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步伐,学校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推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的培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感受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感受祖国的美好;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关心别人的观念;塑造他们身心上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美无处不在,处处可寻。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美的内涵贯穿其中,让小学生在愉乐的课堂中欣赏美、享受美、渗透美。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的熏陶,丰富和净化学生的感情。
  一、用情感架起桥梁——找准美的渗透点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无意注意还占优势。对于事物的感知还较笼统,以机械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情感表现较明显,意志比较薄弱。因此,找准教材中蕴含的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最贴近、最吻合的美育因素;以此为渗透点,用情感和他们交融、进行沟通;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析学生的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辨证统一。例如:在教学《花园果园》一文时,学生对“我们村成了花园”和“我们村成了果园”这两个句子中的“成了”一词不理解,他们不明白“成了”是作者用了比喻的写法,也是让学生感知美的所在。教学时我从实际生活着手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发挥他们想象的翅膀,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村庄种满果树,到了春天,你会发现什么?村子会成什么样子的呢?那到了秋天又会怎样呢?有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就活跃起来了,脑子里就会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再让他们实际动手,把心中的村庄画下来。然后结合课文,从而让学生从图、文、具体的形象中引发感知,架起了语文教学与思想感情的桥梁。图:由于季节的不同,村子就呈现不同的画面;文:感受村子春、夏季节的差异;体会:我们村“成了”花园,我们村“成了”果园。通过这样的引发,不仅教学气氛活跃,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美的渗透点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只要我们用情感撑起他们想像的翅膀,感化他们幼小善良的心灵,就能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生活的美。
  二、用古诗的熏陶——渗透美的灵魂
  小学教材入选的古诗中有很强烈的思想性、激励性,富有积极的审美感官。大纲提出: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首先,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而不能只局限于教学生识字、释词、解句。要积极引导审美主体让学生感知美的灵魂。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读中去发现美、从听中去欣赏美、从意境中去理解美。
  1、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以简短的文字融合美丽的意境、哲理。教学时,我采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基本理解古诗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产生美感。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时。我先让学生分组有感情的朗诵,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全诗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给人以极为轻快、喜悦的感觉,不仅写出作者的心情也写出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有很多的古诗句能激发学生不断求知、奋进。
  2、古诗的句式整齐、押韵,读起来很上口,听起来声音悦耳、豪壮。能引起学生生理、心理上的美感。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学录音带,让学生通过听走进音乐的世界、美的境界中去。听了杜甫的《绝句》、《春夜喜雨》学生突破时空的界限遨游于艺术的殿堂,听到潺潺细雨声、湿润的风吹动春的前奏、隐约的渔火、江岸上的红花,翠柳上的黄鹂、青天上的白鹭、还有那万里的船,使学生入境融情感受淡雅、清幽的美;白居易的《暮江吟》,学生体味着作者“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的高雅情怀,欣赏它美丽的韵律美;……每首古诗的韵律都能让人遐想,产生想象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尽情的陶醉在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中,从而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从中受到教育。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激发热情陶冶情操。
  3、古诗的篇幅虽然短,只有简短的几句,然而,它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情怀。常借物抒怀,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教学时,我们只有理解作者的思想,交汇他们的意境,才能去感受真正美的所在。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思维,把学生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让他们从整体上、形象上去感受诗描绘的画面,所暗示的生活情境,以求对古诗内容的完整理解,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形象美,激发学生表现美的热情。
  三、用途径扬起风帆——选择美的渗透法
  作为教师我们坚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总会用不同的方法去面对;诚然,美育也要因材施教、因时而异。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明了、形象、优美,能给人美的感受。如《跳伞》一文,课文的末尾写到:“蓝天上飘满了五彩的花朵,也不知道哪朵是姐姐的花。”这优美、富有韵律的语言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画卷;这是内容美与语言美的有机结合。教学时,我通过有感情的叙述,唤起学生想象的翅膀,再现语言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沉浸在美的情景中感受生活的美。
  2、从人物形象上塑造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介绍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的画家、科学家、革命者、诗人等杰出的人物。他们积极进取、不断追求真理、无私奉献,推动时代文明的进步,是教学中很好的美育素材,能使学生从各方面去理解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塑造他们的形象,再结合课外的见解补充相关的资料,使他们光辉的业绩、高尚的人格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的品位。因此,从人物形象上塑造美,能激发学生立志成才、不断追求、努力求索的学习精神,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3、从课文的插图中享受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本中配有大量的彩图,它让讲述的内容更为形象、直观,具有审美意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先引导学生弄懂图中所描绘的桂林的山和水。从图中,学生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有的像老人、像大象、像骆驼……形态万千、色彩明丽;桂林的水水平如镜,许多景物清晰倒影其中,还有那翡翠般的綠;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
  游。”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细致品味,切实地得到美的享受,触发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从而促进审美趣味的形成,达到渗透的效果。
  在素质教育为前提的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只能与语言文字同步进行。诚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美学知识、文化素养及生动的渗透技巧,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景色,美的语言,陶冶美的情感。古希腊唯心主义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知德统一”,强调“教书”、“育人”的统一。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美育价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理想,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输送全面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实践的产物,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数量、规模、办学特色发展迅速,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本文从分析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管理模式着手,指出基层管理者做好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 对策     经过 20 余年的变化与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稳步
【摘 要】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覺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参与学习;还能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对学生今后人生的道路、心理素质、生活态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导入 兴趣 注意力 联接 沟通  导入,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首先想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34-01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感知和评价等能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目标,以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为手段。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学习信心和效果;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热情地帮助学生;要努力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堂 高效课堂 能力培养  美
【摘要】本文依据江苏省2010年高考体育新方案,从组织训练、常见的问题两大方面,分模块进行训练实践探究。  【关键词】高考健美操专项技术训练实践    一、组织训练阶段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健美操的文字与录像资料,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以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遵循一般的训练规律、训练原则下,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基本动作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死板单调、毫无生机的低效益的教学效果,提出了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的必要性,从而为了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提出了,要营造轻松快乐、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兴趣;用游戏激活调动美术课活力;使美术教学内容形式活泼多样;因材施教,激发热情,培养信心;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独立性、创造性思维等。这些都是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有效呢?师生关系合作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形式多样化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教学管理策略化是教师付出劳动和精力后能够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评价多元化能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合作化 策略化
多少历史小说、戏剧、影视抢走了历史教育的风头,很令我们这些历史教育工作者汗颜!我们由此反省,是什么原因,使“正宗”的历史与青少年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公众隔离,竟人为地筑起了一堵不能沟通的围墙?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所以课堂教学情景创设力求从现实入手,因为只有真实的才可信,只有可信的才能接受。  一、赋历史于时代感,为历史注入勃勃生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要通过创设宽松和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以求得教与学的和谐共振的最佳效益。  一、联系实际,唤起学习氛围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唤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按数量词归类识字”,我先问学生:“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语文教学只重功利,没有灵魂,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研究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艺术性,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艺术的涵盖十分丰富,本文仅从挖掘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虽有对立的一面,但更有统一的一画,把“预设”和“生成”和谐地统为一体,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的境界。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  为了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