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理应在教学中加以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导语进行渗透,可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教学的分析中渗透,可引导学生思维;在改善课堂教学总结中渗透,可提高概括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可使文章美起来。总之,学习对联,不仅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其文学审美品味。
  【关键词】对联;语文教学;渗透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也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者,关注对联在教学中的渗透,也是理所当然的。
  再从高考的情况来看,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四套试题之中,都创造性地设置了一个对联题的考查,应该说,题目是不难的。但是,从公布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对对子的能力还相当浅薄,失分严重。究起原因:或许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从来就没有讲过什么是对联,当然,同学们对写对联就更陌生了。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联知识领域里是个空白,这么美丽的一朵奇葩,学生却不会欣赏,可见,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渗透呢?以下谈谈我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导语进行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促织》这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然后说,大家谈谈这副对联,它的意思是赞扬谁,是称颂哪部作品呢?接着,我就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了解蒲松龄,了解《聊斋志异》的兴趣中去,进而自然地将他们引导到学习《促织》这篇文章上来了。
  又如教《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这两篇古诗文之时,我是采用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的方法来施教的。在上课之前,我也是先把联句抄写在黑板上:“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而后说:“这副对联的上句正是对岳阳楼和醉翁亭自然美景的概括,接下來就让我们走近岳阳楼和醉翁亭,领略两篇文章所写的美景的相同与不同,体会两位作者表达的情感差异吧。”
  还有,在教《梅花岭记》可用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来导入,教《<呐喊>自序》又可用对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来导入,教《简笔与繁笔》可引对联“简可胜繁、繁可胜简、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繁简得当;长能超短、短能超长、宜长便长、宜短便短、长短相宜”来导入……总的来说,只要导入适当得体,它既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又能从对联渗透中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把握学习对联的方法。
  
  二、在语文教学的分析中渗透,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
  
  在教《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第一节课的认知,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后,在第二节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我提出了以“生”、“死”分别为上、下联句的第一个字,写一副概括刘和珍人物形象的对联来。我布置的这个作业,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于是,收集起来的联句很多,大都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刘和珍君的评价。如“生作国家俊杰,死为民族鬼雄”、“生是谦和微笑,死能无畏从容”、“生为自由光明磊落,死争平等浩气凛然”、“生为国家死,死期民族生”……从这些联句中,可见学生的思维大大地得到激发,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又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真谛。
  在教《荷塘月色》一课时,我引“月色荷塘,荷塘月色,此夜朦胧素淡;思乡怀古,怀古思乡,经年苦闷哀愁”来让学生把握文中的景与情。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我用“凭智勇,完璧归赵,使不辱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能屈伸,袒肉负荆,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为“引子”,分析了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在分析《雷雨》一剧时,我指出文章写鲁侍萍在被凌辱、爱情被欺骗后所作的回应,表达了鲁侍萍的觉醒,撕掉了周朴园给她的支票,表现了她对周朴园不存任何幻想,这正是对联诗句所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刻涵义。这样一讲,学生的领会颇深,既对诗句的含义理解更透彻,又把对联言简意深的特点展示了出来。的确,在文章分析中,对联的渗透确实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对激发学生思维,分析文章,发掘主题,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总结中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高二下学期语文课文小说单元教完之时,我用一节课要求学生对各篇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各写出一副综合性的对联对这篇文章进行总结,特别注意体现特色、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中心。这个作业布置下去,许多同学都能针对老师的要求去撰写,上交之后师生共同品评、修改、鉴赏。例如,写《祝福》的有:“软刀子,后背前胸,狠捅祥林嫂;伪道学,改头换面,谨防鲁四爷”,“善画眼睛,勾勒几笔灵魂现;巧批礼教,塑造众人形象真”。写《药》的有:“人血馒头欲治痨,怎奈民愚昧;清朝战士图活众,哪知国衰微”。写《边城》的有:“古朴湘西长卷画,清纯翠女散文诗”。写《陈奂生进城》的有:“宜想奂生,城乡你我,影子时时晃;堪歌吴楚,官长勤廉,仆人处处忙”。写《荷花淀》的有:“荷花香溢水生嫂,炮火烟弥巾帼姿”。写《林黛玉进贾府》的有:“语言极有味,肖像最传神”。写《项链》的有:“一夜虚荣栽苦果,十年窘迫误人生”。写《失街亭》的有:“法理人情宜权重,运筹帷幄亦失蹄”,“三哭三笑描个性,一攻一退系全局”。写《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有:“除旧布新,你我别装套子;安人健己,身心莫背软绳”。写《窦娥冤》的有:“民女蒙冤感天动地,曲词书愤问帝斥君”。写《雷雨》的有:“当年海上惊雷雨,此日心中涌浪涛”。写《茶馆》的有:“茶馆兴衰明历史,台词精彩味人情”……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好的联句不胜枚举。这一课堂上得极富情趣。学生们的语文概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应对了古语之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中对联的渗透,真令人收获不浅。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可以让学生的习作美起来
  
  其渗透方法有几种:一是把对联切入在文章的开头,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对文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开头的文字语言亮丽起来。这里我举课文《事事关心》一文为范例。《事事关心》的开头先引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切入到怎样做到“事事关心”的中心来。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开头有个合适的联句切入,那也是很好的。于是,我们班级的学生在作文《选择和谐》一文中有人这样开头:“‘社会和谐山川同乐,国家昌盛百姓齐心’。徘徊在生与死之间,踌躇于明与暗之中,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有人选择暗……要真正源于山川美丽、家国昌盛的一种内在精神血脉,那我选择和谐”。文章开头引用对联,其实暗暗点明中心,指出了作者选择和谐的原因。还有一次,写以“清廉”为话题的作文,有位学生引用对联“清正为官万里江山披锦绣,廉明执政千秋事业铸辉煌”;写以“立志”和“理想”为话题的作文,学生用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二是在文章内容之中,也可引用对联使文章的语言亮丽起来。如在举例阐述某个论点之后,引用名句和对联进一步来说理阐述也是很好的。在以“逆境出人才”的话题作文当中,一位学生举了一些例子阐明了逆境出人才的事实之后,自然地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副名对来强调论点。我还引导学生,还有许多对联都可以作为论证而引用,关键的是要引得适时、适处,也就是恰到好处。就是记叙文也可引用,一位学生写《回故乡》的文章,内容中写了家庭团圆,海外同胞相聚,他引用了对联“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普照;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半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当时家庭大团圆的情景。三是在文章的结尾处,若引用对联来收束全文,也是非常好的。如《说谦虚》一文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联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更有力地点明了《说谦虚》一文的中心,起了再次强调的作用。又如写话题作文《和睦与协作》,学生在习作的结尾引用了唐诗中的联句,也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在其结尾写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我们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共建和谐,那么为了我们的共同事业,都会心像灵犀那般相通,我们的事业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其实,对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领域是很广阔的。只要我们对对联有深厚感情,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沉甸甸的责任感,那么也必定会很好地把对联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喜悦。
其他文献
作为中小学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却颇令人感到意外地走到了“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事实上,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课程的基础性、重要性、独特性日
<正>根据新课程理念,笔者探索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把探究性学习渗透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念奴娇&#183;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研究者甚众,教师在鉴赏本词的主题思想时,往往会将本词与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苏轼被贬后的
一代词宗苏轼写下的传世名作《念奴娇&#183;赤壁怀古》,不可谓不是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雄奇景色,同时兼怀古人,仿佛是由远景、
《语文课程标准》(七---九年级)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如果说
诗歌对学生的审美、表达等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目前的诗歌教学近乎荒芜。令人沮丧。我们要客观认识诗歌教学的教化、审美、纯粹语言等功能,努力找寻合理的诗歌教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指向,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以期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