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多民族的多文化内涵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民族文化的融入与研究让小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给予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性认知。本文就以小学语文中的民族文化研究为例,简要探讨了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新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际体现,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民族文化;内容补充;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08-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研究一方面希望促进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一方面也在于要从早期教育就加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体现民族文化传播力度的不断加大,让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占据一个相对重要的地位。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民族文化内容渗透与编制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二者呼应统一。伴随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这一人文性特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而在语文学科教育及教材中渗透更多讲求人文性的民族文化内涵则成为关键,它是对小学生民族文化态度及价值观的确立。从人教版开始,这一民族文化内涵就已经逐渐渗透进来,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容,也将已有文章中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要素发挥到最大化。在新人教版教材推出以后,小学语文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播也被推向了新高度,它希望基于多元文化视角进行分析,改变传统中汉族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言堂的垄断局面,避免民族文化教学出现纰漏。例如在《语文课中民族团结思想的渗透》这一篇文章中,它就建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托,做到物尽其用,考虑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思想内容,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同时调动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与补充
在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渗透与补充,它解决了传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略显缺失的缺陷,并摆脱了教科书所固有的作品刻板印象,加入了不少少数民族文化文章及文化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多元化品位,从某种程度上更解决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存在的严重偏西化问题。
(一)《葡萄沟》的民族文化渗透与补充。
在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葡萄沟》中就描述了吐鲁番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不但有壮观绮丽的大自然神奇景观,也有世界上最甜美的吐鲁番葡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首先在地图上寻找葡萄沟的位置,然后根据课本与所搜集材料来介绍葡萄沟的基本特色,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渗透。
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葡萄沟》这一课的插图内容进行民族文化知识补充。例如在描述生活中吐鲁番的维吾尔男子过程中,可以从插图中了解到他们是习惯蓄胡须、愿意戴四瓣花帽的,他们的日常服装与汉族无异,但吐鲁番维吾尔族妇女的服饰则更具民族特色。她们的连衣裙与服装相对宽松,衣长可达到小腿位置,肩部拥有约克长袖装饰,袖口收紧,在服装色彩搭配上更是极为丰富,材料质地以轻薄为主,具有较强的悬垂感。这些有关吐鲁番民族群众的特色服装装饰设计则是对这一课内容的民族文化补充。而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回到主题,为学生介绍葡萄沟的民风民俗,例如用来晾晒葡萄干的专用阴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向学生普及有关“阴房”的知识内容,例如它要砌成孔花墙,并保证通风和阳光暴晒,而且由于吐鲁番的气候温度偏高,一般在30~40℃左右,在这种温度条件下葡萄干在经历45天左右就能制作成功。
通过《葡萄沟》,教师向学生普及了有关吐鲁番葡萄的种植技术与地方民俗风俗,形成了一个主干多个分支的教学内容有效拓展,为学生补充和渗透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受益匪浅。
(二)《藏戏》的民族文化渗透与补充。
《藏戏》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它所描述的是西藏地区所特有的“面具戏”,它也是新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特色相对鲜明的的普及民族文化内容的文章。与《葡萄沟》一样,《藏戏》也拥有其课文插图。教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谈话展开激趣教学,导入新课,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板书,介绍西藏这一神奇艺术的特色魅力。然后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和学生自主研读来深入了解藏戏的形成历史过程。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藏戏的特点。为此,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段落来展開小组交流讨论,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藏戏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有关藏戏的一些固定程式、唱腔以及其丰富的表演动作,并告诉学生藏戏在藏语中就读作“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作为西藏民众最为喜爱的民族戏曲艺术文化形式,它的普及范围较广且拥有较多的专业及业余戏团团体,而且拥有较多的风格流派,极具艺术吸引力[1]。
三、小学语文中民族文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落实民族文化内容,它不仅仅要求教师将眼光放在教材上,还要力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保证这些民族文化教学内容能够物尽其用,弥补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民族文化的缺失,提高教学过程操作性。
为此,教师首先就必须拥有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客观讲新人教版教材中所选入的民族文化文章还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要争取精讲这些文章,从多视角来分析文章内涵,并适当作出文章内容及民族文化内容补充。比如说,教师可以改变课后习题的提问方式,通过制作精良的PPT来为学生模拟民族文化内容情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产生兴趣。
再一点,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除上文所述的民族内容情境教学外,还要借助教材插图来首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然后形成教学拓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有课本以外的民族文化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编制开放性课堂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开发他们的智力与心智能力,并鼓励学生围绕课本自己设计民族文化学习方案,做到学以致用[2]。
总结:民族文化渗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将目光集中于教材中已有的民族文化内容,并要求教师力求深入探索与创新,将原本零散的文化内容材料系统化、并不断拓展形成知识体系,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民族文化教学研究应用所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谭金奎.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民族文化的策略[J].读书文摘,2016(5):219-219.
[2] 袁倩.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探微[J].成才之路,2015(8):41-4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民族文化;内容补充;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0-05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08-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研究一方面希望促进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一方面也在于要从早期教育就加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体现民族文化传播力度的不断加大,让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占据一个相对重要的地位。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民族文化内容渗透与编制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二者呼应统一。伴随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这一人文性特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而在语文学科教育及教材中渗透更多讲求人文性的民族文化内涵则成为关键,它是对小学生民族文化态度及价值观的确立。从人教版开始,这一民族文化内涵就已经逐渐渗透进来,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容,也将已有文章中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要素发挥到最大化。在新人教版教材推出以后,小学语文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播也被推向了新高度,它希望基于多元文化视角进行分析,改变传统中汉族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言堂的垄断局面,避免民族文化教学出现纰漏。例如在《语文课中民族团结思想的渗透》这一篇文章中,它就建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托,做到物尽其用,考虑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思想内容,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同时调动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与补充
在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渗透与补充,它解决了传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略显缺失的缺陷,并摆脱了教科书所固有的作品刻板印象,加入了不少少数民族文化文章及文化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多元化品位,从某种程度上更解决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存在的严重偏西化问题。
(一)《葡萄沟》的民族文化渗透与补充。
在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葡萄沟》中就描述了吐鲁番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不但有壮观绮丽的大自然神奇景观,也有世界上最甜美的吐鲁番葡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首先在地图上寻找葡萄沟的位置,然后根据课本与所搜集材料来介绍葡萄沟的基本特色,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渗透。
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葡萄沟》这一课的插图内容进行民族文化知识补充。例如在描述生活中吐鲁番的维吾尔男子过程中,可以从插图中了解到他们是习惯蓄胡须、愿意戴四瓣花帽的,他们的日常服装与汉族无异,但吐鲁番维吾尔族妇女的服饰则更具民族特色。她们的连衣裙与服装相对宽松,衣长可达到小腿位置,肩部拥有约克长袖装饰,袖口收紧,在服装色彩搭配上更是极为丰富,材料质地以轻薄为主,具有较强的悬垂感。这些有关吐鲁番民族群众的特色服装装饰设计则是对这一课内容的民族文化补充。而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回到主题,为学生介绍葡萄沟的民风民俗,例如用来晾晒葡萄干的专用阴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向学生普及有关“阴房”的知识内容,例如它要砌成孔花墙,并保证通风和阳光暴晒,而且由于吐鲁番的气候温度偏高,一般在30~40℃左右,在这种温度条件下葡萄干在经历45天左右就能制作成功。
通过《葡萄沟》,教师向学生普及了有关吐鲁番葡萄的种植技术与地方民俗风俗,形成了一个主干多个分支的教学内容有效拓展,为学生补充和渗透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受益匪浅。
(二)《藏戏》的民族文化渗透与补充。
《藏戏》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它所描述的是西藏地区所特有的“面具戏”,它也是新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特色相对鲜明的的普及民族文化内容的文章。与《葡萄沟》一样,《藏戏》也拥有其课文插图。教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谈话展开激趣教学,导入新课,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板书,介绍西藏这一神奇艺术的特色魅力。然后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和学生自主研读来深入了解藏戏的形成历史过程。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藏戏的特点。为此,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段落来展開小组交流讨论,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藏戏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有关藏戏的一些固定程式、唱腔以及其丰富的表演动作,并告诉学生藏戏在藏语中就读作“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作为西藏民众最为喜爱的民族戏曲艺术文化形式,它的普及范围较广且拥有较多的专业及业余戏团团体,而且拥有较多的风格流派,极具艺术吸引力[1]。
三、小学语文中民族文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落实民族文化内容,它不仅仅要求教师将眼光放在教材上,还要力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保证这些民族文化教学内容能够物尽其用,弥补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民族文化的缺失,提高教学过程操作性。
为此,教师首先就必须拥有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客观讲新人教版教材中所选入的民族文化文章还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要争取精讲这些文章,从多视角来分析文章内涵,并适当作出文章内容及民族文化内容补充。比如说,教师可以改变课后习题的提问方式,通过制作精良的PPT来为学生模拟民族文化内容情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产生兴趣。
再一点,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除上文所述的民族内容情境教学外,还要借助教材插图来首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然后形成教学拓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有课本以外的民族文化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编制开放性课堂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开发他们的智力与心智能力,并鼓励学生围绕课本自己设计民族文化学习方案,做到学以致用[2]。
总结:民族文化渗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将目光集中于教材中已有的民族文化内容,并要求教师力求深入探索与创新,将原本零散的文化内容材料系统化、并不断拓展形成知识体系,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民族文化教学研究应用所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谭金奎.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民族文化的策略[J].读书文摘,2016(5):219-219.
[2] 袁倩.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探微[J].成才之路,2015(8):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