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片段及反思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z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课文。笔者教了一轮又一轮,每教都有新感受、新发现、新探求。这里是关于“孔隙”一词教学片段的三次反思。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孔隙“小”的?
  生:写船很小,“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
  生:船两头都系着绳子,需要两头接着绳进出,可看出孔隙又窄又小。
  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这句话里哪个字形象地写出孔隙的窄小?
  生:“贴”字。
  师:“贴”能不能换成“靠”?
  生:“贴着 ”比“靠着 ”更严实,整个人从后脑、肩背、臀部到脚跟都与船粘合在一起了,没有一点空隙。
  [反思]教学过程,看似紧扣孔隙特点,突出一个“小”字,研读一个“贴”字,引领学生解读文句,辨析字词,感受孔隙的窄小,学得也较顺畅。但细细想来,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感悟文本是引领学生自己走进去,还是硬把学生牵拉进去?这里的“引”实质为“拉”,酷似在孔隙里行船,只是僵直地“拉进去——拉出来”。这种由教师单方面设定的直线型问题,答案往往只是唯一的一个字或一句话,学生毫无思考空间。
  [片段二]
  师:精读课文第5自然段,揣摩片段要点、标注阅读感受、相互交流研讨。
  生:我认为这一段作者是写“孔隙行船”过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师:说得有道理,同学们可以围绕孔隙行船的过程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生:孔隙里的小船小得特别出奇,只能容两个人,还要“并排仰卧”,我想乘这样的小船一定很有趣味。
  生:孔隙里行船不用竹竿撑,不用桨板划,全靠船两头系着的绳子拉,我觉得这种行船方式很特别。
  生:作者的好奇心也感染了我,我曾在想象中贴着船底仰卧了一回,当然更想能真正的乘上一回。
  生: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也爬过山,游过洞,可为什么玩起来很感动,写起来就空洞呢?
  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说明你已经从课文中受到了启发,有了自我比照的意识和追求,这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好苗头。
  [反思]阅读课,既要打开阅读思路,激发阅读情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文本,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互动,在切磋研讨过程中有效提升阅读思辨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思路、表达方法,引发表达欲望,把读的内化吸收和写的实践运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起来。
  [片段三]
  师:同学们,你们想把曾经感动过、激动过至今仍保留美好记忆的一个景点或一种景物写出来让同学共同分享吗?(生齐答:想。)请带着各自的表达需求赏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构思,酝酿片段练写的标题和表达要点。
  生:我去过武夷山,对“一线天”特别感兴趣,抬头仰望,天就像一条缝,狭得只能容一个人摸着岩壁慢慢地向前移步。
  生:“摸着岩壁慢慢地向前移步”是怎么一回事?我没去过那里,但很想多知道一点。
  师:这是很好的修改建议,请看看“孔隙行船”是如何把过程写得具体明确让人读了如临其境的。
  生:“夜登华山”令我难忘。人们说“自古华山一条道”,真的好险啊,我一级一级往上爬,深邃的夜空好像有一串串明珠在闪动,原来那是登山人手电筒发出的光。
  师:我也去过华山,有同感,但要把亲历的感受、体验写出来,光说“好险啊”还是不够的。
  生:我没游过名山,我家住在长江边,“大码头”的浪花却让我百看不厌。晶莹的柱头、银色的花丝、洁白的花托,阳光一照,白里透红,谁都想采上一朵。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很美,同学们尽情写吧,写出自己美好的感受来。
  [反思]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一方面要凭借例子,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悟其道,获其知,习其法,举一反三,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课内外书面言语实践的信息反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践、情感积累,表达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设计灵活多样的练笔形式,创造性地运用课文范例,读中导写,写中求读,读写互促,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制动真空助力器与制动主缸已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液压制动元件之一。但是该产品的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目前只有单一产品的,而没有总成的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仅以单一产品的技
会议
一、创设情境rn1.引“商量”rn同学们,李老师虽然只跟你们见过一面,但我已经把你们当作我的好朋友了,现在有个事儿想跟你们商最商量.我有个女儿小名叫米奇,跟米老鼠同名,瞧,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小朋友,前几天老师给你们说了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一门忠烈的故事,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再学一位大英雄的故事。  2. 生一起读课题。木兰是谁呀?课文中是这样为我们介绍的,(出示: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3. 知道了木兰,让我们再回到课题,这里的“从”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上关于“从”字有四个解释:① 跟随;② 顺从;③ 参加;④ 次要的。请你选择
一、 扬帆启航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引读第1自然段第1~3句),再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第1~2自然段,说说这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组织交流——规模宏大的远航  (1) 人多……(2) 船多……  文章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人多、船多,采用了列数字比较说明的方法。  二、 友好交往  师: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正式开始了第一次的远航。这是一
一、导入rn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一(生齐读课题).rn2.再读一遍课题,你理解“发愤”吗?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rn3.辨析“发愤”与“发裔”.rn4.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发愤”
习作讲评课是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习作指导课的延伸,是习作批改的综合和继续,是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讲评把学生在习作实践中的进步成果或存在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既使本次习作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又为今后习作树立信心、指明努力方向。但是这种课型的不确定性比较大,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我校课题组探究研制出了《小学习作讲评课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小学习作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