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喜新奇、富幻想,而童话顺应儿童天性,符合儿童生长特点。经典的童话作品能丰富儿童的阅读体验,拓展儿童的知识视野,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童话之美,美在语言的生动传神,美在句式的规范整齐,美在体裁的丰富多样,美在傳神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童心、顺应童性、激发童趣、开启童智,带领儿童深入文本,品味童话之美,让儿童接受美的熏陶、美的激励。
一、表演讨论,感知形象美
童话的语言浅显、形象、生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教师要以儿童的口吻开展对话,在表演、讨论中感知作品塑造的童话形象。
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文时,教师让学生以动物的语气说话,感受“虎之威”“狐之猾”。教师先让学生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几个词语分别贴在狐狸和老虎的图下,再让学生读一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随后,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老虎、狐狸、百兽,感受童话塑造的动物形象。
再如,在学习《北风和小鱼》时,教师让学生模拟北风的呼呼声,感受北风的威力,体味形象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讨论“它向草地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落了叶”,感受北风的“得意”,读读这个词,并带上得意的表情。教师让学生找出小鱼不怕北风的句子,把小鱼勇敢的样子读出来。学生在读中读出了北风狂妄、愚蠢的形象,读出了小鱼聪明、勇敢的形象,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
二、比较分析,学会分辨美
教师以文中观点,引领学生对比人物形象,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辨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例如,在《蚂蚁和蝈蝈》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由图入手,比较说话,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季节蚂蚁与蝈蝈的不同表现,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蚂蚁在做什么?(一群蚂蚁在搬粮食)蚂蚁是如何搬粮食的呢?(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勤劳)夏日炎炎,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蝈蝈在做什么呢?(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觉得这是几只怎样的蝈蝈呀?(懒惰)看,冬天来了,蚂蚁在干什么?(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过冬是什么感觉呀?(舒服)那蝈蝈呢?他们怎么样了……另一方面,教师由文入手,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蚂蚁与蝈蝈,懂得辛勤劳动能换来幸福生活、好逸恶劳是没有好下场的道理,能促其养成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好品质。
三、情境创设,丰富想象美
1.用图画唤起想象。童话作品中奇异的幻境令人着迷,教师要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作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产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让学生根据童话的内容,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展开想象画一画,远比枯燥的讲解要有趣得多。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说说乌鸦的心情。随后,再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说说乌鸦的心理,并读一读。
2.用音乐唤起想象。教师播放音频故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童话故事的真谛,进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3.用讨论唤起想象。童话教学不能囿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向互动,应将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借争论的点引发学生的想象,带领学生进入童话情境,加深对童话的理解,感受文本之美。
4.用续编唤起想象。教材中有留白之处,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补白的练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的文章也会充满情感。例如,在《狐狸与乌鸦》的教学中,教师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提高学生编故事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挖掘童话的审美价值,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表演讨论,感知形象美
童话的语言浅显、形象、生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教师要以儿童的口吻开展对话,在表演、讨论中感知作品塑造的童话形象。
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文时,教师让学生以动物的语气说话,感受“虎之威”“狐之猾”。教师先让学生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几个词语分别贴在狐狸和老虎的图下,再让学生读一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随后,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老虎、狐狸、百兽,感受童话塑造的动物形象。
再如,在学习《北风和小鱼》时,教师让学生模拟北风的呼呼声,感受北风的威力,体味形象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讨论“它向草地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落了叶”,感受北风的“得意”,读读这个词,并带上得意的表情。教师让学生找出小鱼不怕北风的句子,把小鱼勇敢的样子读出来。学生在读中读出了北风狂妄、愚蠢的形象,读出了小鱼聪明、勇敢的形象,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
二、比较分析,学会分辨美
教师以文中观点,引领学生对比人物形象,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辨别,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例如,在《蚂蚁和蝈蝈》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由图入手,比较说话,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季节蚂蚁与蝈蝈的不同表现,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蚂蚁在做什么?(一群蚂蚁在搬粮食)蚂蚁是如何搬粮食的呢?(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勤劳)夏日炎炎,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蝈蝈在做什么呢?(他们躲在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觉得这是几只怎样的蝈蝈呀?(懒惰)看,冬天来了,蚂蚁在干什么?(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过冬是什么感觉呀?(舒服)那蝈蝈呢?他们怎么样了……另一方面,教师由文入手,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蚂蚁与蝈蝈,懂得辛勤劳动能换来幸福生活、好逸恶劳是没有好下场的道理,能促其养成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好品质。
三、情境创设,丰富想象美
1.用图画唤起想象。童话作品中奇异的幻境令人着迷,教师要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作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产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让学生根据童话的内容,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展开想象画一画,远比枯燥的讲解要有趣得多。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说说乌鸦的心情。随后,再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说说乌鸦的心理,并读一读。
2.用音乐唤起想象。教师播放音频故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童话故事的真谛,进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3.用讨论唤起想象。童话教学不能囿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向互动,应将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借争论的点引发学生的想象,带领学生进入童话情境,加深对童话的理解,感受文本之美。
4.用续编唤起想象。教材中有留白之处,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补白的练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的文章也会充满情感。例如,在《狐狸与乌鸦》的教学中,教师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提高学生编故事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挖掘童话的审美价值,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