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练功夫,台上见真章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武僧一龙对战韩国拳手崔洪万,再度引发国民热议——中国功夫的实战效果到底是不是吹的?其实,中外的武力对垒古已有之。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但大多属于武侠小说的杜撰。于1927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算是首个由政府直管的武术研习机构,其中只有少林和武当两个门派。
  当时的武师总有很多蹊跷的打斗案例,模板通常都是曾经击败某个外国大力士。1919年,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言行举止颇为嚣张,中央国术馆中少林门的领头人王子平激于义愤,光着膀子冲上台去,打得对方满地找牙。
  有意思的是,在另一个故事里,著名武术家韩慕侠也击败过一个名叫康泰尔的大力士。如果不是王、韩两人的故事张冠李戴的话,那就基本可以断定,康泰尔其实是个马戏团的演员,专职挨揍。
  这可不是玩笑,1936年10月30日,《体育月刊》上刊文——康泰尔当众表演举重绝技,哑铃、铁轨、铁砂袋都能玩出花来,震惊全场。然而,他在抛掷哑铃时不慎使其落地,声音听起来像是空的,引起了围观群众的怀疑。当时台上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兵士,但仍有胆大的武师趁机溜上台去检察各种器具,这才发现哑铃是空的、 “铁砂袋”里装的是木头沫子,而铁轨实为木制,不过外面涂上一层铁色罢了。康泰尔的伪装被当众揭穿,狼狈而去。
  中国武师击败外国拳手的案例中,真正具备可信度的一场归于上海著名武术家蔡龙云,还有现场照片为证。
  1943年11月13日,史上第一场武术与拳击的正式比赛在上海举行,14岁的蔡龙云击败了俄国拳手马索洛夫。此后不久,蔡龙云又击败了来访的美国黑人拳手鲁赛尔。这两场比赛的胜利货真价实,但两个老外的宣传标签有点浮夸。在照片中,被击倒的马索洛夫身材瘦削,明显不是什么“著名大力士”;号称“黑狮”的鲁赛尔,头衔虽是美国重量级拳击冠军,体重却只有73公斤,而真正重量级拳手的最低体重为91公斤。
  當时国人饱受“东亚病夫”的精神凌辱,这种宣传方式完全可以理解,更何况我们的确还有重振国威的热血英雄。
  武师之间的一次著名约架,发生在1954年的澳门。白鹤门武师陈克夫和太极派武师吴公仪因门户之争而互相攻击,最终决定在擂台上分出高下。他们抡起王八拳互锤,两个回合后,比武以陈克夫被打得鼻血长流而结束,但最终裁定都不算输,两派的面子得以保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比武的观众中有个人叫陈文统,他看罢激情澎湃、深受启发,遂以梁羽生为笔名,写了一部小说叫《龙虎斗京华》,新式武侠小说的热血时代由此开启。
其他文献
1872年10月,同治大婚。各国在京使节早已做好了受邀观礼的准备。岂料,送来的不是请柬,而是总理衙门的告诫,要他们切勿在这日上街行走,还要求他们约束本国在京之人必须待在家里。公使们大怒,当面痛骂了总理衙门的传讯人,但骂完后也没什么办法,毕竟邀请与否是清廷的自由。  问题出在“公使们见了皇帝究竟跪还是不跪”上——近代外交讲究平等,公使们是不肯跪的;传统制度讲究宗主国的体面,外邦使节不跪上国皇帝,真是
据《宋史》记载,北宋末期著名道士林灵素少时得一方术秘籍《五雷玉书》,闭关修炼三年终能行云布雨,知天时,晓人事。  宋徽宗信神,有人就力荐林灵素。林灵素一见徽宗便忽悠说,徽宗乃上帝之长子,各位权臣也都位列仙班。这不是一派胡言吗?可徽宗信了——我每日歌舞升平,竟然干的都是神仙的事!于是徽宗封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先生”,并筑通真官让他居住办公,令他为大宋拜神祈福。  为了讨徽宗的欢心并赢得信任,林灵素不断
娄昭君嫁给高欢时高欢只是北魏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而且穷得叮当响。高欢从娄昭君的嫁妆中得到马匹钱财后,在边镇队伍中当上了队主(下属100人左右);并得以结交天下英雄豪杰,队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势力的重视。高欢“有澄清天下之志”,四方征伐期间,娄昭君不遗余力地帮助丈夫,成了高欢的贤内助。  高欢就任东魏大丞相的第二年,西魏文帝迎娶柔然头兵可汗的女儿,双方结成军事联盟,东魏的后方受到威胁。高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的冬天,有个叫不辈的汲郡人盗了战国时的魏襄王墓。  不久案发,汲郡地方官忙带人赶到现场,只见沉重的墓门被撬得龇牙咧嘴,墓中的贵重物品已无踪影,只在墓道中找到了一把铜剑、一口铜钟、一个铜磬和几只玉律(玉制的管状定音器)。此外,他们还在墓室中发现了大量散乱的竹简,其中不少都有灼烧的痕迹,显然是被用来照明了。  王陵被盗乃是大案,汲郡地方官不敢怠慢,马上向朝廷报告,并将找到的东西
1886年,清廷为振兴国力,计划从八旗子弟中挖掘并培养一批海军人才,于是在颐和园开办了昆明湖水操学堂。这座学堂仅存在九年,便随甲午海战的失败而解散,但还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喜昌就是其中一位。  喜昌在校期间是学霸,各科考试均为第一,而且身体素质和舰艇实装操作训练都出类拔萃,被学堂树为典型,常披红戴花地演讲。但他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喜昌毕业后,当上清廷最大的战舰之一海容舰的管带(也就是舰长)。武
据传帽子最早是由黄帝发明的,那时被称作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才能戴,以示地位和权力。后来逐渐形成一套官僚秩序,即冠冕制度。  西周时期,等级制度逐渐确立,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的思想体制逐渐完善,戴帽子依旧是官员的特权。所以即便是孔孟这样的大学者也没戴帽子的资格,只能用帕头将头发裹住。因此他们常教育学生要有轩冕之志,鼓励他们走上仕途。而此时百姓只能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穷人大多只能用麻绳束发。
千里姻缘一线牵。蔡元培不禁感慨:在经历了两段婚姻之后,还能遇到周峻这样的女子,实在是三生有幸。  1923年春,蔡元培55岁,身为北大校长的他因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来到了上海。这时候,距离他第二任妻子离世已经过去三年,孑然一身的他多次被朋友催婚,而一向奉行宁缺毋滥的蔡元培摇头以谢美意,并搬出他的“蔡氏征婚广告”,要求对方: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
曹操从不真把孙权放在眼里,动不动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备算他的对手,“刘备,吾俦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陈寿写《三国志》时,也说刘备折而不挠,只是干略不如魏武,所以基业也小了点,但终究是把他们放在一起讨论的。然而刘备年近五旬,还在当阳被54岁的曹操追杀;汉中决战时,曹操已六十四五岁,刘备也快60岁了。说刘备是曹操的对手,更像是俩老头一路你追我赶。  三国两大著名战役——官渡之
黛玉、宝钗和湘云都是寄住在贾府的亲戚。同样是寄人篱下,三位姑娘的表现却各不相同。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  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实诚地说刚念了《四书》。她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这之后的黛玉再次回答读书相关的话题时,立即改了口,变成“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初到
时隔多年,曾子昀仍记得故乡戏园里的那株白梅。那时细雪轻落,他路过园子,隔着黛瓦高墙,看那梅花开得浩瀚。伶人正唱着一折关于白梅的戏,那是一株梅花和一只燕子的故事:燕子爱上了白梅,想看白梅盛开的样子,可它受不住寒冷。曾子昀站在墙外听着,心想,自己若是那只燕子,宁可死了也要留下来。  一转眼,数十年已过,身处异乡的他只笑那时的自己不谙世事,拼了命也要守住珍爱的东西。吱呀一声,小书童抱着一瓶白梅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