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并明确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去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为我市抢抓机遇融入“大湾区”、争当主阵地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有利条件。紧盯国家和省级层面重大战略,深入分析发展湾区经济的背景和特征,找准我市融入大湾区的优势和条件,谋划好“大湾区”战略的桐乡蓝图,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平台建设,对于加快桐乡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湾区”建设;重大决策;发展历程
一、 湾区经济的发展历程
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以内的湾区。纵观世界发达湾区经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主导产业实现了从装卸运输到临港工业、服务业、信息经济的转变。“湾区经济”成为当今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策源地、集聚地。
(一) 世界湾区经济的发展经验
不少发达国家通过利用湾区的地理优势,实现了城市产业资源的聚集,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湾区经济”,特别是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世界级湾区分别以“金融湾区”“科研湾区”和“产业湾区”享誉全球。2015年,纽约、东京和旧金山三大湾区分别实现GDP1.4万亿、1.8万亿和0.8万亿美元。湾区以其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財富集聚功能以及资源配置手段,日益成为全球高端要素的竞争的主战场、催生新工业革命的沃土、全球经济的增长极和技术产业创新的主引擎。纵观发达国家湾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湾区的本质是要素资源的集聚,根基是产业,特征是开放、创新、国际化。
(二) 国内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近年来“建设大湾区”和“发展城市群”“构建都市圈”一样成为国内学界和地方政府研究的重要课题。2017年3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明确提出,标志着发展湾区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在打造世界级湾区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受益于港口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通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集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进一步支持和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广州贸易中心功能和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功能,促进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同时省级层面还加紧与上海对接,共同谋划“环杭州湾大湾区”,酝酿推进建设中国第二个世界级大湾区。
(三)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构想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水平为标杆,打造绿色智慧的世界级大湾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勇立新经济潮头的产业创新高地。总体构想是构筑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的“一区两(廊)带三极多湾区”的空间格局,以“大花园”为理念,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重大平台建设,加快都市区国际化现代化建设,促进“大湾区”生产力优化布局和大产业大项目落地,实现高端要素集聚,推动“大湾区”融合、开放、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畅通、创新、开放、美丽、幸福、活力大湾区。到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突破33000亿元,到2030年经济总量10万亿元,跻身世界级先进湾区行列。
二、 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可行性
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作为我市融入“大湾区”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优势。
一是“天时之利”。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桐乡和乌镇的知名度,我市迎来乌镇峰会红利释放的战略机遇期,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亟待落地实施。以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为主平台,主动融入大湾区,积极争取政策和试点,有利于进一步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进产业要素集聚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杭州湾北翼产业重地和创新高地,更好落实习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
二是“地利之便”。桐乡地处杭州湾北翼、长三角几何中心。而乌镇大道纵跨沪杭高速铁路、京杭大运河,并与沪杭高速、申嘉湖高速、320国道、嘉桐公路、302省道等东西向主要交通干线相交,是纵贯我市南北的主干道,串联我市开发区(高桥街道)、主城区和乌镇,可有效实现湾区向腹地的纵深跨越,形成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向湾区扩展的快速通道。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角度来看,乌镇大道由北向南串联了桐乡各重要交通枢纽,沟通了沪杭之间的东西向主要交通干线,并通过建成已通车和规划中的高铁和城际铁路直连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向北与湖州南浔、苏南,向南与海宁、萧山等地紧密联系,区位优势明显,“大湾区”建设,将通过更高层面的统筹和推动,加快形成桐乡与周边城市开放联动发展的大格局。
三是“人和之优”。从互联网领域来看,阿里巴巴和乌镇是耀眼的双子星座,桐乡经过这四年互联网大会的磨砺,加快集聚互联网创新资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布局和成长,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托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将有利于强化区域创新氛围、激发主体创新活力,提高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从国际化进程来看,桐乡乌镇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主平台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一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云集了世界各国政要、全球互联网顶尖企业和精英,是“大湾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三、 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的初步思考 建设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积极融入大湾区事关桐乡“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国家、省建设大湾区的有关决策精神,站在战略全局角度谋划好“大湾区”战略的桐乡蓝图,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平台规划建设,使集聚区成为桐乡落实“两个核心”、融入大湾区的主平台。
(一) 坚持高起点规划,构筑平台建设四梁八柱
1.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2017年,我们适时完成了《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战略规划》编制,通过规划明确了集聚区“一轴、两核、四区”的空间布局,即以乌镇大道为主轴,乌镇、高桥为两核,布局互联网产业区、宜居智慧新城区、时尚特色产业区、先进制造产业区四大功能区,并明确了建设时序和发展目标,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将乌镇大道沿线打造成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G60大走廊先进制造示范区、诗画水乡“美丽中国”先行区。今年,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为主平台的发展格局,为了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落实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体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域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并加快编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通过完善规划体系,进一步突出主平台的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高起点、高质量展示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体现“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图。
2.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乌镇大道交通大动脉和激活城市脊梁的战略性作用。规划以沪杭客运专线桐乡高铁站为核心,建设互通互联、运行高效、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桐乡市“南大门”。加快推进桐乡高铁枢纽建设,结合沪杭城际铁路、湖嘉杭绍城际轨道、沪乍杭鐵路(桐乡段)建设,提升桐乡在杭州、上海、苏州三大城市之间的交通枢纽地位。同时,以沪杭高速公路高桥互通为接入口,充分融入长三角高速公路网体系,加快苏台高速桐乡段(钱江通道北接线二期)和桐乡德清联络线建设。加快推进新一代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科创集聚区优先推进“三网融合”“光网城市”“无线城市”“5G”移动网络等通信设施建设项目,构建多元化、立体化、高性能的网络接入条件,使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 坚持高标准定位,建设湾区经济发展高地
1. 补强短板,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科创集聚区的区位交通优势,抓住G60科创走廊和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强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以大决心大投入补足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创意研发等发展短板,千方百计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科创资源,加快建设产学研无缝对接的创新高地。一是谋划推进桐乡科技城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导入平安集团在健康、科技和互联网创新资源,带动全市原有产业优化和新兴产业孵化。二是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积极推进濮院毛衫时尚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使小镇成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三是支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加快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建立行业技术共建共享激励机制,推动化纤、玻纤等优势主导产业向智能化、差别化方向发展。四是强化时尚设计和营销,发展创意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加强设计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加强工艺设计数字化研发,提高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时尚企业和优秀品牌。
2. 突出重点,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是加快产业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依托技术革新、装备升级、产品换代、“互联网 ”等手段,发挥巨石、桐昆、华友等行业领军企业优势,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复合新材料基地建设,拓展新材料产业链。二是实施精准招商。利用我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良好发展基础,抓住优势和知名品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加速向环杭州湾区域布局转移的有利时机,完善产业扶持重点政策,积极招大引强培育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三是推进项目攻坚。加快推进实施巨石集团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线(粗纱)玻璃纤维电子纱生产线(细纱)及电子布项目、浙江浦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浙江华友浦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锂电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瑞)DTY差别化纤维项目(加弹园)等一批复合新材料项目,合众新能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双环传动年产60万套齿轮扩建项目、嘉兴轩孚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台自动变速器总成及零部件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3. 发挥特色,提升发展“一业一网”。发挥乌镇、濮院两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发展“一业一网”,推进桐乡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加强乌镇大道沿线区域联动和旅游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古镇和京杭大运河旅游业,推动旅游产品升级和旅游品牌提升。加大对智慧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推进“互联网 旅游”新兴发展模式,实现旅游服务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精准化、消费便捷化,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旅游体验。
(三) 坚持高站位统筹,加大平台建设推进力度
1. 健全平台建设推进机制。成立了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涉及镇(街道)、开发主体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集聚区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和产业政策,研究协调重大项目准入布局和建设推进,强化统一指挥、部门协同,避免沿线主体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确保规划落实、项目落地。
2. 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机制。调整完善要素保障分配机制,突出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的主平台地位,要素保障及其他相关政策向沿线镇街、主体重点倾斜,引导资本及土地空间、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向主平台聚力、发力,在要素总量有限的大环境下推进要素集约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配强主平台人员力量,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中去,完善干部梯队建设。
3. 完善接沪融杭合作机制。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加快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步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着力推进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与沪杭重大产业和科创平台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共建,加快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轨道交通、公路、航道等跨区域基础设施与沪杭协同规划建设,积极争取沪杭交通资源向我市延伸连接。充分利用沪杭科教文体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桐乡科技城项目建设,加强与沪杭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合作,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作者简介:
冯中海,浙江省桐乡市,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
关键词:“大湾区”建设;重大决策;发展历程
一、 湾区经济的发展历程
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以内的湾区。纵观世界发达湾区经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主导产业实现了从装卸运输到临港工业、服务业、信息经济的转变。“湾区经济”成为当今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策源地、集聚地。
(一) 世界湾区经济的发展经验
不少发达国家通过利用湾区的地理优势,实现了城市产业资源的聚集,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湾区经济”,特别是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世界级湾区分别以“金融湾区”“科研湾区”和“产业湾区”享誉全球。2015年,纽约、东京和旧金山三大湾区分别实现GDP1.4万亿、1.8万亿和0.8万亿美元。湾区以其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財富集聚功能以及资源配置手段,日益成为全球高端要素的竞争的主战场、催生新工业革命的沃土、全球经济的增长极和技术产业创新的主引擎。纵观发达国家湾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湾区的本质是要素资源的集聚,根基是产业,特征是开放、创新、国际化。
(二) 国内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近年来“建设大湾区”和“发展城市群”“构建都市圈”一样成为国内学界和地方政府研究的重要课题。2017年3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明确提出,标志着发展湾区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珠三角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在打造世界级湾区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受益于港口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通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集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进一步支持和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广州贸易中心功能和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功能,促进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继“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同时省级层面还加紧与上海对接,共同谋划“环杭州湾大湾区”,酝酿推进建设中国第二个世界级大湾区。
(三)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构想
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水平为标杆,打造绿色智慧的世界级大湾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勇立新经济潮头的产业创新高地。总体构想是构筑以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的“一区两(廊)带三极多湾区”的空间格局,以“大花园”为理念,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重大平台建设,加快都市区国际化现代化建设,促进“大湾区”生产力优化布局和大产业大项目落地,实现高端要素集聚,推动“大湾区”融合、开放、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畅通、创新、开放、美丽、幸福、活力大湾区。到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突破33000亿元,到2030年经济总量10万亿元,跻身世界级先进湾区行列。
二、 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可行性
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作为我市融入“大湾区”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优势。
一是“天时之利”。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桐乡和乌镇的知名度,我市迎来乌镇峰会红利释放的战略机遇期,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亟待落地实施。以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为主平台,主动融入大湾区,积极争取政策和试点,有利于进一步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进产业要素集聚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杭州湾北翼产业重地和创新高地,更好落实习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
二是“地利之便”。桐乡地处杭州湾北翼、长三角几何中心。而乌镇大道纵跨沪杭高速铁路、京杭大运河,并与沪杭高速、申嘉湖高速、320国道、嘉桐公路、302省道等东西向主要交通干线相交,是纵贯我市南北的主干道,串联我市开发区(高桥街道)、主城区和乌镇,可有效实现湾区向腹地的纵深跨越,形成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向湾区扩展的快速通道。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角度来看,乌镇大道由北向南串联了桐乡各重要交通枢纽,沟通了沪杭之间的东西向主要交通干线,并通过建成已通车和规划中的高铁和城际铁路直连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向北与湖州南浔、苏南,向南与海宁、萧山等地紧密联系,区位优势明显,“大湾区”建设,将通过更高层面的统筹和推动,加快形成桐乡与周边城市开放联动发展的大格局。
三是“人和之优”。从互联网领域来看,阿里巴巴和乌镇是耀眼的双子星座,桐乡经过这四年互联网大会的磨砺,加快集聚互联网创新资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布局和成长,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托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将有利于强化区域创新氛围、激发主体创新活力,提高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从国际化进程来看,桐乡乌镇作为中国主场外交的主平台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一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云集了世界各国政要、全球互联网顶尖企业和精英,是“大湾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三、 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的初步思考 建设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积极融入大湾区事关桐乡“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区域经济发展,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国家、省建设大湾区的有关决策精神,站在战略全局角度谋划好“大湾区”战略的桐乡蓝图,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平台规划建设,使集聚区成为桐乡落实“两个核心”、融入大湾区的主平台。
(一) 坚持高起点规划,构筑平台建设四梁八柱
1.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2017年,我们适时完成了《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战略规划》编制,通过规划明确了集聚区“一轴、两核、四区”的空间布局,即以乌镇大道为主轴,乌镇、高桥为两核,布局互联网产业区、宜居智慧新城区、时尚特色产业区、先进制造产业区四大功能区,并明确了建设时序和发展目标,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将乌镇大道沿线打造成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G60大走廊先进制造示范区、诗画水乡“美丽中国”先行区。今年,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为主平台的发展格局,为了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快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落实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体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域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并加快编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通过完善规划体系,进一步突出主平台的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高起点、高质量展示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体现“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图。
2.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充分发挥乌镇大道交通大动脉和激活城市脊梁的战略性作用。规划以沪杭客运专线桐乡高铁站为核心,建设互通互联、运行高效、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桐乡市“南大门”。加快推进桐乡高铁枢纽建设,结合沪杭城际铁路、湖嘉杭绍城际轨道、沪乍杭鐵路(桐乡段)建设,提升桐乡在杭州、上海、苏州三大城市之间的交通枢纽地位。同时,以沪杭高速公路高桥互通为接入口,充分融入长三角高速公路网体系,加快苏台高速桐乡段(钱江通道北接线二期)和桐乡德清联络线建设。加快推进新一代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科创集聚区优先推进“三网融合”“光网城市”“无线城市”“5G”移动网络等通信设施建设项目,构建多元化、立体化、高性能的网络接入条件,使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 坚持高标准定位,建设湾区经济发展高地
1. 补强短板,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科创集聚区的区位交通优势,抓住G60科创走廊和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强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以大决心大投入补足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创意研发等发展短板,千方百计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科创资源,加快建设产学研无缝对接的创新高地。一是谋划推进桐乡科技城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大学,导入平安集团在健康、科技和互联网创新资源,带动全市原有产业优化和新兴产业孵化。二是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积极推进濮院毛衫时尚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使小镇成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三是支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加快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建立行业技术共建共享激励机制,推动化纤、玻纤等优势主导产业向智能化、差别化方向发展。四是强化时尚设计和营销,发展创意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加强设计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加强工艺设计数字化研发,提高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快培育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时尚企业和优秀品牌。
2. 突出重点,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是加快产业升级。以“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依托技术革新、装备升级、产品换代、“互联网 ”等手段,发挥巨石、桐昆、华友等行业领军企业优势,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复合新材料基地建设,拓展新材料产业链。二是实施精准招商。利用我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良好发展基础,抓住优势和知名品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加速向环杭州湾区域布局转移的有利时机,完善产业扶持重点政策,积极招大引强培育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三是推进项目攻坚。加快推进实施巨石集团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线(粗纱)玻璃纤维电子纱生产线(细纱)及电子布项目、浙江浦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浙江华友浦项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锂电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瑞)DTY差别化纤维项目(加弹园)等一批复合新材料项目,合众新能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双环传动年产60万套齿轮扩建项目、嘉兴轩孚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年产60万台自动变速器总成及零部件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3. 发挥特色,提升发展“一业一网”。发挥乌镇、濮院两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发展“一业一网”,推进桐乡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加强乌镇大道沿线区域联动和旅游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古镇和京杭大运河旅游业,推动旅游产品升级和旅游品牌提升。加大对智慧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推进“互联网 旅游”新兴发展模式,实现旅游服务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精准化、消费便捷化,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旅游体验。
(三) 坚持高站位统筹,加大平台建设推进力度
1. 健全平台建设推进机制。成立了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涉及镇(街道)、开发主体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集聚区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和产业政策,研究协调重大项目准入布局和建设推进,强化统一指挥、部门协同,避免沿线主体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确保规划落实、项目落地。
2. 优化资源要素保障机制。调整完善要素保障分配机制,突出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的主平台地位,要素保障及其他相关政策向沿线镇街、主体重点倾斜,引导资本及土地空间、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向主平台聚力、发力,在要素总量有限的大环境下推进要素集约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配强主平台人员力量,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中去,完善干部梯队建设。
3. 完善接沪融杭合作机制。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加快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步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着力推进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与沪杭重大产业和科创平台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共建,加快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轨道交通、公路、航道等跨区域基础设施与沪杭协同规划建设,积极争取沪杭交通资源向我市延伸连接。充分利用沪杭科教文体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桐乡科技城项目建设,加强与沪杭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合作,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作者简介:
冯中海,浙江省桐乡市,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