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进行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预习 习惯 上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教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进行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语文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走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学常识,便以为是预习。结果与老师要求的相差甚远,预习与不预习半斤八两。那么如何真正将语文预习落到实处呢?
学会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当学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肯定会遇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这时可以请教字典,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调,把不理解的词写上注解。实在搞不懂的字、词、句可以在边上作上记号,如划个“?”号,老师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这样不但容易突破难点,而且能加深印象。
边看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当在阅读课文时,除了要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想想作者都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用了哪些你喜欢的词句?还要想想课文这样写是什么意思?然后自己去试着解答这些问题。解答不了的就记下来。在上课时注意听,这样你的自学能力就提高了。
注意课后练习,带着问题预习。
每篇课文的后面,都附有以上问题,其实这也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按课后的练习去预习课文就像牵住了牛鼻子。如老师要讲《葡萄沟》一课,你可以提前根据课文后面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熟悉课文,用心想一想,初步弄通“这篇课文都写了葡萄沟的什么?”等上课时,老师系统一讲,你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做点预习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也应该养成边看书边做笔记的习惯。可以在书上做记号,把不懂的字、词、句、划出来。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可以从文中找到一些你认为很美的词句,把这些内容记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读了课文后感受,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积累了语言,同时也练了笔。
预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到一些问题。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五个重要的环节,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应试。五个环节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对预习和复习要有个合理的安排,同学们不能一味预习只求往前赶而忽视了了对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因此,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应科学地安排好预习时间的长短。再者,预习时切忌先入为主,钻牛角尖,偏执地坚持自己预习时的错误理解,而听不进老师的讲解,甚至对老师讲课的精华听而不闻,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就得掌握自学的方法,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更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对智力的开发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预习 习惯 上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教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进行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语文预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走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学常识,便以为是预习。结果与老师要求的相差甚远,预习与不预习半斤八两。那么如何真正将语文预习落到实处呢?
学会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当学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肯定会遇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这时可以请教字典,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调,把不理解的词写上注解。实在搞不懂的字、词、句可以在边上作上记号,如划个“?”号,老师上课时认真听、仔细记,这样不但容易突破难点,而且能加深印象。
边看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当在阅读课文时,除了要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想想作者都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用了哪些你喜欢的词句?还要想想课文这样写是什么意思?然后自己去试着解答这些问题。解答不了的就记下来。在上课时注意听,这样你的自学能力就提高了。
注意课后练习,带着问题预习。
每篇课文的后面,都附有以上问题,其实这也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按课后的练习去预习课文就像牵住了牛鼻子。如老师要讲《葡萄沟》一课,你可以提前根据课文后面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熟悉课文,用心想一想,初步弄通“这篇课文都写了葡萄沟的什么?”等上课时,老师系统一讲,你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
做点预习笔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也应该养成边看书边做笔记的习惯。可以在书上做记号,把不懂的字、词、句、划出来。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可以从文中找到一些你认为很美的词句,把这些内容记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读了课文后感受,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积累了语言,同时也练了笔。
预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到一些问题。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五个重要的环节,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应试。五个环节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对预习和复习要有个合理的安排,同学们不能一味预习只求往前赶而忽视了了对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因此,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应科学地安排好预习时间的长短。再者,预习时切忌先入为主,钻牛角尖,偏执地坚持自己预习时的错误理解,而听不进老师的讲解,甚至对老师讲课的精华听而不闻,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就得掌握自学的方法,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更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对智力的开发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