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课堂讨论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1.“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1 自主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体会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1.2 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1.3 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2.1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教师在发挥导引作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环节:(1)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师如何教,又备学生如何学;既考虑教材、“课标”要求,又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并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2)在课堂中“走出演讲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3)在课后不使学生进入大量的“题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教学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如果教师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不会真正落实,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4)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2.3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
英语课堂讨论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实现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很重要。有效的课堂讨论更是如此。然而, 通过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课堂讨论的组织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则毫无实效, 流于形式。具体来说英语课堂讨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 用中文讨论。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不少教师给出一个或几个讨论话题, 一声令下, 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 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 煞是热闹, 但仔细倾听, 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用中文交谈, 根本没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不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讨论, 不关注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质量, 而只关注讨论形式, 那么, 这样的讨论活动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本质意义。
问题二: 参与度不均。课堂讨论大大增加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可是我们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发现,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 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 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 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 并且对小组合作漠不关心。
问题三: 有效评价的“缺席”。讨论结束后,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也就是说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长期下去, 会减弱他们今后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英语课堂讨论的质量,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1. 英语课堂讨论前的有效设计
(1)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分组时, 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
(2)设计适当的讨论话题。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 讨论话题必须恰当。在组织课堂讨论前,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充分挖掘教材, 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 (3)选择正确的课堂讨论形式。课堂讨论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 教师应根据小组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和方法,把学生牢牢吸住,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
①小组式讨论。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心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work in pairs) 或多人一组( work in groups )。在现行教材中安排了“Ask and answer” “Look and say” “About you”等环节。例如,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2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在第一课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 根据课文内容(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 利用“Ask and answer”中的句子结构进行互问互答。
②全班开放式讨论。这种讨论形式是教师为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或在讲课中遇到容易争议的问题, 让学生即席发言、集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采取这种开放式讨论, 效果要比教师“唱独角戏”好得多。
③调查式讨论。在调查式讨论中, 学生在教师设计或书中所给表格的问题引导下, 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讨论方式可以强化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意念,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英语课堂讨论中的有效调控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 教师则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要激励、点拨、引导学生, 使课堂讨论能够达到预定目的。
3. 英语课堂讨论后的有效评价.
课堂讨论中或课堂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讨论的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讨论后学生必须作自我报告。这种自我报告既包括小组讨论观点的陈述与总结, 也包括小组成员对讨论贡献的评价。
总之,在课改的大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只有变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有质量,才会快乐。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课堂讨论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的高品质学习。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1.“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1 自主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体会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1.2 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1.3 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2.1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教师在发挥导引作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环节:(1)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师如何教,又备学生如何学;既考虑教材、“课标”要求,又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并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2)在课堂中“走出演讲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3)在课后不使学生进入大量的“题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教学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如果教师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不会真正落实,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2)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4)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2.3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
英语课堂讨论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实现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很重要。有效的课堂讨论更是如此。然而, 通过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课堂讨论的组织表面上热热闹闹, 实则毫无实效, 流于形式。具体来说英语课堂讨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 用中文讨论。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不少教师给出一个或几个讨论话题, 一声令下, 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 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 煞是热闹, 但仔细倾听, 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用中文交谈, 根本没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不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讨论, 不关注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质量, 而只关注讨论形式, 那么, 这样的讨论活动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本质意义。
问题二: 参与度不均。课堂讨论大大增加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可是我们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发现,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 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 大部分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 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 并且对小组合作漠不关心。
问题三: 有效评价的“缺席”。讨论结束后,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也就是说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给予及时客观的评价。长期下去, 会减弱他们今后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英语课堂讨论的质量,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1. 英语课堂讨论前的有效设计
(1)合理分组。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分组时, 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又可以增加小组间的可竞争性。
(2)设计适当的讨论话题。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 讨论话题必须恰当。在组织课堂讨论前,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充分挖掘教材, 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 (3)选择正确的课堂讨论形式。课堂讨论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 教师应根据小组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和方法,把学生牢牢吸住,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
①小组式讨论。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心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work in pairs) 或多人一组( work in groups )。在现行教材中安排了“Ask and answer” “Look and say” “About you”等环节。例如,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2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在第一课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 根据课文内容(You a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 利用“Ask and answer”中的句子结构进行互问互答。
②全班开放式讨论。这种讨论形式是教师为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或在讲课中遇到容易争议的问题, 让学生即席发言、集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采取这种开放式讨论, 效果要比教师“唱独角戏”好得多。
③调查式讨论。在调查式讨论中, 学生在教师设计或书中所给表格的问题引导下, 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讨论方式可以强化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意念,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英语课堂讨论中的有效调控
课堂讨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 教师则是讨论的引导者、咨询者、合作者和分享者。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帮助、调控和鼓励有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要激励、点拨、引导学生, 使课堂讨论能够达到预定目的。
3. 英语课堂讨论后的有效评价.
课堂讨论中或课堂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讨论的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同时,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讨论后学生必须作自我报告。这种自我报告既包括小组讨论观点的陈述与总结, 也包括小组成员对讨论贡献的评价。
总之,在课改的大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只有变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有质量,才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