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及对策;方法:从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96例,对其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行入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自行入院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急诊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行急救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其作为一种有效和科学的临床医学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又被称为A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引起原因为管状动脉供血急剧下降或中断,进而引发心肌的急性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急促性和高致死致残的特点,也是猝死的重要因素[1]。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病后,会有40%到60%会在1h之内死亡,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护理抢救[2]。以下为分析报告。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1.9(±4.5)岁,其中39例为前壁梗死,31例为下壁梗死,26例为前间壁梗死。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急、心前区疼痛以及心悸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1970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且经心肌酶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均被确诊[3]。患者在意识清醒且具备认知能力情况下,均同意进行护理。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者患者年龄、性别、病征病程及其他情况经比较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自行到医院就医,院前为进行护理干预,入院后采取常规性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院前施行急救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在接诊前提前准备所需药物及器械,同时在就电话中对患者家属进行急救知道,现场救护中,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选取适合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其次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观察患者体征,如果出现休克现象,要进行抗休克抢救。再次要对患者进行形似按图监护,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在运转过程中,要提前将患者情况告知医院,做好应急处理。到达医院后,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入院起直至出院所经历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全体医疗费用、药物的规范应用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均以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采取评分制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在70分以上表示满意。止痛效果优为0到2分,良为3到7分,差为8到10分。护理效果按以下标准:患者经治疗后病症消失,无不良反应为痊愈;患者经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各项体征稳定为好转;患者经治疗后生命体征消失,大脑死亡为死亡,患者痊愈和好转均为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护理到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率达到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死亡 有效率
观察组
对照组
p 48
48 19
12
<0.05 27
22
<0.05 2
14
<0.05 46(95.8)
34(70.9)
<0.05
2.2 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对照组
p 48
48 28
19
<0.05 19
14
<0.05 1
15
<0.05 47(97.9)
33(68.8)
<0.05
3讨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情况复杂,病情危重,条件简陋,缺少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建议,时间紧迫,不容犹豫,必须抓住要害、沉着果断、因地制宜、措施得当才能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因此,院前急救医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深刻、全面的学习和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熟练的掌握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的使用;掌握各种急救措施及对策;把握好时机、火候;策略、艺术的接救好每一位急救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案,是针对院外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故或急危重症进行抢救治疗的策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正确的现场治疗和护理为转院后的抢救赢得时间.[4]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急救护士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护士稳定情绪,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植得在各级医院护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琼涛,彭清臻.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1-32,38.
[2]张明,陶旭,王蓬波等.5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72-1373.
[3]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胸痛中心急救网点的建立及快速转运机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3):274-278.
[4]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措施及对策;方法:从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96例,对其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行入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自行入院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急诊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行急救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其作为一种有效和科学的临床医学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又被称为AM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引起原因为管状动脉供血急剧下降或中断,进而引发心肌的急性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急促性和高致死致残的特点,也是猝死的重要因素[1]。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病后,会有40%到60%会在1h之内死亡,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护理抢救[2]。以下为分析报告。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接收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1.9(±4.5)岁,其中39例为前壁梗死,31例为下壁梗死,26例为前间壁梗死。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急、心前区疼痛以及心悸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1970年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且经心肌酶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均被确诊[3]。患者在意识清醒且具备认知能力情况下,均同意进行护理。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者患者年龄、性别、病征病程及其他情况经比较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自行到医院就医,院前为进行护理干预,入院后采取常规性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院前施行急救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在接诊前提前准备所需药物及器械,同时在就电话中对患者家属进行急救知道,现场救护中,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选取适合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其次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观察患者体征,如果出现休克现象,要进行抗休克抢救。再次要对患者进行形似按图监护,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在运转过程中,要提前将患者情况告知医院,做好应急处理。到达医院后,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入院起直至出院所经历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全体医疗费用、药物的规范应用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均以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采取评分制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在70分以上表示满意。止痛效果优为0到2分,良为3到7分,差为8到10分。护理效果按以下标准:患者经治疗后病症消失,无不良反应为痊愈;患者经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各项体征稳定为好转;患者经治疗后生命体征消失,大脑死亡为死亡,患者痊愈和好转均为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护理到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率达到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死亡 有效率
观察组
对照组
p 48
48 19
12
<0.05 27
22
<0.05 2
14
<0.05 46(95.8)
34(70.9)
<0.05
2.2 观察组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医务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对照组
p 48
48 28
19
<0.05 19
14
<0.05 1
15
<0.05 47(97.9)
33(68.8)
<0.05
3讨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情况复杂,病情危重,条件简陋,缺少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建议,时间紧迫,不容犹豫,必须抓住要害、沉着果断、因地制宜、措施得当才能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因此,院前急救医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深刻、全面的学习和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熟练的掌握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的使用;掌握各种急救措施及对策;把握好时机、火候;策略、艺术的接救好每一位急救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案,是针对院外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故或急危重症进行抢救治疗的策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正确的现场治疗和护理为转院后的抢救赢得时间.[4]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急救护士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护士稳定情绪,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植得在各级医院护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琼涛,彭清臻.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1-32,38.
[2]张明,陶旭,王蓬波等.5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72-1373.
[3]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胸痛中心急救网点的建立及快速转运机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3):274-278.
[4]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