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更加倡导学以致用。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真正地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不断地提高应用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最终的教育效果持续、不断提高。至此,目前,在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从小抓起,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让理想当中的教育效果得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数学的思维和眼光来对生活当中的数学信息和数据进行捕捉,并能够加强对于知识的有效运用,达到理想当中的内化效果。至此,目前,教师一定要基于课程实践不断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对知识加大语用,带动学生的数学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持续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所谓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用数学的思维眼光和方式对社会中的和数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去分析、思考、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加强知识理解,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科学精神的有效树立。所以,在当前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多措并举,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在应用意识及能力方面得到加强,带动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满足课标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从学生当前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设置更多应用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够實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在日常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改和新课标的要求,也有助于素质教育在课程当中的落实,达到理想当中的教育开展成效。
(二)实现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只是以简单机械模仿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比较浅层次的,对于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激发也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对于数学知识来说,知识本身就源自生活、应用生活。至此,借助在课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知识运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就有助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学习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夯实,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达到理想当中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展现教师作用,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起到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同时一言一行都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师首先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这样才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带给学生一定的带动和影响,促使理想的课程实践得以运用。譬如,在对“平均数”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就可以站在应用的角度下对各项活动进行设计。比如在课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找寻各种各样的数字,感受到生活当中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例如红领巾环保小队在风景区捡矿泉水瓶等。而在相关情境中探究完平均数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一组信息进行呈现,并尝试着算出平均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深化应用意识和能力,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对知识加强理解和掌握,也能够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知识是来自生活、归于生活的,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数学教学的开展才有意义。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带领学生对知识敢于应用,积极钻研。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在知识运用意识及能力方面的提高,带动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得以进步。譬如,在对“方向”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在实际生活当中对方向进行辨别的情境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即使是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也要对方向进行辨别。因此,解决方位问题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知识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结合知识经验来对方位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对知识快速掌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真正的让教学的开展一举数得,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三)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比较强的,并且在探索新奇事物时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积极引入操作,促使教学得以开展。譬如,在讲授“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实践课程当中就可以播放一段十字路口一分钟之内车辆行驶的视频,这样的场景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接着再引导学生对统计当中的图表绘制及统计技巧进行掌握。在这之后,教师就应该注重环境及氛围的构建,使得学生贴合实际选取统计主题,获取数据、绘制图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数据分析以及数学应用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为学生后续深刻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行任务驱动,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展现自己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有意识、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加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明确方向,促使最终的应用水平及效果持续提高。譬如,在对“认识圆”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就可以将套圈游戏引入进来,这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引出“圆”的概念,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什么站成圆形比站成一条线更加公平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并能够在后续探索的过程当中积极地参与。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对学生引导:“每一位同学到奖品的距离是怎样的?”,教师就可以趁机传授画圆方法,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实和亲切进行感受。这样就可以真正让学生喜爱数学,爱上数学,能够在数学探究当中产生更多的乐趣。 (五)设置开放习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开放性习题的构建。应该保障学生的解题答案和环境有着较强的多样性和宽松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例如,在讲解“组合图形面积”这一知识点过程当中,在应用题解题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设置习题。比如:“现在有一个小区,花园共长20m,宽12m。假如想在花园中铺上草坪,并且铺设宽为两米的两条石子路。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进行设计呢?能否得到草坪当前的实际面积?”对于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当中先自主分析,再合作交流,最终以小组探讨的方式实现思想的组合和优化,共同展现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以致用,不断的反思、总结、争议和合作交流,达到理想当中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
(六)增强课外实践,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为了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能力及意识方面得以更高层次的锻炼,在实践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拓展课外的实践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的实现。例如,在学习“小数”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到商场上对各类商品的标注价格進行了解,并可以尝试着读出商品价格。在学习完面积单位“1”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公园中玩,对一平方千米的面积进行感受,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参考对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懂得实际生活当中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并且能够在无形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的积极进取,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让理想当中的最佳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课程实践当中,教师持续对学生实际知识的运用意识及能力加大培育是至关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重视的。这样可以真正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价值、意义,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促使最佳课程效果得到实现。至此,在教学实践当中,针对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展现作用、密切联系生活、鼓励动手实践、实践任务驱动、设置开放习题、增强课外实践。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高,达到理想当中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惠敏.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92-93.
[2]陈珩.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才智,2019,(28):102.
[3]张玉芳.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观察,2019,8(29):75-76.
[4]解中红.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探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7):132-13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市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JYKT-19090)】
【关键词】小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数学的思维和眼光来对生活当中的数学信息和数据进行捕捉,并能够加强对于知识的有效运用,达到理想当中的内化效果。至此,目前,教师一定要基于课程实践不断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对知识加大语用,带动学生的数学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持续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所谓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是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用数学的思维眼光和方式对社会中的和数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去分析、思考、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加强知识理解,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科学精神的有效树立。所以,在当前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多措并举,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在应用意识及能力方面得到加强,带动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满足课标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从学生当前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设置更多应用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够實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所以,在日常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改和新课标的要求,也有助于素质教育在课程当中的落实,达到理想当中的教育开展成效。
(二)实现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只是以简单机械模仿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比较浅层次的,对于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激发也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对于数学知识来说,知识本身就源自生活、应用生活。至此,借助在课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知识运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就有助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学习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夯实,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达到理想当中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展现教师作用,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起到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同时一言一行都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师首先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这样才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带给学生一定的带动和影响,促使理想的课程实践得以运用。譬如,在对“平均数”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就可以站在应用的角度下对各项活动进行设计。比如在课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找寻各种各样的数字,感受到生活当中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例如红领巾环保小队在风景区捡矿泉水瓶等。而在相关情境中探究完平均数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一组信息进行呈现,并尝试着算出平均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深化应用意识和能力,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对知识加强理解和掌握,也能够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知识是来自生活、归于生活的,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数学教学的开展才有意义。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带领学生对知识敢于应用,积极钻研。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使学生在知识运用意识及能力方面的提高,带动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得以进步。譬如,在对“方向”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在实际生活当中对方向进行辨别的情境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即使是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也要对方向进行辨别。因此,解决方位问题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知识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结合知识经验来对方位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对知识快速掌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真正的让教学的开展一举数得,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三)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比较强的,并且在探索新奇事物时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积极引入操作,促使教学得以开展。譬如,在讲授“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实践课程当中就可以播放一段十字路口一分钟之内车辆行驶的视频,这样的场景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接着再引导学生对统计当中的图表绘制及统计技巧进行掌握。在这之后,教师就应该注重环境及氛围的构建,使得学生贴合实际选取统计主题,获取数据、绘制图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数据分析以及数学应用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为学生后续深刻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行任务驱动,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展现自己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有意识、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加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明确方向,促使最终的应用水平及效果持续提高。譬如,在对“认识圆”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就可以将套圈游戏引入进来,这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引出“圆”的概念,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什么站成圆形比站成一条线更加公平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并能够在后续探索的过程当中积极地参与。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对学生引导:“每一位同学到奖品的距离是怎样的?”,教师就可以趁机传授画圆方法,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实和亲切进行感受。这样就可以真正让学生喜爱数学,爱上数学,能够在数学探究当中产生更多的乐趣。 (五)设置开放习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开放性习题的构建。应该保障学生的解题答案和环境有着较强的多样性和宽松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例如,在讲解“组合图形面积”这一知识点过程当中,在应用题解题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设置习题。比如:“现在有一个小区,花园共长20m,宽12m。假如想在花园中铺上草坪,并且铺设宽为两米的两条石子路。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进行设计呢?能否得到草坪当前的实际面积?”对于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当中先自主分析,再合作交流,最终以小组探讨的方式实现思想的组合和优化,共同展现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以致用,不断的反思、总结、争议和合作交流,达到理想当中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
(六)增强课外实践,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为了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能力及意识方面得以更高层次的锻炼,在实践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的拓展课外的实践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的实现。例如,在学习“小数”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到商场上对各类商品的标注价格進行了解,并可以尝试着读出商品价格。在学习完面积单位“1”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公园中玩,对一平方千米的面积进行感受,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参考对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懂得实际生活当中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并且能够在无形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的积极进取,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让理想当中的最佳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课程实践当中,教师持续对学生实际知识的运用意识及能力加大培育是至关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重视的。这样可以真正的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价值、意义,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促使最佳课程效果得到实现。至此,在教学实践当中,针对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展现作用、密切联系生活、鼓励动手实践、实践任务驱动、设置开放习题、增强课外实践。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高,达到理想当中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惠敏.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92-93.
[2]陈珩.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才智,2019,(28):102.
[3]张玉芳.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观察,2019,8(29):75-76.
[4]解中红.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探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7):132-13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市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JYKT-1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