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线.暗线.虚线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球上的大气”既是高中自然地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文科学生来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单纯靠死记硬背,而不是通过理解地理成因、地理原理的形成,一方面不能熟练地掌握和理解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另一方面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总结认为,要使学生能很好学习这一章主要内容,了解、理解、应用这一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应精心研究、细细品味教材,正确处理这一章的线索——明、暗、虚三条线之间关系。
  
  一、重明线
  
  所谓明线是教材中的主体部分。是宏观内容,是教材重点所在,是教师教的重点,学生学的重点。教师宜通过文图结合、课文和阅读材料相结合、课文和活动内容结合的方法把重点讲深讲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理解和掌握明线的内容也就达到了基本教学目的,这就是重明线。在上这一章之前教师先明确这一章的明线,也就是本教材的主要线索——“人地关系”及如何协调。这是骨架部分,它始终统领本章。教材的一至三节主要讲述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第四节讲述全球气候变化、人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前后连贯起来主要阐述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既阐明大气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又指出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从而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讲述时不仅要围绕这一线索而展开,而且还要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插图来剖析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借助阅读材料来对正文延伸和补充;通过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中认真贯彻本教材的主旨。
  
  二、点暗线
  
  所谓暗线是正文中隐藏的知识线索,教材中对此只稍作解释或未作任何解释,也没有相应的图表和阅读材料或活动思考题。这一知识线索虽然往往只是一些结论不是教材重点,但它却是这一部分教材中内在主要内容,练习及高考中出现频率也较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能要花较多的精力。由于教材中的暗线往往多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原因。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有的讲结论,有的既讲结论又分析原因,这就是所谓点睛之笔。本章中暗线主要是:大气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致天气变化,即在近地面气温高—上升—低压—气旋—阴雨;气温低—下沉—高压—反气旋—晴朗。再由多年天气的综合形成了气候。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本章,受热不均—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气候,是本章的精髓。在此线索中一般情况学生只要知道其中某一方面,就可以推导其他几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把这一内在的联系点明到位,讲清讲透,学生就会豁然开朗,用整体、联系的观点来学习本章。
  
  三、清虚线
  
  所谓虚线是正文牵涉到其他学科(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相关知识内容,往往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有关地理成因、地理原理,这是微观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只因为牵涉到其他相关知识而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对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从而影响学生对地理概念、成因、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时应该充分重视并理清这些知识,应引导学生回忆这些知识并启发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地理现象。在这一章中牵涉到最多的是物理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大气热学知识。具体表现一是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变小,在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变低;大气冷却下沉,密度变大,在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变高,因而在近地面就形成了大气由密度大(气压高)的流向密度小(气压低)的简单的热力环流,再由热力环流的知识可以推导出较为难的知识点三圈环流。二是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由气态变为液态,从而形成阴雨天气;大气冷却下沉,下沉过程中气温上升,不断蒸发水汽不能凝结,因而不可能形成降水表现为晴朗天气。同样可由大气环流结合天气形成知识可以推导气候的形成,低气压控制一般降水较多,高气压控制一般降水较少。在本章教学中我们若能用这两方面物理知识来解释本章的暗线形成原理,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形成了知识网络和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更利于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素质的教育。综合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触及的是“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创造精神(决定“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思维与创造技能,解决的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和创造个性(“善不善”创新)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品质”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很多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分散,上课容易疲劳,坚持不住,因此上好一堂课就应该多设计些精彩的活动,以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在课堂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以歌促学  上课之前做些warm?鄄up(热身运动)。  通过教唱歌舒缓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进入轻松愉
“文史不分家”,这一浅显道理人人都懂。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历史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延续生产生活经验、弘扬历史人文精神的重担;作为中学历史课程,历史教学又和语文教学一样,需要对其中的新事物进行认识,这里面就包括了“字音、字形、字词含义、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等”。笔者认为,以上方面的教学应贯穿于中学各科当中,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也不只是语文教师特有的责任。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就不断渗透着字
书面表达能力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书面表面题也是高中英语测试的重要题型——综合能力题型。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等。书面表达在英语考卷中约为30分,占总分的20%。因此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有胜人一筹的策略。      一、开拓作文视野      写英语作文的素材基于本人生活资料和英语水平,要实实在在地写,不要让人一看就觉得是胡说八道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或者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与大家切磋,共同提高。    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    1.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构建自我探
在鲁迅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祥林嫂是其中之一,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一)  祥林嫂的悲剧,是个人悲剧,在封建社会中,广大的妇女无一不被封建宗法社会中的“四大绳索”所束缚,而在这众多的妇女中,祥林嫂更有着不同别人的悲惨经历,她由丧夫到失子,到沦为乞丐,无一不具有悲惨性,单鲁迅对这一人物塑造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她第一次到魯镇,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
短文改错的宗旨是考查考生发现、判断、纠正错误的能力,以检测考生在语篇中准确使用英语的能力。该题虽然占分值不多,但它的灵活性却很大,考点综合性强,测试层次多,涉及词法、句法、行文逻辑、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介词、名词、冠词等用法。做此题时,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
2008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选修历史科目的考生在加试内容中必须“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古文断句题。6分”。对于江苏的考生来说,在高考中出现这种题型还是第一次。要能准确断句,我认为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文言虚词  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的,但常用到虚词,熟悉并掌握文言中常用的虚词的意义、用法和所处的位置,有助于我们准确断句。如:  (1)发语词。“盖”
作文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我们倡导写作的“真性情、真生活、真体验”,“三真”就是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三真”作文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转变学生作文观念,破除旧框框,让真情实感回归作文。我们总希望,在学生作文里能够看到阳光真实的色彩,能够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言为心声,文贵情真。抒发真挚的感情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与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紧密相关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关注是教师职业情感的自然流露。尽管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关注都是围绕着学生发生的,但是,他们的目光集中的焦点不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人尊严。这是值得我们提倡的,也是新课程所需要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