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故事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ngah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运用故事教学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我在上课时就经常运用故事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趣味故事不愧是语文教学的好帮手。
  一、运用趣味故事能巧妙导入课堂,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是否有好的开场白,直接关系到课堂的精彩程度以及教学效率。我认为趣味故事导入是诸多导入法中较佳的一种,能达到引人入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咬文嚼字》时,我就引用了一则相关的故事: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篇课文注重说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接受,用一个故事导入就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当然这样的导入,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防止哗众取宠,离题万里。
  二、运用趣味故事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文学作品与作者的经历、生活体会、思想感情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学生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了解将会直接影响其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在讲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首次介绍作者时,我就给学生讲他《学无止境》的故事: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相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专程来到苏宅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他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教学中再次讲到作者时也提一下,或由学生来讲一遍,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他的经历、生活和思想,从而深入理解其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可谓一举两得。
  三、运用趣味故事能调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对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而课堂上学生感到倦怠或注意力分散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这时更需要结合授课内容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提神。
  讲文言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学生本来对这种古文课就不太喜欢,再加上学生刚上完体育课回来,都显得很疲惫,听课的注意力显然不足。我就插入了冯骥才出访法国时,用超人的口才和睿智来回答记者的提问而赢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的故事: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幽默地答道:“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精神也变得振作了。这时我就说:“本文的主人公烛之武同样有冯骥才超人的口才和睿智的回答。”学生的思路也就自然地随着故事被引入教师的语言和教学中去。
  四、运用趣味故事能激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路
  在进行修改病句的基本训练中,我发现学生很容易出现“豆腐里挑骨头”的情况,要么改变句子的原意,要么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倒改了。我就临场编了一个故事:张三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医生看了看张三说:“你的眼睛太小了,给你拉个双眼皮吧,哎呀,皮肤也有点黑……”话还没说完,他们便笑倒了,我趁势问他们笑什么?有学生说这人明明是去看感冒的,就该开点感冒药,怎么给人家做美容了?这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修改病句就像给人看病一样,有错必改,无错不改。
  五、运用趣味故事能达到德育目的
  我在讲授高一课文《鸿门宴》时,分析了项羽的性格特点,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缺点自不必多言,但人们往往忽略他的优点: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特别是“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诚信,是现今生活在物欲横流中的人们所缺失的。我们应该向英雄的诚信品质学习。然后我又补充了“曾子杀猪示诚信”“季布一诺千金免祸殃”“李嘉诚一个‘诚’字赢天下”等故事,告诫学生: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通,国无信不稳;诚信不是一个人的事,要靠我们大家共同身体力行,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做起。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给学生上了一堂小小的德育课。
  当然,这五种方法在运用上也可交融并蓄,一个故事也可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经过实践证明,趣味故事确实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帮手,在课堂教学中收到的功效是巨大的。因此,在这方面我将进一步探究,使之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物质财富记录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某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文化遗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中的历史教学中,丰富了课本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文化遗产 途径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
周末,公園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快放下手中的笔,关掉电视,叫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到公园里走走吧,说不定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乐趣哟!
今天,阿木老叔和古噜噜准备去外面吃午饭。他们来到小吃街,这条小吃街有两家汉堡店供他们选择,分别是香喷喷和美滋滋。然而,两人却在选择哪家店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古噜噜想去香喷喷,因为在香喷喷购买套餐会附送一个机器人小玩具,但是阿木老叔却不同意。  “在香喷喷这里排队太久了!隔壁美滋滋很快!”阿木老叔着急地说。  阿木老叔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他发现在香喷喷比他来得晚的、排在另一条队伍的人更快地买到
进入高三英语的第一轮复习,我校还是坚持以词汇积累为主,兼以语篇的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扎实备考。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成为常态,并日趋走向成熟。但是到了高三,由于高三复习的特殊性,对课堂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势及生命力,又能保证复习的高效。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困惑的地方。常言道:穷则思变,变则通。既然步入了穷途,就要思变,变才能通。
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使我明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中吸取方法技巧,积累语言文采。这样学生写作才觉得有兴趣,写之有物,言之有话,内容充实,文采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重点抓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细节描写)让学生领悟方法并积累。  一、阅读教学的词语分析和作文好词的联系  细节,可以说是文章的生命,任何一篇记叙文,都离不开细节的描写,我们写记叙文一定要把细节写活。细节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有人说,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人们从她代父从军的事迹中看到了一个伟岸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听到了她强烈的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仅仅如此吗?假如这样,木兰的生命力就不会这么旺盛了。  在木兰的身上,许多人只读出了“忠”,却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孝”。唐代韦元甫模仿《木兰诗》而作的同名诗云:“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
思想品德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因为这门课程说理性较强,所以学生大多对它不感兴趣。常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若能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他们就乐意“信其道”,就能把精力集中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而妙用修辞手法更会使诗词的表达效果出神入化,产生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从而使整首诗词形神兼具,文采飞扬。  “愁”本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然而中国古诗词中的“愁” 却写得具体可感,深刻动人。究其原因,是诗人将抽象的、不易为读者所把握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情绪——“愁”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或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留下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在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力,“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同样,也是文学创作的起点。一篇文章,从灵感的触发到它的构思到材料组织,到对事物的描述,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想象是文章写作者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想象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写作者产品的成色和价值的高下。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往往觉得无所可写,或者作文形象苍白,语言平直,其实这都是想象能力差或没有很好地运用
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三集的形式,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以及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下面,我们会从人物、故事、思考三个角度,进行该纪录片的素材解读与运用。  【故宫·人物】  “男神”王津  随着这部记录片的播出,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