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者至关重要,其素质不一样,整个团队的状态就不一样。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团队,不一样的领导来做结果大不相同。
很多人认为基层只需要执行,不需要领导力。其实,基层领导更需要在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上多下工夫,围绕目标更好的动员、组织、指挥团队,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
从脱贫攻坚实践来看,驻村工作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将干部群众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造就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组织人力条件。
预见不足,
有“成效”没“成果”
在扶贫中,一省直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开展蔬菜种植,投资兴建了高标准钢架大棚。技术引进来了,大棚里种植的蔬菜也长出来了,但错过了腊月销售旺季的最佳“档期”。
“错过了太阳就不要再错过月亮”,2018年新春过后,工作队本应立即到市县进行拜访但没有做,拖到多天后才姗姗去村里。这时蔬菜长势“喜人”,产量也很高,但问题是销路何在?产业扶贫好像很有“成效”,但并没有产生实质效益。
因为时间不等人,机会稍纵即逝。如不能销售出去,这些蔬菜很快就会腐烂,而且还会影响下一茬蔬菜的成长与收益。虽经努力,各有关方面帮助采购挽回了一点损失,但还是非常被动,紧张不已。总体结果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白忙一场。
为什么没有“预见力”,一定到火烧眉毛、事到临头再去做这些工作?若提前布局哪会有这些问题?这是典型的领导不力。
由省市县有关单位或部门派驻工作队到对口帮扶村开展扶贫,要取得成效,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甚至指导。需要集思广益,需要拜访省市县有关部门深入了解政策,获取经验办法,征求意见建议,需要提前联络本地或外地有关企业布局销路,等等。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如开展蔬菜种植,就应对蔬菜种植产业有深入掌握,不仅是产业本身,对运作推动蔬菜种植产业项目申报、落地等整个流程都要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驾驭产业扶贫工作的能力。
一些工作队做得不好,主要原因就是预见性不足,没有把这些准备工作提前做好,特别是工作队长认识不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种做法是“放空炮”,认为等到“有成效”了再去拜访协调不迟。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工作队有没有能力“独自”去取得“成效”。即使取得了“成效”,也不见得就有“成果”。
[点评]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应该建立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说过,“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什么叫“预见”?就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将来的普遍意义”,而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领导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未雨绸缪。在谋划工作时就“应该计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工作是不利的。
意志不坚,如何打胜仗
有些工作队队长对扶贫攻坚工作认识不足,以为驻村扶贫不过是到村里“待上”几年,完成一些“面上”的工作。工作开展缺少“创造性”“主动性”,造成对待工作“推”“拖”“糊”。
比如,对村民的一些诸如修桥修路的要求首先是“推”,竭力撇清这不是工作队的事情;对一些应当开展的工作如跑销路跑市场首先是“拖”,往往丧失先机,导致被动;对待走访等工作首先是“糊”,浮光掠影、敷衍了事,不仅不能得到村民理解支持,反而招致反感。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是会相互感染和传递的,作为工作队长的这种状态不仅影响整个团队的情绪和信心,也会给群众极其负面的观感,不仅无法把工作搞好,带领大家脱贫攻坚,而且还会影响单位甚至党和政府的威信。
工作队就是因为“困难”和“问题”而生,就是来直面困难问题,解决困难问题的。正是因为有困难、有问题,组织上才派出工作队。面对困难和问题就情绪低沉,就自动退缩、消极避战怎么能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这不仅是不称职的领导,就是用一般老百姓眼光来看也不是一个值得信赖、有干劲的人。
[点评]
既然要去领导,那就具备超越一般人的能力,首先要有超越一般人的意志和信念。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最根本的就是党的领袖们对事业有必胜的信念,对目标实现具有坚定的意志。领导者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恒久的信心。如果一个领导者整天唉声叹气、畏首畏尾、缩手缩脚,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就摇头叹息,他所在团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领导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特别是在基层,领导者至关重要,其素質不一样,整个团队的状态就不一样。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团队,不一样的领导来做结果大不相同。一只老虎率领的羊群照样威猛异常,相反,一只山羊带领一群老虎不会有战斗力。指挥员素质不高,士兵素质再好,也难以打胜仗。
时间给予我们最严峻的磨练,也给予最高的奖赏。大时代为大作为准备了条件与舞台,驻村扶贫是历史赐予的成长良机,应当抓住它,而不是让其白白流失。
(作者为安徽省民委(宗教局)驻霍邱县王截流乡马村扶贫专干)
很多人认为基层只需要执行,不需要领导力。其实,基层领导更需要在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上多下工夫,围绕目标更好的动员、组织、指挥团队,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务。
从脱贫攻坚实践来看,驻村工作队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将干部群众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造就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组织人力条件。
预见不足,
有“成效”没“成果”
在扶贫中,一省直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开展蔬菜种植,投资兴建了高标准钢架大棚。技术引进来了,大棚里种植的蔬菜也长出来了,但错过了腊月销售旺季的最佳“档期”。
“错过了太阳就不要再错过月亮”,2018年新春过后,工作队本应立即到市县进行拜访但没有做,拖到多天后才姗姗去村里。这时蔬菜长势“喜人”,产量也很高,但问题是销路何在?产业扶贫好像很有“成效”,但并没有产生实质效益。
因为时间不等人,机会稍纵即逝。如不能销售出去,这些蔬菜很快就会腐烂,而且还会影响下一茬蔬菜的成长与收益。虽经努力,各有关方面帮助采购挽回了一点损失,但还是非常被动,紧张不已。总体结果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白忙一场。
为什么没有“预见力”,一定到火烧眉毛、事到临头再去做这些工作?若提前布局哪会有这些问题?这是典型的领导不力。
由省市县有关单位或部门派驻工作队到对口帮扶村开展扶贫,要取得成效,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甚至指导。需要集思广益,需要拜访省市县有关部门深入了解政策,获取经验办法,征求意见建议,需要提前联络本地或外地有关企业布局销路,等等。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如开展蔬菜种植,就应对蔬菜种植产业有深入掌握,不仅是产业本身,对运作推动蔬菜种植产业项目申报、落地等整个流程都要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驾驭产业扶贫工作的能力。
一些工作队做得不好,主要原因就是预见性不足,没有把这些准备工作提前做好,特别是工作队长认识不到这些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种做法是“放空炮”,认为等到“有成效”了再去拜访协调不迟。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工作队有没有能力“独自”去取得“成效”。即使取得了“成效”,也不见得就有“成果”。
[点评]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应该建立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说过,“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什么叫“预见”?就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将来的普遍意义”,而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领导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未雨绸缪。在谋划工作时就“应该计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工作是不利的。
意志不坚,如何打胜仗
有些工作队队长对扶贫攻坚工作认识不足,以为驻村扶贫不过是到村里“待上”几年,完成一些“面上”的工作。工作开展缺少“创造性”“主动性”,造成对待工作“推”“拖”“糊”。
比如,对村民的一些诸如修桥修路的要求首先是“推”,竭力撇清这不是工作队的事情;对一些应当开展的工作如跑销路跑市场首先是“拖”,往往丧失先机,导致被动;对待走访等工作首先是“糊”,浮光掠影、敷衍了事,不仅不能得到村民理解支持,反而招致反感。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是会相互感染和传递的,作为工作队长的这种状态不仅影响整个团队的情绪和信心,也会给群众极其负面的观感,不仅无法把工作搞好,带领大家脱贫攻坚,而且还会影响单位甚至党和政府的威信。
工作队就是因为“困难”和“问题”而生,就是来直面困难问题,解决困难问题的。正是因为有困难、有问题,组织上才派出工作队。面对困难和问题就情绪低沉,就自动退缩、消极避战怎么能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这不仅是不称职的领导,就是用一般老百姓眼光来看也不是一个值得信赖、有干劲的人。
[点评]
既然要去领导,那就具备超越一般人的能力,首先要有超越一般人的意志和信念。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最根本的就是党的领袖们对事业有必胜的信念,对目标实现具有坚定的意志。领导者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恒久的信心。如果一个领导者整天唉声叹气、畏首畏尾、缩手缩脚,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就摇头叹息,他所在团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领导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特别是在基层,领导者至关重要,其素質不一样,整个团队的状态就不一样。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团队,不一样的领导来做结果大不相同。一只老虎率领的羊群照样威猛异常,相反,一只山羊带领一群老虎不会有战斗力。指挥员素质不高,士兵素质再好,也难以打胜仗。
时间给予我们最严峻的磨练,也给予最高的奖赏。大时代为大作为准备了条件与舞台,驻村扶贫是历史赐予的成长良机,应当抓住它,而不是让其白白流失。
(作者为安徽省民委(宗教局)驻霍邱县王截流乡马村扶贫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