很多知识点自己讲解的也不差。反反复复几轮下来,这些教师教学没有任何的改观。于是我就反过来让这些年轻教师上课,由一些资深教师来帮忙听课,结束后的评课内容虽然对年轻教师有一些促进作用,但是不可能长期这样下去。关键还是要在这些年轻教师自身上要下功夫。
二、理论上的困扰解决方案
为什么这些听评课活动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呢?在这样的困扰下,我接触到了课堂观察框架,意识到了问题的源头所在。这些教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自身行为表现缺乏自我感知,所以即使听了其他教师的课,也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修正。而现在这个课堂观察框架就能够帮助教师来认识自我。
课堂观察是将传统的听课评课转为观课议课,由观察者根据课堂观察框架来对被观察者进行量化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被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者记录下来的课堂观察量化表来发现自身的教学行为的欠缺所在,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课堂观察框架
要想成功使用这个课堂观察框架,光我一个人明白是不够的。在统一思想之后,全组成员共同拟定了一个课堂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个章节是很多年轻教师都发憷的地方,知识点琐碎,难懂,而且课堂必须要演示实验。因为是第一次试用,所以我决定只选用课堂观察框架中的两个维度里的观察点来进行实践。在全组人员商量后,我决定按观察框架表中的第一个维度中的“学生学习”中的“互动”视角和“交流”视角把全组人员分成了两视角观察小组,通过组内合作来达成共识,并要求他们在一周后的集体备课中分别交流发言。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高一化学组开始了第一次实践观察。
第一步工作,课前会议。此次拟定教师由一个已经完成高中循环教学的老师担当。他经过一周的精心备课之后,向全组教师说课,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对教材进行说明,使用哪些课程资源等。然后提供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基本分布,为其他老师选择观察点提供帮助。接着指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策略,然后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等等。
第二步工作,课堂观察。在观察者进入教室之前,两个小组分别统一思想,牢记自己的观察任务,按印发的观察表仔细判断填空。
第三步工作,课后会议。课后组内人员进行观察汇报,由陈建峰老师进行汇总发言:第一,专注倾听的情况看学生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目光、神态等方面的统计,学生全部在倾听,整个过程中专注倾听的有48人,占到了86.5%。第二,从参与讨论的人数和热烈程度看学生的参与度。全班57个人都参与了讨论,讨论方式为四人小组。第三,从参与的辅助方式看学生的参与度。在听讲中做笔记的有17人;在思考中查阅课本及其他资料者有22人。这些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参与度。第四,从回答问题的人次看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回答者有26人,其中主动回答问题者有24人,占全班学生的38%。根据我们观察的情况,所设的问题学生几乎都是全部主动回答的,这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
这堂课之后,我组内又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发现组内人员对于课堂观察表的使用已经日渐熟练了,并且可以对课堂的个个观察点进行更仔细的实践。但是课堂观察还有很长时间的探索之路需要走,我会继续带领我的备课组继续实践,为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努力。
【关键词】化学课堂 课堂观察 高效框架
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都是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主题。没有学校层次的改革,真正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主动追求改革,不少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应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来加入改革。于是课堂观察就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一、现实中的教学困扰
与其他新课程相比,高中化学课程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课堂的演示实验比重明显增多,这就要求要提高教师的动手应变能力。不少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耗费在演示实验上的时间甚至比讲解知识点的时间都要多,而学生又仅仅只是看个热闹,完全不注意老师讲解的内容,这样就导致一节课下来,知识点看起来已经讲过了,实验也做给学生看了,实际上的课堂效率却非常低。做一个回馈练习下来,一些老师不得不重新花时间回炉知识,既耗费精力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部分老师的教学进度赶不上,知识点又是炒的夹生饭,学生又觉得老师在不断地重复教学,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达不到了。学校要求他们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他们又不得其法,常用的做法就是去听资深教师的课,但回来后有说不出所以然,甚至觉得很多知识点自己讲解的也不差。反反复复几轮下来,这些教师教学没有任何的改观。于是我就反过来让这些年轻教师上课,由一些资深教师来帮忙听课,结束后的评课内容虽然对年轻教师有一些促进作用,但是不可能长期这样下去。关键还是要在这些年轻教师自身上要下功夫。
二、理论上的困扰解决方案
为什么这些听评课活动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呢?在这样的困扰下,我接触到了课堂观察框架,意识到了问题的源头所在。这些教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自身行为表现缺乏自我感知,所以即使听了其他教师的课,也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修正。而现在这个课堂观察框架就能够帮助教师来认识自我。
课堂观察是将传统的听课评课转为观课议课,由观察者根据课堂观察框架来对被观察者进行量化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被观察者可以通过观察者记录下来的课堂观察量化表来发现自身的教学行为的欠缺所在,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课堂观察框架
要想成功使用这个课堂观察框架,光我一个人明白是不够的。在统一思想之后,全组成员共同拟定了一个课堂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个章节是很多年轻教师都发憷的地方,知识点琐碎,难懂,而且课堂必须要演示实验。因为是第一次试用,所以我决定只选用课堂观察框架中的两个维度里的观察点来进行实践。在全组人员商量后,我决定按观察框架表中的第一个维度中的“学生学习”中的“互动”视角和“交流”视角把全组人员分成了两视角观察小组,通过组内合作来达成共识,并要求他们在一周后的集体备课中分别交流发言。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高一化学组开始了第一次实践观察。
第一步工作,课前会议。此次拟定教师由一个已经完成高中循环教学的老师担当。他经过一周的精心备课之后,向全组教师说课,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对教材进行说明,使用哪些课程资源等。然后提供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基本分布,为其他老师选择观察点提供帮助。接着指出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策略,然后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等等。
第二步工作,课堂观察。在观察者进入教室之前,两个小组分别统一思想,牢记自己的观察任务,按印发的观察表仔细判断填空。
第三步工作,课后会议。课后组内人员进行观察汇报,由陈建峰老师进行汇总发言:第一,专注倾听的情况看学生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目光、神态等方面的统计,学生全部在倾听,整个过程中专注倾听的有48人,占到了86.5%。第二,从参与讨论的人数和热烈程度看学生的参与度。全班57个人都参与了讨论,讨论方式为四人小组。第三,从参与的辅助方式看学生的参与度。在听讲中做笔记的有17人;在思考中查阅课本及其他资料者有22人。这些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参与度。第四,从回答问题的人次看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回答者有26人,其中主动回答问题者有24人,占全班学生的38%。根据我们观察的情况,所设的问题学生几乎都是全部主动回答的,这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
这堂课之后,我组内又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发现组内人员对于课堂观察表的使用已经日渐熟练了,并且可以对课堂的个个观察点进行更仔细的实践。但是课堂观察还有很长时间的探索之路需要走,我会继续带领我的备课组继续实践,为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