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换了教材、减了课时,特别是教师多年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受到很大冲击,从事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为了应对现行高考,还是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但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高一备课组全体老师正努力更新观念,探索教法,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就谈谈我校高一备课组在实施新教材以来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进行探究式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重提探究式的问题,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钠》一节设计时,我们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呢?(教师用滴管向酒精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酒精灯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对于“反常”的实验现象,学生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
二、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脱离了实验的化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许多学生之所以喜欢化学,就是因为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小视。
1.利用观察、思考,做好演示实验。
新教材设置了很多活动栏目,其中观察、思考栏目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地展示着教学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不能局限于完成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而应善于将知识的难点转化为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难点。比如在讲完氯气的性质后,学生对氯水产生了兴趣,我就当堂制了一瓶氯水给学生看并引导他们探索氯水具有的性质。氯水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引起他们的好奇,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索的热情。有关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具有的性质也就迎刃而解。
2.组织好边讲边实验。
新教材中的实验很多内容较少,不像我们以前的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一样,可以安排一节实验课。在教学中,我们尽力创造条件,把课本中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提出具体点观察提纲和深层次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既要有真实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又要有独立大胆的见解。这样避免了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玩、好奇而忽略学习。比如在讲“钠与水的反应”及“钠与氧气的反应”时,我首先将课前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时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发给学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组让学生讨论出要用到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各组领仪器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钠的美丽的银白色光泽带给学生的惊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来的困惑,听到了学生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现象而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也参与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的争论过程……这样的切身体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兴趣的培养水到渠成。
三、精选配套习题,控制教学难度。
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了,现有的许多参考资料无法直接应用,更多的实行“拿来主义”,势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导向。这使程度好些的学生偏废基础,追求偏、难、怪;使程度差的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抄袭作业的工具。因此,我们选择作业时要在注意题型和知识点全面的基础上,特别注意降低试题的难度,要突出重点,特别是要突出基础知识、体会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另外,我们还应考虑到一个班的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差距,对完成情况定出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程度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实现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躬行”。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而且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高一化学习题讲评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突出抓好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严谨的完成解题过程的习惯。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应当从认真审题开始。但许多同学审题马虎,有的一拿到题就希望能找到与自己做过的哪道题相同,想当然的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没有读完题就开始做结论;有的确实读了一遍题,但读不出隐含的关键的条件,最终导致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习题的时引导学生做的:原原本本地读题,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给了哪些已知条件,哪些已知条件是显知的,哪些已知条件是隐含的,有哪些限制因素。
2.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规范解题。解题的基本步骤是审题、分析、表达、检查。分析是解题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讲评习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习题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常规解法的分析和研究,如突破点的寻找、关键字词的捕捉、隐含条件的挖掘、知识点的联想和应用等,使学生通过听讲,明确审题和分析的要领。提高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分析问题的不当之处和知识上的欠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适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将分析过程和结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格式规范地写出,以新教材上的例题的书写格式为样板,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3.加强解后分析,注意学法指导。解答习题不应满足于求出正确结果,要让学生重视解后分析,养成解题后总结归纳的习惯。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等。对一些能够有多种解法的习题,一定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的基础上,探索巧解、速解的新方法。注重解后分析能使零散的经验系统化,较好地巩固解题中分析的效果,提高分析水平和解题速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渐克服解题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过好习题关。
有了以上几方面的努力,我们还应该时刻遵循“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开阔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建构更加富于应用迁移价值的认知框架。利用好新教材的各种栏目,让学生渐进地适应高一阶段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初、高中的过渡,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一、进行探究式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重提探究式的问题,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钠》一节设计时,我们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呢?(教师用滴管向酒精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酒精灯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对于“反常”的实验现象,学生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
二、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脱离了实验的化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许多学生之所以喜欢化学,就是因为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小视。
1.利用观察、思考,做好演示实验。
新教材设置了很多活动栏目,其中观察、思考栏目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地展示着教学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不能局限于完成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而应善于将知识的难点转化为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难点。比如在讲完氯气的性质后,学生对氯水产生了兴趣,我就当堂制了一瓶氯水给学生看并引导他们探索氯水具有的性质。氯水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引起他们的好奇,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探索的热情。有关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具有的性质也就迎刃而解。
2.组织好边讲边实验。
新教材中的实验很多内容较少,不像我们以前的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一样,可以安排一节实验课。在教学中,我们尽力创造条件,把课本中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提出具体点观察提纲和深层次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既要有真实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又要有独立大胆的见解。这样避免了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玩、好奇而忽略学习。比如在讲“钠与水的反应”及“钠与氧气的反应”时,我首先将课前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时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发给学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组让学生讨论出要用到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各组领仪器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钠的美丽的银白色光泽带给学生的惊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来的困惑,听到了学生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现象而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也参与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的争论过程……这样的切身体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兴趣的培养水到渠成。
三、精选配套习题,控制教学难度。
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了,现有的许多参考资料无法直接应用,更多的实行“拿来主义”,势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导向。这使程度好些的学生偏废基础,追求偏、难、怪;使程度差的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抄袭作业的工具。因此,我们选择作业时要在注意题型和知识点全面的基础上,特别注意降低试题的难度,要突出重点,特别是要突出基础知识、体会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另外,我们还应考虑到一个班的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差距,对完成情况定出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程度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实现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躬行”。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而且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高一化学习题讲评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突出抓好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严谨的完成解题过程的习惯。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应当从认真审题开始。但许多同学审题马虎,有的一拿到题就希望能找到与自己做过的哪道题相同,想当然的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没有读完题就开始做结论;有的确实读了一遍题,但读不出隐含的关键的条件,最终导致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习题的时引导学生做的:原原本本地读题,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给了哪些已知条件,哪些已知条件是显知的,哪些已知条件是隐含的,有哪些限制因素。
2.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规范解题。解题的基本步骤是审题、分析、表达、检查。分析是解题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讲评习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习题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常规解法的分析和研究,如突破点的寻找、关键字词的捕捉、隐含条件的挖掘、知识点的联想和应用等,使学生通过听讲,明确审题和分析的要领。提高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分析问题的不当之处和知识上的欠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适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将分析过程和结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格式规范地写出,以新教材上的例题的书写格式为样板,严格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3.加强解后分析,注意学法指导。解答习题不应满足于求出正确结果,要让学生重视解后分析,养成解题后总结归纳的习惯。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等。对一些能够有多种解法的习题,一定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的基础上,探索巧解、速解的新方法。注重解后分析能使零散的经验系统化,较好地巩固解题中分析的效果,提高分析水平和解题速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渐克服解题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过好习题关。
有了以上几方面的努力,我们还应该时刻遵循“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开阔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建构更加富于应用迁移价值的认知框架。利用好新教材的各种栏目,让学生渐进地适应高一阶段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初、高中的过渡,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