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品德左右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课本以“成长中的我”为主线,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以逐步树立自己良好的整体形象;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个受欢迎的人;积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主人;珍爱生命、自强不息,健康成长。其核心在于有机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当中,尤其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的特点,进一步探索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一、改革教学方法是前提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呆板,教师教得厌烦,学生听得厌烦。为了转变这一现状,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引导学生主动索取知识,并自主探究新知,使教法、学法灵活多样。
一是加强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分别采取多种提问形式。这主要包括:预习提问,在学生预习前将关键问题先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联贯提问,把新旧课的内容连贯起来提问,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时,由学生作答,再由老师归纳总结;概括提问,由学生将学过的分散知识,概括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
由此种种,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二是组织学生先讨论、后上课。针对学生认识上有分歧和争论较大的问题,先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再由老师小结。这种形式容易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比“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好得多。只是要求老师事先要深入钻研教材,选准问题,摸清学生思路,并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和讨论后的小结。
二、改进教学内容是关键
多年来,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一为主、两参照、三围绕”的原则,即在教学中坚持在思品大纲原则指导下以教材为主;参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参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围绕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树立,围绕教学工作的基本实际,在上述指导思想支配下,给固定的教材增添灵活的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精神,还有反腐倡廉、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等问题都有分寸、适度地渗透在教学中,补充在教材里,以充实的新内容、健康的新观点、正确的新思路,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三、改变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现象是核心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材内容的改进,都要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核心。这是因为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教材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则又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要使思想品德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失时机地吸收理论和实践上的新东西,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课充满新的活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彻底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
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教学探索中,我总结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贴近”原则。一是让书本知识贴近社会。在校所学的书本知识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力求贴近,用所学理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促其成才,报效祖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让理论知识贴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学以致用。三是让小课堂贴近大课堂。今日是文明学生,明日是国家栋梁,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不仅是学生现在受教育,还将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考虑到教育作用的深、广、远。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工业园学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
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的特点,进一步探索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
一、改革教学方法是前提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呆板,教师教得厌烦,学生听得厌烦。为了转变这一现状,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引导学生主动索取知识,并自主探究新知,使教法、学法灵活多样。
一是加强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分别采取多种提问形式。这主要包括:预习提问,在学生预习前将关键问题先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联贯提问,把新旧课的内容连贯起来提问,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时,由学生作答,再由老师归纳总结;概括提问,由学生将学过的分散知识,概括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
由此种种,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二是组织学生先讨论、后上课。针对学生认识上有分歧和争论较大的问题,先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再由老师小结。这种形式容易引起学生浓厚兴趣,比“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好得多。只是要求老师事先要深入钻研教材,选准问题,摸清学生思路,并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和讨论后的小结。
二、改进教学内容是关键
多年来,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一为主、两参照、三围绕”的原则,即在教学中坚持在思品大纲原则指导下以教材为主;参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参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围绕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树立,围绕教学工作的基本实际,在上述指导思想支配下,给固定的教材增添灵活的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精神,还有反腐倡廉、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等问题都有分寸、适度地渗透在教学中,补充在教材里,以充实的新内容、健康的新观点、正确的新思路,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三、改变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现象是核心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材内容的改进,都要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核心。这是因为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教材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则又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要使思想品德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失时机地吸收理论和实践上的新东西,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课充满新的活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彻底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
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教学探索中,我总结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贴近”原则。一是让书本知识贴近社会。在校所学的书本知识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力求贴近,用所学理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促其成才,报效祖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让理论知识贴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学以致用。三是让小课堂贴近大课堂。今日是文明学生,明日是国家栋梁,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不仅是学生现在受教育,还将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考虑到教育作用的深、广、远。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工业园学校)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