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要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布鲁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在一个班级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分层次教学是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分层
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523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523,小胖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523,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有没有规律,一个也不漏?(3)观察所得到的6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掌握更多新知。
4.练习分层次
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水平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育学院学报,2007。
[2]范杰章 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几点体会.时代教育,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要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布鲁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在一个班级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分层次教学是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分层
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523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523,小胖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523,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有没有规律,一个也不漏?(3)观察所得到的6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掌握更多新知。
4.练习分层次
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水平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育学院学报,2007。
[2]范杰章 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几点体会.时代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