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性变革”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历史性变革的发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面向未来,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高举旗帜,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
“新时代”
对于国家而言,新时代表明我国战略任务的变化、发展坐标的前进、国际影响的增强。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正是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意义的准确认识,基于对新的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高度概括。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是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将有力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必然结果。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方向。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既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有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四个伟大”
面对充满各种矛盾的国内国际新形势,我们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内政、外交和国防等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需要通过伟大斗争来实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增强“四个自信”,沿着新的长征路不断前进。伟大事业越发展,伟大梦想就越能实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伟大工程,它对其他三个“伟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搞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都作出了明确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统领性、全局性、普适性都很强。从理论溯源上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的一种深度综合、概括和升华。基本方略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基本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概括和总结。
“新征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开启新征程,要在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方面下功夫。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按照开启新征程的要求,应更多采取着眼长远的基础性、根本性措施,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大步迈开。这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伟大事业的逻辑延续,是我们党开创未来、拥抱世界的宏伟蓝图。“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承载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将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带动力,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变过去长期追求数量规模的发展模式,把发展动力转换到依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好地继承了党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重视并进行了创新发展。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向社会各界释放了一个信号: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补短板,强弱项,“三农”事业大有可为。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肩负着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任务。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就是为了统筹领导方方面面的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中华文化新辉煌”
十九大报告把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加以阐释。中华文明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必须致力于提高文物、文化从业者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耐得住寂寞、潜心从事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培养一批能够把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专业人才,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做到古为今用。要致力于加大人文交流国际合作力度,开拓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健康中国”
让人民群众公平地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就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健康中国。
“美丽中国”
新时代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有五个基本导向。一是时代导向,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目标导向,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三是问题导向,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和突出的生态破坏问题。四是治理导向,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依靠制度建设和多方共同参与,提高全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全球导向,不仅要建立美丽中国,还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要实现“美丽”这一目标,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报告首次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四个现代化,既是生成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要求,更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要求。现代化的军事理论是对国防和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国防和军事实践。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既包括科学的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也包括科学的运作方式。军事人员现代化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关键。而武器装备现代化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点,是衡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十九大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在为人类进步事业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也开辟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它将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融合在一起,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大智慧,是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创造新辉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党的六大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报告提出的党的六大建設,从实践基础看,源于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如“旗帜鲜明讲政治”“把纪律挺在前面”等,又立足于解决党内目前还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如“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现实性、针对性很强。从党建历史看,强调政治建设、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但相当一段时间以来,这两个方面被一些人忽视,现在将这两个方面凸显出来,既是党建工作承继历史传统,又是“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要求。
“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反腐败问题是群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五年来,反腐败重大举措不断出台,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一批腐败分子被反腐重拳击落。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越往后执纪越严,党内法规体系越发完善,反腐败力度和高压态势不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和推进反腐败斗争,必定能够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监察体制改革”
十九大报告凸显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明确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报告进一步细化了国家监察的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从改革细节入手,丰富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案。
(本组文章摘编自《人民日报》)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历史性变革的发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面向未来,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高举旗帜,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
“新时代”
对于国家而言,新时代表明我国战略任务的变化、发展坐标的前进、国际影响的增强。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正是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意义的准确认识,基于对新的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高度概括。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是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将有力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必然结果。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指明了方向。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既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有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四个伟大”
面对充满各种矛盾的国内国际新形势,我们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内政、外交和国防等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需要通过伟大斗争来实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增强“四个自信”,沿着新的长征路不断前进。伟大事业越发展,伟大梦想就越能实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伟大工程,它对其他三个“伟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搞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都作出了明确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统领性、全局性、普适性都很强。从理论溯源上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的一种深度综合、概括和升华。基本方略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基本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概括和总结。
“新征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开启新征程,要在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方面下功夫。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按照开启新征程的要求,应更多采取着眼长远的基础性、根本性措施,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大步迈开。这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伟大事业的逻辑延续,是我们党开创未来、拥抱世界的宏伟蓝图。“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承载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将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带动力,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变过去长期追求数量规模的发展模式,把发展动力转换到依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好地继承了党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重视并进行了创新发展。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向社会各界释放了一个信号: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补短板,强弱项,“三农”事业大有可为。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肩负着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任务。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就是为了统筹领导方方面面的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中华文化新辉煌”
十九大报告把文化繁荣和文化自信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加以阐释。中华文明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必须致力于提高文物、文化从业者的能力水平,培养一批耐得住寂寞、潜心从事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培养一批能够把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专业人才,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做到古为今用。要致力于加大人文交流国际合作力度,开拓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健康中国”
让人民群众公平地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就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健康中国。
“美丽中国”
新时代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有五个基本导向。一是时代导向,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目标导向,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三是问题导向,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和突出的生态破坏问题。四是治理导向,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依靠制度建设和多方共同参与,提高全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全球导向,不仅要建立美丽中国,还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要实现“美丽”这一目标,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报告首次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四个现代化,既是生成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要求,更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要求。现代化的军事理论是对国防和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国防和军事实践。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既包括科学的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也包括科学的运作方式。军事人员现代化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关键。而武器装备现代化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点,是衡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十九大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在为人类进步事业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也开辟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它将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融合在一起,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的大智慧,是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创造新辉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党的六大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报告提出的党的六大建設,从实践基础看,源于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如“旗帜鲜明讲政治”“把纪律挺在前面”等,又立足于解决党内目前还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如“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现实性、针对性很强。从党建历史看,强调政治建设、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但相当一段时间以来,这两个方面被一些人忽视,现在将这两个方面凸显出来,既是党建工作承继历史传统,又是“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要求。
“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反腐败问题是群众非常关心的话题,也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五年来,反腐败重大举措不断出台,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一批腐败分子被反腐重拳击落。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越往后执纪越严,党内法规体系越发完善,反腐败力度和高压态势不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和推进反腐败斗争,必定能够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监察体制改革”
十九大报告凸显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明确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报告进一步细化了国家监察的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从改革细节入手,丰富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案。
(本组文章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