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版小说阅读教学中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方案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文原版小说因其地道的语言、丰富的语境、深刻的寓意日益受到教师的青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文章以笔者在英文小说教学中的五个案例,论述了如何从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四个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训练,从而提升其思维品质。
  关键词:英文原版小说;阅读教学;思维品质;问题设计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课标在英语课程文化知识内容要求中还提出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启示(教育部,2018)。
  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把英文小说作为教学材料,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语言水平。然而大部分英文小说阅读的教学多注重情节的理解和语言的欣赏,对启发学生思维品质的关注却不多。
  二、 英文原版小说,思维品质与问题设计
  要学好外语,读外语小说帮助大,读外语长篇小说帮助更大,外语长篇小说不仅提供了依赖文字创造、促进外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丰富情境语境,而且还为加速掌握外语语言结构提供了高效平台(王初明,2009)。英语原版小说因其反复出现的词汇与语句为学生进行海量语言输入提供丰富的语料,也因其个性迥异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寓意深刻的主题为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思维品质提供大量的素材。
  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在正确的语境中发现新知识,认识新事物,接触新思想,发展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种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语言创新思维的发展性目标(黄远振,2013)。根据信息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可分为“处理表层信息→处理隐含信息→评估性应用信息→延伸应用信息”。处理表层信息和部分隐含意义时,主要依托逻辑性思维进行分析、分类、比较、归纳、综合、概括;在处理隐含意义、评估性应用信息和联系生活延伸应用信息时,主要依托评判性思维进行推理、质疑、辨析、评价;在进行判断与思考,延伸拓展思路时,主要依托创造性思维进行联想、想象,创新思路(葛炳芳,2019,168)。在英文原版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丰富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各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是启发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工具,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促成学生评判性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形成(梁美珍,2015,002)。英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训练学生思维,如分析人物性格、人物行为的逻辑性思维,推断故事情节、评价小说主题的批判性思维,联系小说与现实产生观点的创新性思维。
  三、 指向思维的问题设计的类型与案例
  笔者经过多部英文小说的课堂实践与观察,研究如何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小说阅读效果。下面以五个案例来说明指向思维的问题设计的四种类型。
  (一)对故事情节进行问题设计
  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研究故事情节发展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在读后续写的写作中,導致学生失分的不仅是语言表达不够到位,更多的是情节设计不够合理。教师可以利用小说情节发展设计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推断后续情节的发展,思考作者的设计意图等。
  【案例一】
  以“Charlottes Web”(《夏洛的网》)为例,小说讲述了小猪Wilbur与蜘蛛Charlotte的友谊故事。Charlotte为了避免Wilbur被屠杀的命运,四次织网织出不同的文字,让人们以为Wilbur是神猪而将他供养起来。在第二章中,Mr. Arable要卖掉小猪,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Q1: Why did Mr. Arable decide to sell Wilbur?
  Q2: Why did the author design such a plot?
  对Q1,学生通过查找文中信息回答:Because his appetite increased, Mr. Arable was not willing to provide for him any longer.对Q2,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表现Mr.Arable的残忍,有的说是为了反衬Fern对Wilbur的关心爱护,也有学生说到点上,是为了让Wilbur换个地方遇见Charlotte。
  Q1学生经过整理文本信息与组织语言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这训练了学生分析语言的逻辑思维。而Q2则让学生从文本故事中跳出来,站到作者的写作高度来思考情节的设计意图,这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推理思维,在自己写作中进行思维迁移。
  (二)对人物特征进行问题设计
  小说中人物特征包括外貌、性格、行为、品质等,作者往往不会直接说明,而是通过描述让读者去体会,可能蕴藏在故事情节中,可能展现在表情语言动作中。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人物特征设计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二】
  在“Charlottes Web”第三章“Escape”中,因为猪圈的一块板松了,Wilbur在鹅的怂恿下逃了出去。但当人们开始围捕他时,他害怕地哭了,最后在一桶食物的诱惑下,回到了猪圈。在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Q1: What is the character of the little pig?
  Q2: If you were Wilbur, will you go back to the barn?
  对于Q1,学生们开始了头脑风暴,想出了以下形容词来描绘Wilbur的性格特点:lovely, cute, unambitious, lazy, silly, cowardly。而对Q2,学生开始分成两派,有的认为表示选择自由,有的表示选择安逸。   Q1让学生不仅在真实语境中复习了已学词汇,还通过分析、比较与概括训练了逻辑思维。Q2让学生设身处地,反思自己,这不仅让学生对Wilbur的性格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对现实中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发散性思考,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表达自我,这是创新思维的产生过程。
  【案例三】
  以“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为例,小说讲述了小女孩Dorothy被一场龙卷风带到一个魔幻的国度,为了回家去寻找伟大巫师Oz帮助,路上遇见了想要头脑的稻草人the Scarecrow,想要心脏的铁皮人the Tin Woodman,和想要勇气的狮子the Lion,他们历尽艰辛,终于达成愿望的故事。在第七章中,他们遇到许多困难,笔者设计了这样五个问题:
  Q1: Who came up with good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Q2: How come? He has no brain.
  Q3: What did the Lion do when the Kalidahs came?
  Q4: How come? He is cowardly.
  Q5: Do you remember that the Tin Woodman wept several tears of sorrow and regret when he killed a beetle? How come? He has no heart.
  这些问题是依次抛出的,教师先问Q1,学生翻阅书本后会发现每次想到办法的都是稻草人。教师接着问Q2,片刻沉默后有学生回答:He has no brain, but he is clever.教师不给答案继续问Q3,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马上抛出Q4,这时有学生回答:He wanted to protect his friends.教师再问Q5,学生开始激烈争论,探讨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原因。
  在作者的文字描述中,稻草人是没有脑子的,铁皮人是没有心的,狮子是胆小的,但是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稻草人是聪明的,铁皮人是好心的,狮子是勇敢的,这些人物特征是隐藏在他们的行为中的,也是作者为后来Oz的假魔法埋下伏笔。这些问题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思考隐含信息,推断作者的思想,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对写作背景进行问题设计
  一部经典小说作品通常能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经历、所处时代、社会状况等,作者通过小说的人物、事件、环境,或明显或隐藏地表现自己的创作背景,教师可以对此进行问题设计来训练学生思维。
  【案例四】
  小说“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的作者Frank Baum创作该小说时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后,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激化了人们的不满。19世纪晚期,民粹党兴起,他们反对金本位制,主张恢复白银本位,而作者曾积极参与白银派。小说第二章中,笔者介绍完这些背景后,设计了以下问题:
  Q1: Can you find the symbols of 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Silver standard?
  Q2: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express?
  閱读后,部分学生找到了Q1的答案:The road to the Emerald City and Dorothys shoes.因为这两者分别是黄色和银色的,刚好象征金本位和银本位。Q2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笔者再用小说的一个细节来引导学生思考:穿着银鞋子的Dorothy走在通往翡翠城的黄砖路上,学生就明白了作者想以此表达民粹党希望在金本位上加入银本位。
  从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联系作品进行对比,进而推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这个过程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学识,更是完成了从捕捉文本信息的浅层思维,到分析、比较、判断的逻辑思维,到联系实际表达观点的创新思维的提升过程。
  (四)对主题思想进行问题设计
  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塑造将其嵌入或者贯穿于小说中。小说篇幅长,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和文章阅读比起来,要领会其主题难度必然增加,但也能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小说的灵魂。
  【案例五】
  在小说“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中,Dorothy的家乡在堪萨斯州的草原,到处都是灰色的。她被龙卷风带到一个美丽的魔幻世界,随后又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她本可以开心地在那生活,但是她一心想着回家,为了回家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笔者在小说的最后一课设计了以下问题:
  Q1: Can you find the colors in the novel?
  Q2: Since Kansas is gray while the Land of Oz is colorful, why does Dorothy insist on going home?
  Q3: If you were Dorothy,would you stay there or go home?
  这一组问题笔者是同时提出的,并让学生分组讨论。Q1的答案分布在小说的不同章节,学生在整本小说中回顾、寻找与整理信息后,不禁惊叹作者对色彩的运用。对于Q2,学生思考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发现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Dorothy寻找回家之路,而她坚持回家的原因也就是她说的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家是不可替代的,不管华丽与否。对Q3学生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选择和Dorothy一样想方设法回家。   这三个问题从寻找整理信息,到对比信息,到归纳总结,到联系实际,多方位多层次地训练了学生对比分析的逻辑思维,对他人思想提出质疑的批判思维和发表自己观点的创新思维。
  四、 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原则
  在指向思维的问题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围绕话题,明确设计意图
  不管是对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写作背景还是主题思想进行问题设计,也不管是小说的章节阅读教学还是总结教学,教师应善于分析文本,挖掘相关资源,围绕特定话题,结合学生兴趣、心理与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明确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的意图而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二)由表及里,巧设计问题链
  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谢乾康,2019)。在问题链中,后一个问题依赖于前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小说阅读中,利用问题链先让学生寻找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最后生成自己的创新观点,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提升。
  (三)灵活机动,适时提出问题
  问题是预设的,课堂是多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而适时提出问题,必要时调整变换问题。有些问题可以一起抛给学生进行讨论,有些问题则需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引导学生思考。若是学生不能按预设的方向思考回答,教师可添加问题进行引导;若是学生的思考在预想之外但却合情合理,教师可以灵活机动生成新问题。
  (四)分组讨论,多元解读文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要有师生互动,也要有生生互动,让这些鲜活的个体,灵动的思想发生碰撞,擦出激发思维的火花。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散思维,或各抒己见,或达成共识,形成和谐包容的心理。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与观点。
  五、 结语
  英文原版小说不仅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语料,也为学生提升思维品质提供素材,而问题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良好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英文原版小说这一途径,对其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写作背景及主题思想等进行问题设计,带领学生赏其语言,悟其内涵,思其哲理,训练其分析、分类、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推理、质疑、辨析、评价的评判性思维,发散、联想、想象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初明.学相伴 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6(5):53-59.
  [3]黄远振,兰春寿,黄睿.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外语界,2013(1):11-19.
  [4]葛炳芳.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阅读素养与综合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5]梁美珍,黄海丽,於晨,陳一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6]谢乾康.“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林清,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霞浦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奥妙。目前,小学数学教师依旧采用的是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进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
摘 要:文章分析了网络教学的优点和现存问题,并从“优化学案,提升自学效果;立足网课,优化教学设计;把控细节,提升课堂体验;依托作业,实现个体关注”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弥补其不足,从而提升网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学;有效性;优势  一、 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陆续启动了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远程
摘 要: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由此带动各行各业的变革。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也开始被广泛运用。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再加上数学学习需要拥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信息技术以及设备凭借包罗万象、趣味横生的特点,可以被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致,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摘 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要求,需要在初中数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真正促进学生形成数学反思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真正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数学逻辑思维,需要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总结与归纳习惯,奠定终身性数学学习的基础。文章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展开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
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背景下,需要教师通过学科单元整合途径,引导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从学习的全过程中,有效领悟课程知识,促使学生获得更高效率的学习效果.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能够有效规划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开展系统学习、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是一种可行的教学举措.文章基于单元整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了单元整合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并结合真实的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案例进行了相应的解析,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要点.
摘 要:初中学习阶段刚从小学过渡而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在英语学习中出现诸多困难。一旦难以克服困难,会对他们今后的初中学习生涯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初中英语,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间衔接性较强,一旦落后就很难弥补。对这一种教学情况,教师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调整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一些教学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学困生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
对高年级智障随班就读学生来说,由于先天智力发育迟缓,已经历了多年的学习挫败,承受着学习中的许多困惑.同时,又因处于青春烦躁期,不愿意被学习约束,向往自由自在随性的生活.这些原因导致英语学习好习惯逐渐丧失,如果不及时加以修正,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教师应直面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根据实践研究,笔者从四方面着手培养:坚持自律的课前学习习惯,延续积极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规律的课后复习习惯,培养主动的课外学习习惯.通过以上四方面进行干预,小M的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效果明显,学习成绩有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多媒体教学工具也日益普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加强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实践探索,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學习需求和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初中数学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使微课程与常规课堂得到整合,这将会发展成
摘 要: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差,正处于不断培养和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图形与几何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困难。文章以正方体堆叠问题为例,介绍一种“楼层法”,将正方体类比成楼房,通过数楼层数即可判断出小正方体个数。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堆叠问题。通过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想象,逐步在学生的认知里培养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正方体堆叠;小学数学;空间观
摘 要:为解决农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对许多教学项目不感兴趣、训练苦涩、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学校特申报了此课题研究。欲把当地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编创新,加工整理成为现在体育课堂上的体育教学内容,并在具体教学中进行实践,进一步完善动作要领、活动要求,实现民间传统体育与教学、学生的完美结合。本研究从核心概念、依据、内容、思路、原则、方法、过程、创新之处、成果预期等方面对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规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