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中国的汉诗被译介到英语中,有关汉诗英译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翻译伦理自30年前传入中国学术领域,其对诗歌翻译的研究与批评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宇文所安作为汉诗英译的杰出代表,译者伦理对其英译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再现伦理作为翻译伦理五种模式中首要的伦理模式,其对译者的伦理影响可想而知。
【关键词】宇文所安;译者伦理;再现伦理;唐诗
一、翻译活动的伦理转向
翻译研究在近代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研究转向,从“需要翻译”到“怎样翻译”,从“翻译必须忠实”到“摈弃传统翻译理念中过分的对原作和原作者的重视”。翻译研究的第四次转向———伦理转向在文化、政治和语言等方面扩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促进了翻译研究多元化发展。从伦理角度研究翻译是近30年,由欧美翻译家首先提出的翻译研究角度,其产生与发展都适时的填补了翻译研究领域的空缺。
研究翻译伦理首要的是对翻译伦理进行理论疏导。伦理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翻译伦理是翻译学与伦理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以翻译领域为研究对象,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原则,来探讨现当代文学翻译中的伦理因素。而翻译活动作为人类活动中比较复杂的一种交际方式,以协调目的语和源语间文化冲突为目的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伦理活动,所以需要借助伦理学来继续开展翻译研究。翻译活动的伦理转向有助于正确的有指导意义的翻译伦理观的确认,更好的指导译者的翻译方向。在翻译伦理学的发展道路上,法国翻译家安托瓦纳·贝尔曼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继而提出“应该如何翻译”这一研究命题。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翻译中的伦理问题。之后美国的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一种翻译伦理观,其特征是以“抵抗”为特征,在翻译活动中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品的语言特点是此“抵抗”的主要阐释方向,即目的语与源语间的文化差异。安东尼·皮姆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伦理的见解,他认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位于不同文化交接处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职业。译者的伦理特点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翻译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实施此服务的过程中,译者必然受到许多规范和准则的约束,来进行具有其独特背景的翻译活动。
二、译者伦理中的自身伦理约束
翻译是一项多元化多领域人员参与的实践活动,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从事翻译活动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一项复杂而又枯燥的群体活动,这其中包括多种因素和主体对于这项活动的制约和要求。例如作者,作为原文的创作主体;译者,作为原文的解释主体和译文的翻译主体;读者,作为译文的解释主体和赞助商,作为翻译的委托主体。这四项主体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无一不在此活动中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与影响。在四项主体的互相参与下,各方面要求的相互制约与促进中,译者在实现自身伦理特点的同时,考虑原文原作者伦理特点的基础上,使翻译活动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自此在伦理因素的影响下,翻译者存在自身复杂多变的伦理约束。
三、宇文所安英译李贺诗词中再现伦理的体现
再现模式是翻译五大伦理模式当中首要的伦理模式。严格来说,它是将原文放在无限崇高位置的翻译方法。译者在遵循此伦理的过程中,时刻将原文,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放在首位,尽量隐去自身的理解和判断。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要做到形神兼备,体现出对原作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宇文所安在其关于唐诗翻译的论述中提到:“翻译诗歌的难处在于忠实地传达诗人的风格。”基于他对唐诗翻译始终秉持着这样的伦理观,他始终坚持做到努力再现原文的风采。以宇文所安翻译李贺诗为例:
莫种树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
Don’t Plant Trees
Don’t plant trees in the garden,trees are four seasons of sorrow.
I sleep alone,moon in south window. this autumn like autumns past.
切尔斯特曼所提出的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中,其再现伦理就是主张“真理”的翻译方法。译文必须忠实的再现原文的思想,原作者的意图,原文化中的情感思想。李贺一生郁郁寡欢,历经坎坷。所以他的诗歌多是表现其生活环境和心理苦闷的表达。无论其诗中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心理的刻画,都是其忧愁郁闷内心的外化表达。这首诗歌描写了李贺规劝人们不要在自家院子里种植花草树木,以免当花落树死时人也难免跟着植物一起感怀伤心。秋季还是相同的秋季,但今年与去年的心境却大有不同。原诗由四句简洁的语句组成,简单易懂。宇文所安也是按照直译来处理此诗,实现了意义和形式上的对等。从语气上,本诗意在劝诫世人不要像诗人一样,所以语言朴实无华,风格比较生活化。宇文所安的译文也完全体现了这一点,用短小精炼的语言来翻译此诗,再现了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和原文有着和谐的同一感受。在原诗的第三句翻译上,宇文所安展现了其精湛的翻译技巧。“独睡南床月”中“南床”本指的是南面的窗子。在处理此处的细节问题上,宇文所安英译为“moon in south window”,这是遵循了忠实于原文意义的翻译原则。也从侧面肯定了翻译伦理中再现伦理的重要作用。
在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译者可以只追求与原文作品的一致性,而忽略其他的伦理因素。也就是说再现伦理并不是万能的翻译原则。伦理的再现模式在指导译者不断的追求完美的源语和目的语一致的同时,也会因为译文没有变通而显得过于死板。因忽略了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语言习惯,往往译入语读者不知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此点上宇文所安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仍以李贺的英译诗为例。宇文所安在翻译《秦王饮酒》时,诗中有几句原句是“黄鹅跌舞千年觥”,其本义是形容官宦宫女翩翩起舞,共同举杯祝贺千岁大寿的情景。译者将“千年觥”译为“the goblet’s thousand-year health”。显然这不是一个让人可以一读即懂的翻译。也就没有遵循再现的伦理原则。
四、结语
翻译的伦理转向给近些年翻译研究死气沉沉的研究现状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在再现伦理指导下的翻译活动,就是要保留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不去融合其差异,而是尽量的展现其与众不同之处,促进不同文化间的顺畅交流,进而丰富不同语言环境。宇文所安作为新时期研究伦理对翻译影响中比较著名的翻译家,在其对中国古典文化翻译的研究中,一直秉承着融入而非同化的文化传播理念,要想传播本国的文化,就必须在翻译过程中不断的将本我真实的反映到译入语环境中去,使译入语得到丰富的同时传播了源语文化。中国的古典诗歌也是其中之一,因其在世界文学界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古典诗歌的翻译就必须兼备中国性和世界性。在其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宇文所安主要应用了翻译伦理中的再现伦理来进行翻译操作,但同时也兼顾其他四种伦理模式。任何一个译者,其译文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译者本身伦理的局限性,宇文所安的译文虽不能称之为完美,却在权衡多种伦理的基础上,达到了原诗的最佳翻译状态。
参考文献:
①BassnettSusan,Andre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and Culture.London &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1990
②LewisPhilipE.Themeasureoftranslationeffects. 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London & NewYork:Routledge,2000
③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④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⑤王大智.“翻译伦理”概念视听[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⑥申连云.尊重差异———当代翻译的伦理观[J].中国翻译.2008(2)
【关键词】宇文所安;译者伦理;再现伦理;唐诗
一、翻译活动的伦理转向
翻译研究在近代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研究转向,从“需要翻译”到“怎样翻译”,从“翻译必须忠实”到“摈弃传统翻译理念中过分的对原作和原作者的重视”。翻译研究的第四次转向———伦理转向在文化、政治和语言等方面扩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促进了翻译研究多元化发展。从伦理角度研究翻译是近30年,由欧美翻译家首先提出的翻译研究角度,其产生与发展都适时的填补了翻译研究领域的空缺。
研究翻译伦理首要的是对翻译伦理进行理论疏导。伦理是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翻译伦理是翻译学与伦理学相交叉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以翻译领域为研究对象,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原则,来探讨现当代文学翻译中的伦理因素。而翻译活动作为人类活动中比较复杂的一种交际方式,以协调目的语和源语间文化冲突为目的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伦理活动,所以需要借助伦理学来继续开展翻译研究。翻译活动的伦理转向有助于正确的有指导意义的翻译伦理观的确认,更好的指导译者的翻译方向。在翻译伦理学的发展道路上,法国翻译家安托瓦纳·贝尔曼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继而提出“应该如何翻译”这一研究命题。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翻译中的伦理问题。之后美国的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一种翻译伦理观,其特征是以“抵抗”为特征,在翻译活动中最大限度的保留原作品的语言特点是此“抵抗”的主要阐释方向,即目的语与源语间的文化差异。安东尼·皮姆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伦理的见解,他认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位于不同文化交接处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职业。译者的伦理特点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翻译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实施此服务的过程中,译者必然受到许多规范和准则的约束,来进行具有其独特背景的翻译活动。
二、译者伦理中的自身伦理约束
翻译是一项多元化多领域人员参与的实践活动,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从事翻译活动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一项复杂而又枯燥的群体活动,这其中包括多种因素和主体对于这项活动的制约和要求。例如作者,作为原文的创作主体;译者,作为原文的解释主体和译文的翻译主体;读者,作为译文的解释主体和赞助商,作为翻译的委托主体。这四项主体作为翻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无一不在此活动中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与影响。在四项主体的互相参与下,各方面要求的相互制约与促进中,译者在实现自身伦理特点的同时,考虑原文原作者伦理特点的基础上,使翻译活动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自此在伦理因素的影响下,翻译者存在自身复杂多变的伦理约束。
三、宇文所安英译李贺诗词中再现伦理的体现
再现模式是翻译五大伦理模式当中首要的伦理模式。严格来说,它是将原文放在无限崇高位置的翻译方法。译者在遵循此伦理的过程中,时刻将原文,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放在首位,尽量隐去自身的理解和判断。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要做到形神兼备,体现出对原作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宇文所安在其关于唐诗翻译的论述中提到:“翻译诗歌的难处在于忠实地传达诗人的风格。”基于他对唐诗翻译始终秉持着这样的伦理观,他始终坚持做到努力再现原文的风采。以宇文所安翻译李贺诗为例:
莫种树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
Don’t Plant Trees
Don’t plant trees in the garden,trees are four seasons of sorrow.
I sleep alone,moon in south window. this autumn like autumns past.
切尔斯特曼所提出的翻译伦理的五种模式中,其再现伦理就是主张“真理”的翻译方法。译文必须忠实的再现原文的思想,原作者的意图,原文化中的情感思想。李贺一生郁郁寡欢,历经坎坷。所以他的诗歌多是表现其生活环境和心理苦闷的表达。无论其诗中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心理的刻画,都是其忧愁郁闷内心的外化表达。这首诗歌描写了李贺规劝人们不要在自家院子里种植花草树木,以免当花落树死时人也难免跟着植物一起感怀伤心。秋季还是相同的秋季,但今年与去年的心境却大有不同。原诗由四句简洁的语句组成,简单易懂。宇文所安也是按照直译来处理此诗,实现了意义和形式上的对等。从语气上,本诗意在劝诫世人不要像诗人一样,所以语言朴实无华,风格比较生活化。宇文所安的译文也完全体现了这一点,用短小精炼的语言来翻译此诗,再现了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和原文有着和谐的同一感受。在原诗的第三句翻译上,宇文所安展现了其精湛的翻译技巧。“独睡南床月”中“南床”本指的是南面的窗子。在处理此处的细节问题上,宇文所安英译为“moon in south window”,这是遵循了忠实于原文意义的翻译原则。也从侧面肯定了翻译伦理中再现伦理的重要作用。
在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译者可以只追求与原文作品的一致性,而忽略其他的伦理因素。也就是说再现伦理并不是万能的翻译原则。伦理的再现模式在指导译者不断的追求完美的源语和目的语一致的同时,也会因为译文没有变通而显得过于死板。因忽略了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语言习惯,往往译入语读者不知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此点上宇文所安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仍以李贺的英译诗为例。宇文所安在翻译《秦王饮酒》时,诗中有几句原句是“黄鹅跌舞千年觥”,其本义是形容官宦宫女翩翩起舞,共同举杯祝贺千岁大寿的情景。译者将“千年觥”译为“the goblet’s thousand-year health”。显然这不是一个让人可以一读即懂的翻译。也就没有遵循再现的伦理原则。
四、结语
翻译的伦理转向给近些年翻译研究死气沉沉的研究现状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在再现伦理指导下的翻译活动,就是要保留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不去融合其差异,而是尽量的展现其与众不同之处,促进不同文化间的顺畅交流,进而丰富不同语言环境。宇文所安作为新时期研究伦理对翻译影响中比较著名的翻译家,在其对中国古典文化翻译的研究中,一直秉承着融入而非同化的文化传播理念,要想传播本国的文化,就必须在翻译过程中不断的将本我真实的反映到译入语环境中去,使译入语得到丰富的同时传播了源语文化。中国的古典诗歌也是其中之一,因其在世界文学界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古典诗歌的翻译就必须兼备中国性和世界性。在其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宇文所安主要应用了翻译伦理中的再现伦理来进行翻译操作,但同时也兼顾其他四种伦理模式。任何一个译者,其译文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译者本身伦理的局限性,宇文所安的译文虽不能称之为完美,却在权衡多种伦理的基础上,达到了原诗的最佳翻译状态。
参考文献:
①BassnettSusan,Andre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and Culture.London &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1990
②LewisPhilipE.Themeasureoftranslationeffects. 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London & NewYork:Routledge,2000
③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④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⑤王大智.“翻译伦理”概念视听[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⑥申连云.尊重差异———当代翻译的伦理观[J].中国翻译.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