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方案》认为,“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测试的基础在于“中学文化科目”,重点在于“综合能力测试”。因此,这种测试,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全面地模拟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综合测试究竟测什么,怎样测
根据“综合测试科目”的要求,综合考试的内容主要确立为:学生对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现象、规则、规律的内容及意义了解;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和结论;学生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较完整地描述社会现象;能够认识数据、公式、图形、图表之间的关系,能发现相同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能把握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根据图表、数据解释说明有关概念或图示相关的概念;能够阅读、理解、选择、使用适当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理解相关问题;能够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划和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能够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能够根据事实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判断、归纳、推理;能够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全面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根据上述内容,高考综合科目能力测试目标在于检测考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是否具有较高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问题体现出学生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根据综合测试的要求、内容、目标,2002年3+X综合考试的文综试卷,基本上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体现了考试命题以大纲为依据,但不拘泥于大纲的特点。第二,实现了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即命题真正体现了能力立意的特点。第三,试卷形式有较大调整,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题两种。所有这些变化和特点的出现,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综合测试,不在于对学生知识的测试,而重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特点,将成为近年高考综合科目的命题的总趋势。
二、教师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高考模式的改革,旨在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大专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离开这一目标,高考的改革就不能说是成功的。从2002年的综合测试试题看,确实反映出了高考方式推动素质教育的特点,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素质培养做起,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综合科目中的政治教学,更应该看清学科的地位,准确把握教学的“度”,立足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努力和探索。
第一,抓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又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向能力转化。综合测试,重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只是相对于传统高考模式下的试题只注重知识考查而言,注重了对能力的测试。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也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是知识的转化,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知识谈能力,真可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综合科目的要求中,也明确提出,“综合科目的测试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其中明确指出了“中学文化科目”内容的基础地位。因此,在“3+X”模式下,中学政治课教师必须首先坚守自己的课堂教学阵地,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切不可因高考重能力测试而忽视了平时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强调。
第二,积极探索和改进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尤其是政治课教学,教师更是有说不完的观点,说不完的道理,而真正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则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谈不上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考“3+X”模式下,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合,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已成了日益迫切的重要课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必须要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指导,只要能突出这两点,什么方法都应该是可行的,即所谓“教学有法无定法”。传统的教学,重知识的传授,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也在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在新的高考模式下,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立足教材基础知识,面向社会众多现象,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综合能力,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要求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
第三,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学会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3+X”高考模式,学生究竟应该在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师首先应该知道,而且应该首先摆正这个关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全方位地把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而不是教师逼着去学,也不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活动,积极地探索,并且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分析,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学政治课教学,必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合高考改革的要求为宗旨,全面进行探索改革,否则,不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难以达到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目标。
一、综合测试究竟测什么,怎样测
根据“综合测试科目”的要求,综合考试的内容主要确立为:学生对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现象、规则、规律的内容及意义了解;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和结论;学生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较完整地描述社会现象;能够认识数据、公式、图形、图表之间的关系,能发现相同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能把握不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根据图表、数据解释说明有关概念或图示相关的概念;能够阅读、理解、选择、使用适当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理解相关问题;能够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划和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能够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能够根据事实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判断、归纳、推理;能够正确评价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全面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根据上述内容,高考综合科目能力测试目标在于检测考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是否具有较高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问题体现出学生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根据综合测试的要求、内容、目标,2002年3+X综合考试的文综试卷,基本上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体现了考试命题以大纲为依据,但不拘泥于大纲的特点。第二,实现了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即命题真正体现了能力立意的特点。第三,试卷形式有较大调整,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题两种。所有这些变化和特点的出现,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考综合测试,不在于对学生知识的测试,而重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特点,将成为近年高考综合科目的命题的总趋势。
二、教师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高考模式的改革,旨在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大专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离开这一目标,高考的改革就不能说是成功的。从2002年的综合测试试题看,确实反映出了高考方式推动素质教育的特点,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素质培养做起,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综合科目中的政治教学,更应该看清学科的地位,准确把握教学的“度”,立足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说,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努力和探索。
第一,抓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让学生在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又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向能力转化。综合测试,重能力,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只是相对于传统高考模式下的试题只注重知识考查而言,注重了对能力的测试。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也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是知识的转化,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离开知识谈能力,真可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综合科目的要求中,也明确提出,“综合科目的测试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其中明确指出了“中学文化科目”内容的基础地位。因此,在“3+X”模式下,中学政治课教师必须首先坚守自己的课堂教学阵地,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切不可因高考重能力测试而忽视了平时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强调。
第二,积极探索和改进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尤其是政治课教学,教师更是有说不完的观点,说不完的道理,而真正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则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谈不上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考“3+X”模式下,这种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合,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已成了日益迫切的重要课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必须要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指导,只要能突出这两点,什么方法都应该是可行的,即所谓“教学有法无定法”。传统的教学,重知识的传授,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也在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在新的高考模式下,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立足教材基础知识,面向社会众多现象,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综合能力,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高考要求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
第三,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学会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3+X”高考模式,学生究竟应该在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师首先应该知道,而且应该首先摆正这个关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以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全方位地把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而不是教师逼着去学,也不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活动,积极地探索,并且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让他们分析,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学政治课教学,必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合高考改革的要求为宗旨,全面进行探索改革,否则,不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难以达到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