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已经深度地进入我国教育的各个领域,在教育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为传统教育模式的革命性突破和创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笔者尝试发现,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对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都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低学段学生;小学数学;辅助作用
笔者在小学从教多年,对低学段的学生存在教学困惑:首先,现在的小学生,“天不怕地不怕”,“逼学”是不可取的;其次,小学生年龄段较小,采取思想教育,“诱学”也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促进低学段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呢?笔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低学段学生有着贪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他们大多数只停留在“玩而玩”,不能做到“玩中学”。笔者认为,在设计课程时,可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把一些核心知识点设计成简短的视频,不但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下面,笔者以《认识直角》一课为例,探究微课对低学段学生学习数学效果的影响。
一、《认识直角》课程分析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有所感知直角的特征。
2.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到一个直角,学会利用三角板来判断直角和绘制一个直角;
3.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动手操作技巧。
(二)教材分析
《认识直角》这一课程,采用新人教出版的《数学》下册主要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基础上,对直角的图形特点进行的认识。课本案例3通过让学生在观察我们的国旗、椅子、双杠等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实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把角与日常生活相互连系起来。从物体中提炼出来图片所有呈现的角的开口程度都能重叠,大小应该是一样的,因此,将这样的角画成一个图形表达出来,学生就了解到它们的大小形状是一样的,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像这样的角”就被称为直角,并且指导学生能够标上一个直角的符号来表示直角。继续要求学生拿出三角板,通过观测可以发现在各个三角板上都设置有一个相互垂直的角,这个直角可以用来判断某个角是不是直角,通过微视频,观察具体的操作过程(关键步骤为点对点,边对边)。接下来我们通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用任何一张不规则的作业纸折出一个直角,调动起学生多种情绪和感觉器官进行参与,进一步掌握直角判断的方法,加深了解直角的基本特征。例题4用了3幅连续的静态图,简单直观地描绘出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没有动态过程那么直观易懂,因此,采用微课视频的操作呈现,让低学段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深刻地体会到直角的判断方法。
(三)学情分析
当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了解有四个角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学生就已经了解到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这四个角都应该是一个直角。生活中到处可见直角,应用广泛,学生熟悉。低学段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了相当的观测、发现和创新能力。因此,他们对于这种直角图形并不陌生。可是直角的度数到底是多少度却使得学生无所知,如何知道一个未知的角是不是成为直角?怎样画直角?学生对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本课将对该难点、重点通过微课进行突破,使教学效果更好。
(四)教学目标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一段学生在家寻找直角的微课,让学生感知直角的特点;利用微课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操作方法;利用微课让学生感知在画直角时注意的细节问题,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数学学习的严谨精神。
二、课程设计的对比
1.教材例3通过让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双杠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课程引入,然后抽象出直角图形,从而认识直角。这样的模式,学生只是单纯地观察,感官上提取出直角的图形形状,对直角的认识不够具体。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具体认识直角,课前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直角活动,收集图片或短视频,制作成约3分钟的微课,作为本节课的课程情景引入部分,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数学情感,而且让学生能够实践见真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2.教材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来发现每个人在三角尺上都应该有一个正方形的直角,判断某个人的正方形是不同的直角,可以把这个人在三角尺上的正方形直角进行比一看。这个比一比,教材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指导,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现有的水平,不容易理解,操作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如何进行观察比一看的方法,理解如何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其中一个点的方法,可以录制一段约5分钟的微课,通过严谨的步骤,让学生观察感知判断直角的具体操作,教师在一旁监督指导,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对于低学段的学生学习更能集中精神,更快有了如何动手操作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3.课本中的例4利用3幅连续的静态直观图,体现了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出直角的方法,指引学生画直角。这些是静态图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模仿,可能會出现直线画不直,顶点不在直角的顶点上,甚至顶点变成了曲线等问题。此环节利用微课设计,通过动画过程,可以严谨地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操作过程,学生会更深刻认识“点对点”“边对边”的操作描述。而且微课中还把一些学生在画直角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直线画不直、顶点不在直角的顶点上,边与边开口等问题一一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用标准的画直角过程,让学生模仿画直角,加深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素养。
三、微课教学效果与评价
在讲解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时,引入设计方面采取了微课进行,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该视频中在教学情景导入部分设计改为采用微课进行,实现了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视频中讲述是他们每天在家里寻找一个直角的一点一滴,体验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这个直角,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得课堂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都变得更好。在突破了判断直角这个重点环节,利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了判断直角的操作方法,使得学生更加有感知用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作为判断物体直角的一种操作方法,学生更容易地运用该操作方法来判断教材中的课本、地砖等物体上的一个角是不是一个直角,使得教学效果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培养了广大学生逻辑性思维技巧及自己做事认真的良好培养学习的习惯。在画直角这个重点问题上,通过微课,引导学生严谨地进行画图,避免细节问题的产生,培养良好的操作、思维习惯。本节课把认识直角、判断直角、画直角三个环节通过微课形式贯穿,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很好地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准确地画直角,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地结合传统微课教学的基本原理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广大学生营造更好地实施微课教育的环境,真正把传统的微课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能够提高我国中小学语文数学整体课程的教育素养和实际应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1(12).
[2]叶祥玉.运用信息化手段变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J].学周刊,2021(15).
[3]陈晏玲.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名师在线,2021(10).
[4]于鹏.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1(19).
[5]李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新课程,2021(19).
[6]陈青青.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
责任编辑
【关键词】微课;低学段学生;小学数学;辅助作用
笔者在小学从教多年,对低学段的学生存在教学困惑:首先,现在的小学生,“天不怕地不怕”,“逼学”是不可取的;其次,小学生年龄段较小,采取思想教育,“诱学”也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促进低学段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呢?笔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低学段学生有着贪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他们大多数只停留在“玩而玩”,不能做到“玩中学”。笔者认为,在设计课程时,可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把一些核心知识点设计成简短的视频,不但可以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下面,笔者以《认识直角》一课为例,探究微课对低学段学生学习数学效果的影响。
一、《认识直角》课程分析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有所感知直角的特征。
2.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到一个直角,学会利用三角板来判断直角和绘制一个直角;
3.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动手操作技巧。
(二)教材分析
《认识直角》这一课程,采用新人教出版的《数学》下册主要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基础上,对直角的图形特点进行的认识。课本案例3通过让学生在观察我们的国旗、椅子、双杠等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实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把角与日常生活相互连系起来。从物体中提炼出来图片所有呈现的角的开口程度都能重叠,大小应该是一样的,因此,将这样的角画成一个图形表达出来,学生就了解到它们的大小形状是一样的,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像这样的角”就被称为直角,并且指导学生能够标上一个直角的符号来表示直角。继续要求学生拿出三角板,通过观测可以发现在各个三角板上都设置有一个相互垂直的角,这个直角可以用来判断某个角是不是直角,通过微视频,观察具体的操作过程(关键步骤为点对点,边对边)。接下来我们通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用任何一张不规则的作业纸折出一个直角,调动起学生多种情绪和感觉器官进行参与,进一步掌握直角判断的方法,加深了解直角的基本特征。例题4用了3幅连续的静态图,简单直观地描绘出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没有动态过程那么直观易懂,因此,采用微课视频的操作呈现,让低学段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深刻地体会到直角的判断方法。
(三)学情分析
当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了解有四个角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学生就已经了解到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这四个角都应该是一个直角。生活中到处可见直角,应用广泛,学生熟悉。低学段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了相当的观测、发现和创新能力。因此,他们对于这种直角图形并不陌生。可是直角的度数到底是多少度却使得学生无所知,如何知道一个未知的角是不是成为直角?怎样画直角?学生对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本课将对该难点、重点通过微课进行突破,使教学效果更好。
(四)教学目标设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一段学生在家寻找直角的微课,让学生感知直角的特点;利用微课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操作方法;利用微课让学生感知在画直角时注意的细节问题,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数学学习的严谨精神。
二、课程设计的对比
1.教材例3通过让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双杠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课程引入,然后抽象出直角图形,从而认识直角。这样的模式,学生只是单纯地观察,感官上提取出直角的图形形状,对直角的认识不够具体。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具体认识直角,课前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直角活动,收集图片或短视频,制作成约3分钟的微课,作为本节课的课程情景引入部分,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数学情感,而且让学生能够实践见真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2.教材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来发现每个人在三角尺上都应该有一个正方形的直角,判断某个人的正方形是不同的直角,可以把这个人在三角尺上的正方形直角进行比一看。这个比一比,教材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指导,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现有的水平,不容易理解,操作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如何进行观察比一看的方法,理解如何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其中一个点的方法,可以录制一段约5分钟的微课,通过严谨的步骤,让学生观察感知判断直角的具体操作,教师在一旁监督指导,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对于低学段的学生学习更能集中精神,更快有了如何动手操作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3.课本中的例4利用3幅连续的静态直观图,体现了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出直角的方法,指引学生画直角。这些是静态图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模仿,可能會出现直线画不直,顶点不在直角的顶点上,甚至顶点变成了曲线等问题。此环节利用微课设计,通过动画过程,可以严谨地引导学生实现正确的操作过程,学生会更深刻认识“点对点”“边对边”的操作描述。而且微课中还把一些学生在画直角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直线画不直、顶点不在直角的顶点上,边与边开口等问题一一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用标准的画直角过程,让学生模仿画直角,加深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素养。
三、微课教学效果与评价
在讲解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直角》时,引入设计方面采取了微课进行,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该视频中在教学情景导入部分设计改为采用微课进行,实现了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视频中讲述是他们每天在家里寻找一个直角的一点一滴,体验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这个直角,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得课堂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都变得更好。在突破了判断直角这个重点环节,利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了判断直角的操作方法,使得学生更加有感知用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作为判断物体直角的一种操作方法,学生更容易地运用该操作方法来判断教材中的课本、地砖等物体上的一个角是不是一个直角,使得教学效果可以得到较大的改善,培养了广大学生逻辑性思维技巧及自己做事认真的良好培养学习的习惯。在画直角这个重点问题上,通过微课,引导学生严谨地进行画图,避免细节问题的产生,培养良好的操作、思维习惯。本节课把认识直角、判断直角、画直角三个环节通过微课形式贯穿,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很好地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准确地画直角,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地结合传统微课教学的基本原理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广大学生营造更好地实施微课教育的环境,真正把传统的微课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能够提高我国中小学语文数学整体课程的教育素养和实际应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21(12).
[2]叶祥玉.运用信息化手段变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J].学周刊,2021(15).
[3]陈晏玲.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名师在线,2021(10).
[4]于鹏.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1(19).
[5]李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新课程,2021(19).
[6]陈青青.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