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师生双方不断调整和努力。英语教师只有加深了对它的认识,才能站在思想意识的高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应试技巧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水平 提高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11~2013年的江苏高考英语卷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题的考察一直比较稳定,均为篇幅4篇,题干15题,总分30分,占整卷比重为25%(总分120)。此题型历来备受师生重视,各校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阅读理解的训练上,但是往往收效甚微,与师生的期望值仍有较远距离。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教学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在处理阅读理解题型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认为阅读理解主要是学生的脑力活动,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评讲时往往先报答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各题干答案的出处或证据。至于如何寻找对应的出处或证据,有没有相关技巧和规律,则很少提及,更不用说和学生一起分析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情感,感受他国文化习俗的精彩了。②有些教师把阅读理解试题的讲解和训练等同于新授课的精读模式。片面认为只要学生解决了生词和长难句,文章必然就懂了,忽视了词句段章的有机联系。如此长期下去,学生不但会失去阅读文章的兴趣,而且会从心理上对自己的努力产生困惑和失望,最终动摇对阅读理解题型的信心。这点在中差生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因为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如果缺少细致耐心的引导和评讲,那么它们将成为这些学生心中的一个个难以走出的迷宫。
此时,教师必须停下来反思阅读理解题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的原因,探索实用高效的对策。笔者从对高考阅读理解的重新认识及如何突破此类题型瓶颈两方面和同行们作探讨。
二、对阅读理解的再认识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阅读理解的认识过于功利化,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体验中外文化的各自精彩,学会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言语过程。它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渠道,又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理解不仅是对读者前期的阅读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和要求的考察,而且是读者对信息进行的再加工和升华。
阅读能力是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能力,也是进行继续学习的基本保障。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應该达到何种程度?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阅读技能八级(相当于高考水平)的目标描述为: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笔者通过研读近三年的江苏高考英语卷和全国高考英语卷中阅读理解的题目要求,将上述阅读技能的八级目标细分为六种能力:①理解文中具体信息。②推断生词词义。③理解主旨和要义。④判断和推理。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⑥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关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建议
在深刻认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相关教学中常出现的误区,笔者对如何切实提高高中生阅读理解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兴趣是进行有效学习的起始保证,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会进一步认真地读下去,从而产生积极的思考和探求。现实情况是多数高中生对阅读理解没有兴趣甚至厌恶,认为做阅读理解题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应付高考。究其原因有多种:阅读理解难度过高特别是长难句过多、文章体裁老旧偏涩不贴近学生生活、老师评讲缺乏技巧指导、课堂互动欠缺学生很少被鼓励表扬等。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首先应精心选材,让学生想看下去。阅读理解文章的选材应该符合三个贴近原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文本内容富有一定的知识性、时代性、教育性。一些经典的报纸杂志是不错的选择,如《环球时报》英文版面的文章新鲜动感、体裁丰富、引领潮流,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此外因特网上的一些英文版新闻也是很好的选材来源。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走出一个惯性误区——部分老师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偏重选择篇幅长、长难句多、逻辑性强的文章。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文章选材的难度应该从高一到高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在高二下学期及高三可以逐步增加一些涉及外国文学和艺术欣赏的文章,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增强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其次,重视解题技巧的传授和总结,让学生更易成功。技巧不是做题的目的,只是高效快捷答题的手段。对于多数高中生而言,高考的压力是始终无法除去的阴影,功利主义在多数学生和老师的思想中长期存在。在心理的自我暗示层面上,教师可以适当传授一些解题技巧,使学生在短期内在某一方面获得明显进步,从而唤起其自我认可感,加深其对阅读理解的兴趣。具体到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应答技巧,如:对于看似简单的细节理解题,不仅要用笔在文中画出所涉及的部分,更要注意的选项间的细微差别。因为命题人常常通过更换修饰语、限定词设置干扰项,用模棱两可的表述偷换概念,增加选项难度。
再次,在评讲中尝试转变师生角色,多给学生自展自评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找到某题答案的,从而让集体共同分享该成果。教师可以先给出某篇阅读理解用关键词搭成的骨架提示图,再让学生在讲台上尝试复述该文章的概要和精彩之处。采用这种形式的复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和逻辑整合能力,更可以让其树立自信,此法对中差生的心理转化能起到关键作用。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教师在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提醒其改掉一些坏习惯。据笔者多年观察,学生主要有如下几种不良阅读习惯:①先文后题。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在看完整篇文章后看题,再返回到文中寻找答案。从实战的效果看,这样做的明显缺陷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先读文章时,脑海中并没有需要提醒自己的一些问题或热点,为了防止遗漏某处细节,学生自然是每一句话都要读到读懂,而这要大量时间的配合。高考阅读理解是一种限时性阅读,考试时不可能给很多时间去精读。这时如果我们先读题目信息再读文章,就会是一种带着问题进行搜索的阅读状态,对于部分无关紧要的细节或片段可以快速掠过,而对于问题涉及的部分就重点关注,阅读效率自然大大提高。②带声阅读。这样做不但会忽视一些所读的内容,不容易抓住细节和作者意图,而且会降低阅读速度。实验证明,通过视觉器官感知文字的阅读方式比出声阅读要快得多。③逐词细读。多数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习惯于逐词逐句细读文章,心理上倾向于只有搞清楚每个词句的意思,才能真正把握该篇文章。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很容易被某个生词或某长难句困住,从而破坏阅读的连贯性,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教给学生略读、跳读及通过上下文猜词义的方法逐步克服这种不良习惯。
3.逐步适度加大阅读量。从语言习得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国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标准》中对高考水平的阅读量要求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高中师生仍然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精读课上,一学期的阅读量还不到一万词。从更加务实的角度看,体裁多样来源丰富的阅读理解题型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笔者建议高一学生每天布置两篇阅读理解,之后逐步增加到高三的每天4~6篇,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简短有趣的英文短片,如“Discovery”系列,或者在www.ted.com上下载的英文演讲视频等拓展学生视野。为有效实现该目标,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和难度控制上下足工夫。通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学生不仅增加了词汇量,提高了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高中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师生双方不断调整和努力。英语教师只有加深了对它的认识,才能站在思想意识的高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应试技巧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至于怎样才能有效突破高考阅读理解的高分瓶颈,不同的人看法迥异。笔者提出的看法和建议仅为一家之谈,希望大家能关注此类探讨,增强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 Oxford:Pergamon,198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黎世新.高三阅读理解的“三讲”“三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
[4]黄聚宝.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深层次能力考评探究.中国考试,2013(2).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水平 提高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11~2013年的江苏高考英语卷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题的考察一直比较稳定,均为篇幅4篇,题干15题,总分30分,占整卷比重为25%(总分120)。此题型历来备受师生重视,各校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阅读理解的训练上,但是往往收效甚微,与师生的期望值仍有较远距离。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教学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在处理阅读理解题型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认为阅读理解主要是学生的脑力活动,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评讲时往往先报答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各题干答案的出处或证据。至于如何寻找对应的出处或证据,有没有相关技巧和规律,则很少提及,更不用说和学生一起分析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情感,感受他国文化习俗的精彩了。②有些教师把阅读理解试题的讲解和训练等同于新授课的精读模式。片面认为只要学生解决了生词和长难句,文章必然就懂了,忽视了词句段章的有机联系。如此长期下去,学生不但会失去阅读文章的兴趣,而且会从心理上对自己的努力产生困惑和失望,最终动摇对阅读理解题型的信心。这点在中差生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因为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文章,如果缺少细致耐心的引导和评讲,那么它们将成为这些学生心中的一个个难以走出的迷宫。
此时,教师必须停下来反思阅读理解题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的原因,探索实用高效的对策。笔者从对高考阅读理解的重新认识及如何突破此类题型瓶颈两方面和同行们作探讨。
二、对阅读理解的再认识
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阅读理解的认识过于功利化,没有认识到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体验中外文化的各自精彩,学会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识构建的言语过程。它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渠道,又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理解不仅是对读者前期的阅读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和要求的考察,而且是读者对信息进行的再加工和升华。
阅读能力是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能力,也是进行继续学习的基本保障。高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應该达到何种程度?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阅读技能八级(相当于高考水平)的目标描述为: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笔者通过研读近三年的江苏高考英语卷和全国高考英语卷中阅读理解的题目要求,将上述阅读技能的八级目标细分为六种能力:①理解文中具体信息。②推断生词词义。③理解主旨和要义。④判断和推理。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⑥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
三、关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建议
在深刻认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相关教学中常出现的误区,笔者对如何切实提高高中生阅读理解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兴趣是进行有效学习的起始保证,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会进一步认真地读下去,从而产生积极的思考和探求。现实情况是多数高中生对阅读理解没有兴趣甚至厌恶,认为做阅读理解题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应付高考。究其原因有多种:阅读理解难度过高特别是长难句过多、文章体裁老旧偏涩不贴近学生生活、老师评讲缺乏技巧指导、课堂互动欠缺学生很少被鼓励表扬等。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首先应精心选材,让学生想看下去。阅读理解文章的选材应该符合三个贴近原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文本内容富有一定的知识性、时代性、教育性。一些经典的报纸杂志是不错的选择,如《环球时报》英文版面的文章新鲜动感、体裁丰富、引领潮流,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此外因特网上的一些英文版新闻也是很好的选材来源。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走出一个惯性误区——部分老师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偏重选择篇幅长、长难句多、逻辑性强的文章。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文章选材的难度应该从高一到高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在高二下学期及高三可以逐步增加一些涉及外国文学和艺术欣赏的文章,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增强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其次,重视解题技巧的传授和总结,让学生更易成功。技巧不是做题的目的,只是高效快捷答题的手段。对于多数高中生而言,高考的压力是始终无法除去的阴影,功利主义在多数学生和老师的思想中长期存在。在心理的自我暗示层面上,教师可以适当传授一些解题技巧,使学生在短期内在某一方面获得明显进步,从而唤起其自我认可感,加深其对阅读理解的兴趣。具体到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应答技巧,如:对于看似简单的细节理解题,不仅要用笔在文中画出所涉及的部分,更要注意的选项间的细微差别。因为命题人常常通过更换修饰语、限定词设置干扰项,用模棱两可的表述偷换概念,增加选项难度。
再次,在评讲中尝试转变师生角色,多给学生自展自评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找到某题答案的,从而让集体共同分享该成果。教师可以先给出某篇阅读理解用关键词搭成的骨架提示图,再让学生在讲台上尝试复述该文章的概要和精彩之处。采用这种形式的复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和逻辑整合能力,更可以让其树立自信,此法对中差生的心理转化能起到关键作用。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教师在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提醒其改掉一些坏习惯。据笔者多年观察,学生主要有如下几种不良阅读习惯:①先文后题。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在看完整篇文章后看题,再返回到文中寻找答案。从实战的效果看,这样做的明显缺陷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先读文章时,脑海中并没有需要提醒自己的一些问题或热点,为了防止遗漏某处细节,学生自然是每一句话都要读到读懂,而这要大量时间的配合。高考阅读理解是一种限时性阅读,考试时不可能给很多时间去精读。这时如果我们先读题目信息再读文章,就会是一种带着问题进行搜索的阅读状态,对于部分无关紧要的细节或片段可以快速掠过,而对于问题涉及的部分就重点关注,阅读效率自然大大提高。②带声阅读。这样做不但会忽视一些所读的内容,不容易抓住细节和作者意图,而且会降低阅读速度。实验证明,通过视觉器官感知文字的阅读方式比出声阅读要快得多。③逐词细读。多数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习惯于逐词逐句细读文章,心理上倾向于只有搞清楚每个词句的意思,才能真正把握该篇文章。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很容易被某个生词或某长难句困住,从而破坏阅读的连贯性,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教给学生略读、跳读及通过上下文猜词义的方法逐步克服这种不良习惯。
3.逐步适度加大阅读量。从语言习得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国外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标准》中对高考水平的阅读量要求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高中师生仍然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精读课上,一学期的阅读量还不到一万词。从更加务实的角度看,体裁多样来源丰富的阅读理解题型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笔者建议高一学生每天布置两篇阅读理解,之后逐步增加到高三的每天4~6篇,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简短有趣的英文短片,如“Discovery”系列,或者在www.ted.com上下载的英文演讲视频等拓展学生视野。为有效实现该目标,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和难度控制上下足工夫。通过长时间的大量阅读,学生不仅增加了词汇量,提高了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高中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师生双方不断调整和努力。英语教师只有加深了对它的认识,才能站在思想意识的高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应试技巧和能力培养的关系。至于怎样才能有效突破高考阅读理解的高分瓶颈,不同的人看法迥异。笔者提出的看法和建议仅为一家之谈,希望大家能关注此类探讨,增强中学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 Oxford:Pergamon,1981.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黎世新.高三阅读理解的“三讲”“三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
[4]黄聚宝.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深层次能力考评探究.中国考试,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