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中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开始明显地分化和淡化是一个老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心理、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等环节寻求兴趣分化的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又可推而广之的“1342模式”有效应对中年级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淡化。
【关键词】美术兴趣;兴趣拐点;“1342模式”
一、美术兴趣的淡化现象
兴趣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低年段的孩子们总是爱写爱画,表现出对美术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但从三年级开始,虽有些同学保持着热情和兴趣,但有不少同学慢慢地不那么爱画了,兴趣也开始淡化了。这种现象并不是新问题,国内外不乏专家学者和美术教育同行研究过,但似乎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应对策略,于是乎中年级美术兴趣分化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可怕的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也就慢慢接受这样的现实,并没有积极寻求良策,而是听之任之,变成“顺其自然”了。
大美育教育时代的到来,新课标对美术教育的新要求,都让我们一线的美术工作者不得不积极思考在教育中遇到的难题,不得不去探索其成因与寻求相应的对策。
二、美术兴趣淡化的成因
对于美术兴趣的淡化,甚至于丧失的成因,从应试教育到师资、课程标准的设置等,各专家学者有不少的理论和探究,洋洋洒洒不下万言,但均未达成共识,的确成因不是单一的,这是一个综合问题。因而我们试从前线教学现状去入手分析,寻求成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简单分析低年段孩子特别喜欢涂涂画画,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孩子们在拿起画笔时,心中是愉悦的,当线条、色彩在他们稚嫩的手下变成一幅幅自由的画面时,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快乐。家长们同样欣喜,一条简单的线、一块单一色块,在家长们心中都如大师之作,家长欣喜、鼓励,并发自内心地赞美。从中我们看到,孩子的兴趣源于无拘无束的表达,没有对错,只要画就快乐,家长的评价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只要孩子们画,家长们就给予满分!正是这两点,孩子们就保持了对美术强烈的兴趣和爱好!
但是这种快乐的兴趣,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出现了危机因子。
这个危机首先是来自孩子们自身的发现,随着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开始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他们想尝试表现所见所想,但事与愿违,画面出来后,达不到自己的所想所要,失落感油然而生!越到高年级,孩子们的这种意识就会越强烈,以至于干脆不愿意动笔了!大多家长对画画的评价就只一个标准:像不像。也正因这个“像不像”标准,再次给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打击!突然家长们发现,孩子原来不是学习美术的料,美术对升学似乎不重要,因而不如遗弃!到这时,对美术的兴趣不但是淡化的问题,而是失去兴趣了。
当然,仍有部分孩子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我们进行了调查。主要有几项原因,自我评价优秀和被肯定是重要的主客观原因之一,参加课外美术辅导或学校美术组的同学占了对美术有兴趣总人数的81%,从而又得出参与课外美术学习与活动是重要的客观成因之一。
我们承认,出现兴趣拐点的成因是个综合问题,危机因子还包括美术教育的观念、美术课标的理解、师生教学水平、地域差和教学资源与环境等都会对孩子们学习美术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构建出“1342模式”,在课内外有效应对兴趣的分化。
三、构建“1342模式”应对美术兴趣的淡化
模式,是事物的样本,是事件的程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而“1342模式”是落实一个意识、三个原则、四个方法和二个促进去应对兴趣淡化问题的方法论。
1. 一个意识转变
在大美育的时代下,艺术教育是以学科为载体,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教育的价值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只有当这意识从简单的美术技能习得转化为对美术育人的功能,美育才会得到体现与升华,应对兴趣的拐点策略也就有了思想基础。要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是美术老师参加新课标专项培训,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以及在校园网和微信群给家长一封公开信等形式对他们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改变。
2. 教学三个原则
在教学上要保持三个原则:一是轻松原则,二是趣味原则,三是自主原则。
轻松原则,就是师生建立平等关系,没有高高在上的教师,没有所谓的优差生区分,美术课是一起进行美的体验,没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没有课后负担,轻技法重过程,多元评价,一句话,就让学生在课内外没有压力。
趣味原则,是指美术课要有趣,从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保持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如五年级学习平行透视的原理和表现一课中,直观的课件导入,动画展演的立体画法全过程等,让学生们倍感兴趣,原本感觉枯燥无味的平面透视变得可亲,简易!
自主原则,放下教师的指挥棒,以学生为主体,我的作品我做主!表现形式不拘一格,表现内容也不应单一,如画《风来了雨来了》,为避免“千人一面”,提供各种视觉提示、体验提示、场景提示,由学生小组选定自己喜爱的不同的场景和不同表现形式,画出对风和雨的自我感受,教学效果非常棒!
3. 四个评价方法
新课标指出:“对美术作业的评价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和“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我们设定了以下四个评价法则以保持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多元化评价方法,首先是改变单一的教师简单粗暴的“ABCD”评价,因为冰冷的代号A或D等,只代表了好与差,学生不明白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而多样化评价标准是以自评、互评、师评,从立意、画面、色彩、创新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学生能很好地参与作业的评价环节,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二是线性有效评价方法,作业的评价,不总是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批改,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在作业完成后等环节给予评价,还在一学期或半学期作业归总评价,整个评价在时间上不停于一个点上,而是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这样不但会让学生保持对美术作品的关注度,提高审美能力,还会增强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是分层量化评价方法,按四个不同的美术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制定评价量表。给出明确的量化指标,如完成作业、构图、色彩、造型、创新等方面明确指引评价。这对于学生自评和互评有了评价的方法和准则,评价不至于空洞,大大提高了作业评价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让评价变成了学习美术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是宽容性评价法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与认知和表现差异,教师应保持一个宽容的态度,以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对待学生的作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快乐地享受美术作业本身带来的愉悦而更喜欢美术。
4. 二个课外促进
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应有相应的课外推进机制,首先是展示促进,让学生的作品在美术课堂、校园展墙和各专题画展上展示,让同学们有相互学习的机会、有认可感和荣誉感,这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措施。二是社团与培训促进,学校的美术社团的开展与校外美术机构的培训班,为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美术的广阔天地,让喜爱美术和有特长的学生水平不断提升,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推动学校整体美术教育的提高。
实践证明,“1342模式”能有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有效地应对中、高年级学生出现兴趣淡化的拐点。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大根.创造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7(O5).
[4]施卫.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J].当代小书画家,2004(02).
[5]姜涛.教学模式的建模与用模[J].广东教育,2007(07
【关键词】美术兴趣;兴趣拐点;“1342模式”
一、美术兴趣的淡化现象
兴趣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低年段的孩子们总是爱写爱画,表现出对美术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但从三年级开始,虽有些同学保持着热情和兴趣,但有不少同学慢慢地不那么爱画了,兴趣也开始淡化了。这种现象并不是新问题,国内外不乏专家学者和美术教育同行研究过,但似乎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应对策略,于是乎中年级美术兴趣分化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可怕的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也就慢慢接受这样的现实,并没有积极寻求良策,而是听之任之,变成“顺其自然”了。
大美育教育时代的到来,新课标对美术教育的新要求,都让我们一线的美术工作者不得不积极思考在教育中遇到的难题,不得不去探索其成因与寻求相应的对策。
二、美术兴趣淡化的成因
对于美术兴趣的淡化,甚至于丧失的成因,从应试教育到师资、课程标准的设置等,各专家学者有不少的理论和探究,洋洋洒洒不下万言,但均未达成共识,的确成因不是单一的,这是一个综合问题。因而我们试从前线教学现状去入手分析,寻求成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简单分析低年段孩子特别喜欢涂涂画画,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孩子们在拿起画笔时,心中是愉悦的,当线条、色彩在他们稚嫩的手下变成一幅幅自由的画面时,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快乐。家长们同样欣喜,一条简单的线、一块单一色块,在家长们心中都如大师之作,家长欣喜、鼓励,并发自内心地赞美。从中我们看到,孩子的兴趣源于无拘无束的表达,没有对错,只要画就快乐,家长的评价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只要孩子们画,家长们就给予满分!正是这两点,孩子们就保持了对美术强烈的兴趣和爱好!
但是这种快乐的兴趣,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出现了危机因子。
这个危机首先是来自孩子们自身的发现,随着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开始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他们想尝试表现所见所想,但事与愿违,画面出来后,达不到自己的所想所要,失落感油然而生!越到高年级,孩子们的这种意识就会越强烈,以至于干脆不愿意动笔了!大多家长对画画的评价就只一个标准:像不像。也正因这个“像不像”标准,再次给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打击!突然家长们发现,孩子原来不是学习美术的料,美术对升学似乎不重要,因而不如遗弃!到这时,对美术的兴趣不但是淡化的问题,而是失去兴趣了。
当然,仍有部分孩子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我们进行了调查。主要有几项原因,自我评价优秀和被肯定是重要的主客观原因之一,参加课外美术辅导或学校美术组的同学占了对美术有兴趣总人数的81%,从而又得出参与课外美术学习与活动是重要的客观成因之一。
我们承认,出现兴趣拐点的成因是个综合问题,危机因子还包括美术教育的观念、美术课标的理解、师生教学水平、地域差和教学资源与环境等都会对孩子们学习美术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构建出“1342模式”,在课内外有效应对兴趣的分化。
三、构建“1342模式”应对美术兴趣的淡化
模式,是事物的样本,是事件的程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而“1342模式”是落实一个意识、三个原则、四个方法和二个促进去应对兴趣淡化问题的方法论。
1. 一个意识转变
在大美育的时代下,艺术教育是以学科为载体,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教育的价值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只有当这意识从简单的美术技能习得转化为对美术育人的功能,美育才会得到体现与升华,应对兴趣的拐点策略也就有了思想基础。要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是美术老师参加新课标专项培训,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以及在校园网和微信群给家长一封公开信等形式对他们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改变。
2. 教学三个原则
在教学上要保持三个原则:一是轻松原则,二是趣味原则,三是自主原则。
轻松原则,就是师生建立平等关系,没有高高在上的教师,没有所谓的优差生区分,美术课是一起进行美的体验,没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没有课后负担,轻技法重过程,多元评价,一句话,就让学生在课内外没有压力。
趣味原则,是指美术课要有趣,从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保持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如五年级学习平行透视的原理和表现一课中,直观的课件导入,动画展演的立体画法全过程等,让学生们倍感兴趣,原本感觉枯燥无味的平面透视变得可亲,简易!
自主原则,放下教师的指挥棒,以学生为主体,我的作品我做主!表现形式不拘一格,表现内容也不应单一,如画《风来了雨来了》,为避免“千人一面”,提供各种视觉提示、体验提示、场景提示,由学生小组选定自己喜爱的不同的场景和不同表现形式,画出对风和雨的自我感受,教学效果非常棒!
3. 四个评价方法
新课标指出:“对美术作业的评价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和“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我们设定了以下四个评价法则以保持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多元化评价方法,首先是改变单一的教师简单粗暴的“ABCD”评价,因为冰冷的代号A或D等,只代表了好与差,学生不明白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而多样化评价标准是以自评、互评、师评,从立意、画面、色彩、创新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学生能很好地参与作业的评价环节,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二是线性有效评价方法,作业的评价,不总是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批改,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在作业完成后等环节给予评价,还在一学期或半学期作业归总评价,整个评价在时间上不停于一个点上,而是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这样不但会让学生保持对美术作品的关注度,提高审美能力,还会增强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是分层量化评价方法,按四个不同的美术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制定评价量表。给出明确的量化指标,如完成作业、构图、色彩、造型、创新等方面明确指引评价。这对于学生自评和互评有了评价的方法和准则,评价不至于空洞,大大提高了作业评价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让评价变成了学习美术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是宽容性评价法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与认知和表现差异,教师应保持一个宽容的态度,以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对待学生的作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快乐地享受美术作业本身带来的愉悦而更喜欢美术。
4. 二个课外促进
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应有相应的课外推进机制,首先是展示促进,让学生的作品在美术课堂、校园展墙和各专题画展上展示,让同学们有相互学习的机会、有认可感和荣誉感,这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措施。二是社团与培训促进,学校的美术社团的开展与校外美术机构的培训班,为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美术的广阔天地,让喜爱美术和有特长的学生水平不断提升,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推动学校整体美术教育的提高。
实践证明,“1342模式”能有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有效地应对中、高年级学生出现兴趣淡化的拐点。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大根.创造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7(O5).
[4]施卫.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J].当代小书画家,2004(02).
[5]姜涛.教学模式的建模与用模[J].广东教育,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