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常见干扰项设置形式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客观型试题设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
(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
(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3)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4)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5)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原因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或条件)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将“源流”互换。
(6)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
(7)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谓词变主词,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二.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明方向
科技文阅读考查的是“懂”。要读“懂”,通读是关键,在解题之前认真细致地把材料读一遍,要逐句逐段地认真读,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获得整体感知。它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在解答此类题时,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依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但当旧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说法发生抵触时,应以选文为准。
2、静心动笔勾大意
科学类文章不可怕,考查层次浅。初读理思路,概括其内容。
平时备考,学生对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多存畏惧,因为材料较陌生,与考生知识储备有距离。其实近三年来科学类选材贴近时代,文字凸现亲切感。科学类文章阅读,考查层次很浅,侧重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即说什么没说什么,不纠缠于说明对象本身如何和阐述技巧怎样。初看材料时一要平心静气,二要“囫囵吞枣”,忌在文章难读之处多作停留。最好读两遍,第一遍一目十行,第二遍精读。
阅读时要根据科学类文章的一般思维模式来预测行文思路,逐段概括内容,并用笔在文中作简要勾画。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一般涉及发现、发明的内涵、依据、特点、研究过程、评价、意义及运用。而社会科学类,是要告诉人们某种思想、理论观点,内容就是思想观点及一系列的论据。
因此在阅读中,注意针对性、捕捉有效信息,特别是勾画以下句子:①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新观点的句子;②阐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或操作过程的句子;③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④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承上启下句、结论句。
3、紧挽缰绳审题干
题干一般是问文中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要么选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要么选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或对某一内容理解正误的一项或是推断正误的一项。要特别注意“不”、“是”、“正确”、“错误”、“属于”、“不属于”这类词语,注意明确题干的陈述对象(有些选项原文有这句话,但与题干陈述对象不一致也是错误的),可用笔直接在题干上打着重号标明。
4、对应原文审选项
(1)筛选。筛准与选项、题干对应的原文信息。筛选时原文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还可以是几段话甚至全篇,关键要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地方。
(2)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比较异同,比较时要注意科技文严密性、准确性。科学类文章阅读,重点是考查准确的认知、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判断的全称、特称、单称,语气的必然、或然,时态的未然、已然、将然,条件的充分、必要,组成的主次,集合的相容、不相容等,准确把握推理方式。根据上下文整体把握词句的含义,还要善于前后比较参悟,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普遍到特殊来正确判断、推断。
(3)排除。对于拿不准的选项要用排除法,先易后难,排除错误最严重的选项,去选择最接近标准答案的一项。
另外,社科文中有一些主观表达题,我们要认真组织语言,拟出要点词语,然后进行组织,力求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全面,最后,要耐心进行复查,字斟句酌。
科学类文章阅读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同学们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的、结构形式类似的、上下文能够找得到某些词语的选项,往往倾向于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变了表达形式,找不到某些词语和句子的选项,则倾向于否定。这种流于肤浅的对比,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读懂文章。特别是对那些推断性题和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无这句话,这就更不能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符合逻辑性。
刘凌雁,教师,现居湖北宜城。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客观型试题设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
(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
(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3)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4)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5)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原因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或条件)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将“源流”互换。
(6)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
(7)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谓词变主词,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二.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明方向
科技文阅读考查的是“懂”。要读“懂”,通读是关键,在解题之前认真细致地把材料读一遍,要逐句逐段地认真读,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获得整体感知。它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在解答此类题时,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依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但当旧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说法发生抵触时,应以选文为准。
2、静心动笔勾大意
科学类文章不可怕,考查层次浅。初读理思路,概括其内容。
平时备考,学生对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多存畏惧,因为材料较陌生,与考生知识储备有距离。其实近三年来科学类选材贴近时代,文字凸现亲切感。科学类文章阅读,考查层次很浅,侧重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即说什么没说什么,不纠缠于说明对象本身如何和阐述技巧怎样。初看材料时一要平心静气,二要“囫囵吞枣”,忌在文章难读之处多作停留。最好读两遍,第一遍一目十行,第二遍精读。
阅读时要根据科学类文章的一般思维模式来预测行文思路,逐段概括内容,并用笔在文中作简要勾画。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一般涉及发现、发明的内涵、依据、特点、研究过程、评价、意义及运用。而社会科学类,是要告诉人们某种思想、理论观点,内容就是思想观点及一系列的论据。
因此在阅读中,注意针对性、捕捉有效信息,特别是勾画以下句子:①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新观点的句子;②阐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或操作过程的句子;③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④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承上启下句、结论句。
3、紧挽缰绳审题干
题干一般是问文中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要么选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要么选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或对某一内容理解正误的一项或是推断正误的一项。要特别注意“不”、“是”、“正确”、“错误”、“属于”、“不属于”这类词语,注意明确题干的陈述对象(有些选项原文有这句话,但与题干陈述对象不一致也是错误的),可用笔直接在题干上打着重号标明。
4、对应原文审选项
(1)筛选。筛准与选项、题干对应的原文信息。筛选时原文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还可以是几段话甚至全篇,关键要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地方。
(2)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比较异同,比较时要注意科技文严密性、准确性。科学类文章阅读,重点是考查准确的认知、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判断的全称、特称、单称,语气的必然、或然,时态的未然、已然、将然,条件的充分、必要,组成的主次,集合的相容、不相容等,准确把握推理方式。根据上下文整体把握词句的含义,还要善于前后比较参悟,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普遍到特殊来正确判断、推断。
(3)排除。对于拿不准的选项要用排除法,先易后难,排除错误最严重的选项,去选择最接近标准答案的一项。
另外,社科文中有一些主观表达题,我们要认真组织语言,拟出要点词语,然后进行组织,力求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全面,最后,要耐心进行复查,字斟句酌。
科学类文章阅读切不可跟着感觉走,同学们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的、结构形式类似的、上下文能够找得到某些词语的选项,往往倾向于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变了表达形式,找不到某些词语和句子的选项,则倾向于否定。这种流于肤浅的对比,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读懂文章。特别是对那些推断性题和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无这句话,这就更不能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符合逻辑性。
刘凌雁,教师,现居湖北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