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处事为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它并非特殊独立的教育形式,它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润滑剂。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已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在教育中尊重和爱护学生,在教育中关怀学生的情感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及自我调控能力等。因此,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在做好相关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及产生积极的情感素养,从而使得教育更加人性化。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恰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需要情感教育发挥作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乐观的心态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各学校都在倡导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育之初的小学,更应该实施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小学正处在爱玩的时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热爱、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帮助和支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要抱有炽热的情感、诚挚的友善,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外,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堂,让整堂课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之中。
(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所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有赖于情感教育的推动作用。小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情感教育的强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一)课堂方面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主题,借助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线索,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从而做到“以境育情”。
(2)内化情感,成为理念。由于情感具有瞬间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在对事物评价后,教师要将学生获得各种情感的体验组织到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使之内化为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某种理念,这才是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由不感兴趣到喜欢,又由喜欢发展到自信,这既是教学的魅力所在,又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3)体验“非我”,充实自我。感受到的东西并不等于全部理解。在学生内心情感加剧之际,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达情意的途径和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进一步深化。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表演、游戏、模仿等,使“身体力行”所得到的感受升华。
2.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首先,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作品的潜在意义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体验感受喜怒哀乐。
其次,教师的情感范读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教师的范读,除了示范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学生方面
1.将情感付诸行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做到情感同行动相结合。学校和老师应该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产生积极的情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同行动相结合。
2.在激励中发现“情感动力”。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认可,积极给予赞美,适时给予奖励,教师及时而富有激励性的及时评价,会引起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共鸣,促进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并能持久发挥这些作用。如果老师善于关爱一般学生或差等学生,并能及时寻觅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和赏识,则能增强其信心及学习动力。对于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一经发现,应该立即给予奖励,让其坚持下去,并影响其他学生。教师给予的激励性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尽可能地使用激励性评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实乃来之不易,老师的激励不但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带动其他学生。
3.自我调控情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思想和行为都不够成熟,比较容易冲动,不能够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后果。因此,在情感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情感的能力,教会学生合理控制自己的感情,遇到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考虑到自己的冲动行为可能会带来的恶劣后果。
(三)教师方面
1.善于沟通,和学生做朋友。
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可能是伟大的,是神圣的,也是不可侵犯的,这样会导致学生不敢同教师进行正常的交流,严重阻碍了情感教育的进行。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关心、爱护、理解他们,平等地、和蔼可亲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2.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除了家长以外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老师给予他们的影响是无穷的也是无形的。教师不只是传授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更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综合素质,以便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总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则无疑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学生必定会借助情感的力量,更好地提高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恰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需要情感教育发挥作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乐观的心态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各学校都在倡导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育之初的小学,更应该实施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小学正处在爱玩的时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热爱、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帮助和支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要抱有炽热的情感、诚挚的友善,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外,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堂,让整堂课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之中。
(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所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有赖于情感教育的推动作用。小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情感教育的强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一)课堂方面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主题,借助录像、课件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线索,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从而做到“以境育情”。
(2)内化情感,成为理念。由于情感具有瞬间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在对事物评价后,教师要将学生获得各种情感的体验组织到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使之内化为用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某种理念,这才是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由不感兴趣到喜欢,又由喜欢发展到自信,这既是教学的魅力所在,又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3)体验“非我”,充实自我。感受到的东西并不等于全部理解。在学生内心情感加剧之际,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达情意的途径和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进一步深化。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表演、游戏、模仿等,使“身体力行”所得到的感受升华。
2.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首先,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作品的潜在意义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体验感受喜怒哀乐。
其次,教师的情感范读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教师的范读,除了示范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学生方面
1.将情感付诸行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做到情感同行动相结合。学校和老师应该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产生积极的情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同行动相结合。
2.在激励中发现“情感动力”。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认可,积极给予赞美,适时给予奖励,教师及时而富有激励性的及时评价,会引起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共鸣,促进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并能持久发挥这些作用。如果老师善于关爱一般学生或差等学生,并能及时寻觅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激励和赏识,则能增强其信心及学习动力。对于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一经发现,应该立即给予奖励,让其坚持下去,并影响其他学生。教师给予的激励性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尽可能地使用激励性评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实乃来之不易,老师的激励不但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带动其他学生。
3.自我调控情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思想和行为都不够成熟,比较容易冲动,不能够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后果。因此,在情感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情感的能力,教会学生合理控制自己的感情,遇到事情一定要沉着冷静,考虑到自己的冲动行为可能会带来的恶劣后果。
(三)教师方面
1.善于沟通,和学生做朋友。
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可能是伟大的,是神圣的,也是不可侵犯的,这样会导致学生不敢同教师进行正常的交流,严重阻碍了情感教育的进行。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关心、爱护、理解他们,平等地、和蔼可亲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2.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除了家长以外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老师给予他们的影响是无穷的也是无形的。教师不只是传授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更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综合素质,以便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总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则无疑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学生必定会借助情感的力量,更好地提高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