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都能主动地将其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就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两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一、 前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小组合作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就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供大家参考。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新课改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却忽视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在做别的事情,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小组合作结束之后,教师很少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教学指导缺乏针对性,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第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盲目地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事先并没有教会学生相应的探究方法,由于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虽然都围着一张桌子坐在一起,但是多数学生却并不知道应该探究什么,致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分组不合理。一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一般都是将前后两桌或相邻的学生分成一组,虽然这样的分组方式非常有益于学生交流,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会出现一个小组都是优等生,而另一个小组内都是学困生的组间实力不均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第四,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起努力,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优等生承担主要的探究任务,中等生辅助,学困生旁观的情况,长此以往,优等生的探究能力会原来越强,学困生则会逐渐被边缘化,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低。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策略
(一) 深化对小组合作的认识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其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教师就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充分的认识,不论是备课还是实际教学阶段,都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设。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鼓励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 合理设置小组合作问题
教师在设置小组合作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探究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例如:“几何图形”的相关问题就非常适合学生探究。这类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班级中,有的同学擅长计算,有的同学擅长空间想象,有的同学擅长资料整理,探究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益。
(三)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否充分发挥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采取了有效地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方法引导,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探究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引导学生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以及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地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创新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评价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和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定要侧重于对“小组”这一基本教学单位的评价,创新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促使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例如: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小组合作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优等生活动,学困生旁观的情况,在评价阶段,就可以引入“小组捆绑”的评价方式,对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四、 结语
总而言之,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更灵活,对教師的课堂掌控能力、学科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更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所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加强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江.课堂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6(5).
[2]孙艳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
[3]吴王蛟.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
作者简介:
朱兰香,山东省胶州市,胶州市第十九中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一、 前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小组合作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就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供大家参考。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新课改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却忽视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却在做别的事情,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小组合作结束之后,教师很少针对学生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教学指导缺乏针对性,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第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盲目地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事先并没有教会学生相应的探究方法,由于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虽然都围着一张桌子坐在一起,但是多数学生却并不知道应该探究什么,致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分组不合理。一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一般都是将前后两桌或相邻的学生分成一组,虽然这样的分组方式非常有益于学生交流,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会出现一个小组都是优等生,而另一个小组内都是学困生的组间实力不均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第四,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一起努力,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优等生承担主要的探究任务,中等生辅助,学困生旁观的情况,长此以往,优等生的探究能力会原来越强,学困生则会逐渐被边缘化,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低。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策略
(一) 深化对小组合作的认识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其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教师就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充分的认识,不论是备课还是实际教学阶段,都要对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设。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鼓励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 合理设置小组合作问题
教师在设置小组合作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探究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例如:“几何图形”的相关问题就非常适合学生探究。这类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班级中,有的同学擅长计算,有的同学擅长空间想象,有的同学擅长资料整理,探究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探究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益。
(三)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否充分发挥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采取了有效地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方法引导,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探究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引导学生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以及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断地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创新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评价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和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定要侧重于对“小组”这一基本教学单位的评价,创新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促使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例如: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小组合作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优等生活动,学困生旁观的情况,在评价阶段,就可以引入“小组捆绑”的评价方式,对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四、 结语
总而言之,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更灵活,对教師的课堂掌控能力、学科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更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所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加强研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江.课堂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6(5).
[2]孙艳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
[3]吴王蛟.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
作者简介:
朱兰香,山东省胶州市,胶州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