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培技术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已被广泛认知,然而大多数爱好者及青少年学生对水培技术的运用仍比较陌生,实际生产应用的范围比较有限。以汕头农业科学园水培温室为例,从展示设计与科普应用2个方面将抽象的水培技术概念转换成具体的科普实物进行推广普及,以期为农业科普教育工作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培模式;展示设计;科普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334-02
水培作为现代无土栽培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具有高效、优质等特点,符合国际环保节能标准,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各地的水培蔬菜花卉产业纷纷发展起来,形式多样的水培产品市场备受人们关注和喜爱,水培技术不断受到重视,多数网络媒体以及中小学校等宣传教育平台开设相关专题学习内容,旨在全面推广全民科技教育。尽管如此,目前广大爱好者及青少年学生仍处于认识学习阶段,感到很抽象、很神秘,毕竟技术推广普及需要通过实践与体验才可以深入有效开展,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科普教育可作为提高公众科技素养、激发全民科技创新意识的关键手段[1]。笔者以汕头农业科学园水培温室为例,借助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平台推动,从模式设计、栽培管理与科普应用等过程进行介绍与总结,以供参考。
1 水培概念与现状
1.1 概念认知
水培(water culture)概念最早来自1859—1865年德国萨克斯(Sachs)与克诺普(Knop)的营养液栽培试验,指的是以水为介质,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配制相应的营养液,使植物的根连续或不连续地浸入营养液中吸收营养,促进植株生长,是一种集现代生物、物理、化学、工程技术为一体的无土栽培非固体基质型栽培方法。
1.2 研究推广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才正式开始水培技术研究,相比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来说应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现国内主要有营养液膜技术(NFT,nutrition film technique)、深液流技术(DFT,deep film technique)和雾培(spray culture)等3种无固体基质类型,并总结形成了水培育苗、营养液配方、水培环境因子调控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不过目前仍处于技术应用试验阶段,实际应用生产的面积并不大。在技术运用的推广普及方面仍处于认识感知阶段,媒体网络及学校的科普教育资源不足,现有大多数科普基地開展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仍比较单调陈旧[1],缺少有效的教育途径去学习和提升。
2 水培模式的展示设计
2.1 设计建设
2009年10月,汕头农业科学园利用园区内已建成的薄膜温室一座(面积约400 m2,配套水帘风机、内外遮阳网、加温机和防虫网等设备设施),设计作为水培模式展示应用,通过搜集和优化国内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水培栽培模式,采用国内现有的水培栽培方法及相关技术,结合温室内部实地环境设计了气雾式、深液流式、潮汐式、管道式及立柱式等5种栽培模式,安装定时循环电机进行半自动栽培展示(表1)。
2.2 生产安排
根据各种栽培模式特点,结合各月份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制定适应不同模式的周年生产计划(表2),对水培技术进行详尽直观的科普展示。
2.3 配套技术
按作物生长需要,控制好合适的光照、室温、风速、相对湿度、CO2浓度等地上部环境以及基质温度等根际环境,使作物生长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稳定栽培[2]。其中光照可通过内外遮阳网来控制,室温等其他因素则可通过水帘风机、加温机和增氧器来控制,另外还需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采用不同育苗方法、营养液配方以及营养液调控等,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重在于防,定期或不定期采用熏蒸器进行密闭熏杀,对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等病害及蚜虫、白粉虱、蓟马、潜叶蝇、红蜘蛛等害虫进行及时防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除及时做好枯枝烂叶病株及其他垃圾、杂物的清理外,每周用漂白水100~200倍液进行清洗消毒,以减少病虫害来源。
3 水培模式的科普应用
3.1 宣传推介
设计制作各种水培模式的专类版画挂图,通过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加以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专题报道,加强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辐射功能,倡导和推广科技创新、环保节源的理念。
3.2 学习培训
组织成立一支高素质科普教育服务团队,加强与教育、科协等部门联系,建立科普教育协作网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制订科普教育课程规划,组织开办水培专题讲座和实操技术培训项目,通过授课、互动交流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直接便捷地通过科普基地平台进行推广普及。
3.3 活动实践
建立“学校?圮基地?圮家庭”的科普教育渠道[3],把水培展示温室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和校外生物实践园地,作为家庭兴趣教育的拓展课程,使课本中抽象的技术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实物展示,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活动(如开展“植物水培的神秘探索”“我是水培小能手”“水培园艺的未来之旅”等活动),通过在参与过程中的接触、感受、学习、理解、实践、应用等环节[4],深入浅出,使水培技术推广能从认识学习阶段向体验提高阶段提升和转变。
3.4 效益分析
据统计,该项目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其中为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项科普教育约2万人次,实现年均收入约140万元。然而取得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公益性、普及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满足市民的好奇心理期盼,近距离感受水培技术的神奇与魅力;二是发掘科技知识的教育功能,将抽象的技术概念通过科普基地平台的实物展示、体验活动得以潜移默化地深入有效推广;三是搭建技术应用展示平台,促进提高公众科技素养、激发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4 参考文献
[1] 颜瑛逸.科普基地活动及其作用机理分析[D].沈阳:东北大学,2012.
[2] 袁桂英.水培蔬菜简易栽培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3] 李文峰.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在农业科普教育中的作用[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
[4] 雷和涛.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关键词 水培模式;展示设计;科普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334-02
水培作为现代无土栽培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生产方式,具有高效、优质等特点,符合国际环保节能标准,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各地的水培蔬菜花卉产业纷纷发展起来,形式多样的水培产品市场备受人们关注和喜爱,水培技术不断受到重视,多数网络媒体以及中小学校等宣传教育平台开设相关专题学习内容,旨在全面推广全民科技教育。尽管如此,目前广大爱好者及青少年学生仍处于认识学习阶段,感到很抽象、很神秘,毕竟技术推广普及需要通过实践与体验才可以深入有效开展,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科普教育可作为提高公众科技素养、激发全民科技创新意识的关键手段[1]。笔者以汕头农业科学园水培温室为例,借助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平台推动,从模式设计、栽培管理与科普应用等过程进行介绍与总结,以供参考。
1 水培概念与现状
1.1 概念认知
水培(water culture)概念最早来自1859—1865年德国萨克斯(Sachs)与克诺普(Knop)的营养液栽培试验,指的是以水为介质,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配制相应的营养液,使植物的根连续或不连续地浸入营养液中吸收营养,促进植株生长,是一种集现代生物、物理、化学、工程技术为一体的无土栽培非固体基质型栽培方法。
1.2 研究推广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才正式开始水培技术研究,相比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来说应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现国内主要有营养液膜技术(NFT,nutrition film technique)、深液流技术(DFT,deep film technique)和雾培(spray culture)等3种无固体基质类型,并总结形成了水培育苗、营养液配方、水培环境因子调控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不过目前仍处于技术应用试验阶段,实际应用生产的面积并不大。在技术运用的推广普及方面仍处于认识感知阶段,媒体网络及学校的科普教育资源不足,现有大多数科普基地開展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仍比较单调陈旧[1],缺少有效的教育途径去学习和提升。
2 水培模式的展示设计
2.1 设计建设
2009年10月,汕头农业科学园利用园区内已建成的薄膜温室一座(面积约400 m2,配套水帘风机、内外遮阳网、加温机和防虫网等设备设施),设计作为水培模式展示应用,通过搜集和优化国内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水培栽培模式,采用国内现有的水培栽培方法及相关技术,结合温室内部实地环境设计了气雾式、深液流式、潮汐式、管道式及立柱式等5种栽培模式,安装定时循环电机进行半自动栽培展示(表1)。
2.2 生产安排
根据各种栽培模式特点,结合各月份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制定适应不同模式的周年生产计划(表2),对水培技术进行详尽直观的科普展示。
2.3 配套技术
按作物生长需要,控制好合适的光照、室温、风速、相对湿度、CO2浓度等地上部环境以及基质温度等根际环境,使作物生长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稳定栽培[2]。其中光照可通过内外遮阳网来控制,室温等其他因素则可通过水帘风机、加温机和增氧器来控制,另外还需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采用不同育苗方法、营养液配方以及营养液调控等,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重在于防,定期或不定期采用熏蒸器进行密闭熏杀,对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等病害及蚜虫、白粉虱、蓟马、潜叶蝇、红蜘蛛等害虫进行及时防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除及时做好枯枝烂叶病株及其他垃圾、杂物的清理外,每周用漂白水100~200倍液进行清洗消毒,以减少病虫害来源。
3 水培模式的科普应用
3.1 宣传推介
设计制作各种水培模式的专类版画挂图,通过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加以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专题报道,加强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辐射功能,倡导和推广科技创新、环保节源的理念。
3.2 学习培训
组织成立一支高素质科普教育服务团队,加强与教育、科协等部门联系,建立科普教育协作网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制订科普教育课程规划,组织开办水培专题讲座和实操技术培训项目,通过授课、互动交流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直接便捷地通过科普基地平台进行推广普及。
3.3 活动实践
建立“学校?圮基地?圮家庭”的科普教育渠道[3],把水培展示温室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和校外生物实践园地,作为家庭兴趣教育的拓展课程,使课本中抽象的技术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实物展示,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活动(如开展“植物水培的神秘探索”“我是水培小能手”“水培园艺的未来之旅”等活动),通过在参与过程中的接触、感受、学习、理解、实践、应用等环节[4],深入浅出,使水培技术推广能从认识学习阶段向体验提高阶段提升和转变。
3.4 效益分析
据统计,该项目建成后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其中为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项科普教育约2万人次,实现年均收入约140万元。然而取得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公益性、普及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满足市民的好奇心理期盼,近距离感受水培技术的神奇与魅力;二是发掘科技知识的教育功能,将抽象的技术概念通过科普基地平台的实物展示、体验活动得以潜移默化地深入有效推广;三是搭建技术应用展示平台,促进提高公众科技素养、激发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4 参考文献
[1] 颜瑛逸.科普基地活动及其作用机理分析[D].沈阳:东北大学,2012.
[2] 袁桂英.水培蔬菜简易栽培技术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3] 李文峰.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在农业科普教育中的作用[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
[4] 雷和涛.农业生态科普旅游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