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父母小课堂的形式探索新时代家校合力的可行性,并以此为突破,努力在家校合力的衔接点上争取更科学地开展相关活动,追求大教育观,最终更好助力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父母小课堂;家校合力;优势互补
一、家校合力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家校合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家校合作还停留在探索和初级阶段。家庭教育不再以德育教育为主,表现出重智轻德的功利主义倾向。相关家庭教育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无法触及孩子内心。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加之社会的复杂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多方因素使家校难以形成真正的德育合力。
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能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而本课题会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育人合力,建构长效家校合作、互动、共赢的家校教育共同体。最终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
2.核心概念界定
①家校合力
合力指一起出力,共同做好事情。这里指家长与学校通过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育人的力量。“家校合力”,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我国教育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力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尽管尚无明确统一定义,但是教育研究人员达成共识,认为家校合力主要有三个内涵:第一是家校合力是一种双向活动;第二是家校合力的中心是学生;第三是家校合力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父母小课堂
父母小课堂则是以学校为主体,父母为授课对象,教师为讲授者,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话题,促进父母主动学习教育孩子成长的知识与技能等。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①国内现状
我国家校合力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起步晚、起点低。目前,家校合作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知网以“家校合作”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显示:
由此可见,相关研究正逐年递增。张丽竞在《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综合来看,我国现有研究的理论水平比较低,与教育实践结合不紧密,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尤其缺乏系统的实验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②国外现状
国外家校合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早,发展快。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更为成熟。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如,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美國的家校合作有完善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及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由于美国家校合作历史较长、有完备的组织形式,因此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理论支撑。
4.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①探索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出路。虽然我国的家校合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但是在实操过程中,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际作用。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一定程度上增值家校合力。
②增强家校合作意识。项目研究让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家校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培育下一代。有共同的愿景才能思想上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③达成家庭与学校的共赢。家庭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与时俱进,向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此同时,家长的有效参与与支持,有利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①创编《父母小课堂》校本教材,构建家长合育的新路径,打造合作共嬴的家校教育共同体。
②课内得法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以校“家长义工队”为辐射点,探索“父母小课堂”的课外实践课程。
2.研究内容
①“专题类父母小课堂”。我们充分尊重儿童发展规律,以班级共性的问题为话题,家校共同探讨家教知识。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同年级共享,跨年级相互借鉴,班主任分班为家长授课。
②“父亲小课堂”。“父教缺失”成了全球性日益严重的现象。我们以“家校合作,父教先行”为理念,在实验班成立“好爸爸成长俱乐部”。让父亲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③“课外实践父母小课堂”。以本校家长义工队为主体,以点带面,搭建广阔平台,带领更多家长互帮互助,加强亲子互动,改善亲子关系。
三、具体举措
1.健全机构,规范管理
本课题由德育副校长作主持,校长及德育行政、各年段负责人以及几位骨干班主任、家长代表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成员涵盖了学校高中层及基层管理人员,成员研究方向明确,分工细致。
2.问卷调查,望闻问切
课题组先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将前期、中期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如下:
①家校合作情况的分析
2.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②父母小课堂学习后,孩子的表现情况分析
③有的放矢, 针对性强
前期问卷调查重在关注家庭教育的需求,我们对问卷进行分析、梳理,开发了三类课程:家教艺术、亲子沟通、行为习惯培养。中期问卷重点关注家长参加培训后的收获与感受,为课题后期更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带来科学依据。
④夯实内功,提高水平 A.自修自学
针对课题组研究的相关内容,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阅读至少2本家庭教育书籍,定时交流,大家共同研读与分享家庭教育的书籍有《女孩子说不出的那些事》《男孩子说不出的那些事》《爱在左,管教在右》《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等。
B.培训参观
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课题组及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家庭教育的培训,如 全体班主任参加市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培训;课题组成员参加在中山市举行的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三位优秀家长代表参加了市家庭教育中心组织的“雁阵飞”的家长领袖培训等等。
C.抱团研讨
第一组“专题课堂”研究组。本组重点开发“家教艺术”“亲子沟通”以及”行为习惯养成”三类主题课程。如青春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引,还需要父母的配合。为了指导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青春期导师,专题研究组对六年级孩子与家长进行了针对性问卷调查,最后锁定家长最感兴趣最敏感的话题——“如何指导孩子与异性交往”进行了授课。授课充分考虑了成人接受教育的特点,增加了体验性与趣味性。家长到会学习率高达到95%以上,而且课后在班级Q群里讨论热烈,家长学习后上交的心得体会也感触良深。
第二组“父亲小课堂组”。我们以实验班为试点,对父亲小课堂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聚焦问题,引发共鸣。开展“家校合作,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微讲座。指出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父教缺失问题,提出重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呼吁把孩子的爸爸这股重要的力量吸纳到学校的教育团队中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等等主题的授课,恳谈会,沙龙,微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授课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和教师小结等环节,并穿插情境剧表演,诗歌朗诵,亲情独白,视频播放或相关的游戏体验活动,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实验班的男家长出勤率高达60%以上。
家校合作,父教先行。家校合作,需要父亲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爸爸教育智慧的浇灌。实验班以特色班级评比为契机,成立了“好爸爸成长俱乐部,以全部男家长为主,邀请家长导师协助班级常规工作。另外,家长导师团成员与班主指导充分探讨,把父教课堂授课确定为特色班展示活动的主题内容,先后开展了“我要做个好爸爸”;创建“家校在场的幸福教室”的主题沙龙。由家长主持,全体家长导师团成员参与,形式新颖大胆,内容寓教于乐。效果显著。
问卷调查,见证改变。父亲小课堂开展两年后,对实验班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显示,小课堂对父亲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家教方法的改变,其次是家教理念的更新及亲子关系的改变等等。通过学习,父亲们主动学习家教知识的意识普通增强,现在60%以上的家长经常阅读家教相关书籍与文章。可见,通过开展父亲小课堂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家长们的家教理念和教育有力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组课外体验活动组。学校的家长义工队有上百人的规模,他们以服务为宗旨,提升自我,与学校、孩子共成长。课题组利用广泛的家长基础,开展了多姿多彩的课外体验课堂。
送温暖亲子课堂。从2014年开始,学校连续四年推出了系列品牌——温暖行动。“温暖2014,我们在行动”“温暖2015,我们再出发”“温暖2016,向幸福出發”“温暖2017,向幸福再出发”。学校的亲子课堂从探访白血病男孩,独居的老人延伸到阳山深处的幸福小学。别样的课堂,别样的体验。家长、孩子在助人中学习成长。
手拉手暖心课堂。学校每年一次的一年级新生家长见面会,六年级家长的欢送会,还有日常的主题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共耕爱心田”“篝火大联欢”“天南地北大食会”“爱心大义卖”等等活动。分享家教心得,合作共育孩子。
⑤专家引领,答疑解惑
两年来,课题过程管理员廖诚科长多次到校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还走进父母小课堂听课评课,为课题的开展及时把脉、掌舵。另外,我们还请来德育研究专家刘长海博士到校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研讨。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校家校合作课题实践探索赢得了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区文体教育局与区妇联的倾情相助,他们主动牵线搭桥,邀请各级家庭教育专家走上学校讲坛。如新加坡教育专家郑伟梁博士的“植树者的梦:帮助孩子发现潜能”;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郑金山老师的“做‘爸气’父亲,让父爱飞扬”;以及广洲心海榕心理健康机构的心理健康剧“美好家庭,优质家长”等等,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相继走进校园,浓郁的家庭教育研讨与学习使老师、家长耳目一新,起到了革新观念,指导家教行为的重要作用。
四、家校合力的收获
两年来不断地阅读,实践与思考中,我们的家庭教育知识得到了完善,技能得到了提升,培养了一批家庭教育的草根导师。同时,在进行“父母小课堂”的备课授课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加以提炼总结,初步形成了我校父母小课堂的授课“五性原则”与“五种模式”。并编著了《父母小课堂 育人大世界》的校本教材,以及《爸爸来啦》父教小课堂教育个案专辑。
1.“五性”授课原则
“五性授课”原则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设计的互动性,教学环节的体验性以及课后反馈的及时性。
如,一2班蔡老师针对本班学生普遍存在“作业完成拖拉”的问题,对家长进行《“磨”人精,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的授课。张老师发现本班孩子注意力普遍较差,于是给家长们开课《如何培养孩子的关注力》。话题针对性强,教学环节设计了情境AB剧,课堂活跃有趣,让家长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五年级通过集体备课,在《夸奖孩子的艺术》的教学环节中,请家长扮演孩子,角色互换后,进行情感与方法的体验,达到换位思考的效果。授课后,班主任均请家长写好自己的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学校,并对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出建议,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2.“五种”授课模式
“五种授课”模式分别为同伴互助式,团队辅导式,阅读研讨式,角色扮演式以及个别辅导式。如胡老师邀请家长作主持,以“陪伴”为话题进行《爱的教育》的授课,达到了同伴互助互学的良好效果。梁老师在本班建立了“好爸爸俱乐部”,定期召集俱乐部的父亲开展研讨。宋老师抓住目前全民国学修身的热潮,家长培训时,以《我们一起来吟诵》为主题进行阅读研讨。
五、困惑与努力方向
一直以来,本校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并且成效明显,被国家教育部关工委授予的“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有两个主要困惑,一是怎样从家长深层需求出发,开发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给予完整家教指导;二是怎样扎根学校,培养一支家庭教师导师专业队伍。
后期重点工作我们将根据两大困惑,加强深入研究。除了更大范围内地调动资源,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导师队伍,让家校合力育人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父母小课堂;家校合力;优势互补
一、家校合力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家校合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家校合作还停留在探索和初级阶段。家庭教育不再以德育教育为主,表现出重智轻德的功利主义倾向。相关家庭教育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无法触及孩子内心。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加之社会的复杂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多方因素使家校难以形成真正的德育合力。
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能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而本课题会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育人合力,建构长效家校合作、互动、共赢的家校教育共同体。最终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
2.核心概念界定
①家校合力
合力指一起出力,共同做好事情。这里指家长与学校通过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育人的力量。“家校合力”,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我国教育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力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尽管尚无明确统一定义,但是教育研究人员达成共识,认为家校合力主要有三个内涵:第一是家校合力是一种双向活动;第二是家校合力的中心是学生;第三是家校合力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父母小课堂
父母小课堂则是以学校为主体,父母为授课对象,教师为讲授者,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话题,促进父母主动学习教育孩子成长的知识与技能等。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①国内现状
我国家校合力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起步晚、起点低。目前,家校合作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知网以“家校合作”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显示:
由此可见,相关研究正逐年递增。张丽竞在《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综合来看,我国现有研究的理论水平比较低,与教育实践结合不紧密,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尤其缺乏系统的实验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②国外现状
国外家校合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早,发展快。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更为成熟。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如,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美國的家校合作有完善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及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由于美国家校合作历史较长、有完备的组织形式,因此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和理论支撑。
4.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①探索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出路。虽然我国的家校合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但是在实操过程中,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际作用。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一定程度上增值家校合力。
②增强家校合作意识。项目研究让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家校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培育下一代。有共同的愿景才能思想上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③达成家庭与学校的共赢。家庭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与时俱进,向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此同时,家长的有效参与与支持,有利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①创编《父母小课堂》校本教材,构建家长合育的新路径,打造合作共嬴的家校教育共同体。
②课内得法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以校“家长义工队”为辐射点,探索“父母小课堂”的课外实践课程。
2.研究内容
①“专题类父母小课堂”。我们充分尊重儿童发展规律,以班级共性的问题为话题,家校共同探讨家教知识。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同年级共享,跨年级相互借鉴,班主任分班为家长授课。
②“父亲小课堂”。“父教缺失”成了全球性日益严重的现象。我们以“家校合作,父教先行”为理念,在实验班成立“好爸爸成长俱乐部”。让父亲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③“课外实践父母小课堂”。以本校家长义工队为主体,以点带面,搭建广阔平台,带领更多家长互帮互助,加强亲子互动,改善亲子关系。
三、具体举措
1.健全机构,规范管理
本课题由德育副校长作主持,校长及德育行政、各年段负责人以及几位骨干班主任、家长代表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成员涵盖了学校高中层及基层管理人员,成员研究方向明确,分工细致。
2.问卷调查,望闻问切
课题组先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将前期、中期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如下:
①家校合作情况的分析
2.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②父母小课堂学习后,孩子的表现情况分析
③有的放矢, 针对性强
前期问卷调查重在关注家庭教育的需求,我们对问卷进行分析、梳理,开发了三类课程:家教艺术、亲子沟通、行为习惯培养。中期问卷重点关注家长参加培训后的收获与感受,为课题后期更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带来科学依据。
④夯实内功,提高水平 A.自修自学
针对课题组研究的相关内容,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阅读至少2本家庭教育书籍,定时交流,大家共同研读与分享家庭教育的书籍有《女孩子说不出的那些事》《男孩子说不出的那些事》《爱在左,管教在右》《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等。
B.培训参观
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课题组及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家庭教育的培训,如 全体班主任参加市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的培训;课题组成员参加在中山市举行的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三位优秀家长代表参加了市家庭教育中心组织的“雁阵飞”的家长领袖培训等等。
C.抱团研讨
第一组“专题课堂”研究组。本组重点开发“家教艺术”“亲子沟通”以及”行为习惯养成”三类主题课程。如青春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引,还需要父母的配合。为了指导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青春期导师,专题研究组对六年级孩子与家长进行了针对性问卷调查,最后锁定家长最感兴趣最敏感的话题——“如何指导孩子与异性交往”进行了授课。授课充分考虑了成人接受教育的特点,增加了体验性与趣味性。家长到会学习率高达到95%以上,而且课后在班级Q群里讨论热烈,家长学习后上交的心得体会也感触良深。
第二组“父亲小课堂组”。我们以实验班为试点,对父亲小课堂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聚焦问题,引发共鸣。开展“家校合作,何以必要及如何可能”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微讲座。指出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父教缺失问题,提出重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呼吁把孩子的爸爸这股重要的力量吸纳到学校的教育团队中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等等主题的授课,恳谈会,沙龙,微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授课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和教师小结等环节,并穿插情境剧表演,诗歌朗诵,亲情独白,视频播放或相关的游戏体验活动,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实验班的男家长出勤率高达60%以上。
家校合作,父教先行。家校合作,需要父亲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爸爸教育智慧的浇灌。实验班以特色班级评比为契机,成立了“好爸爸成长俱乐部,以全部男家长为主,邀请家长导师协助班级常规工作。另外,家长导师团成员与班主指导充分探讨,把父教课堂授课确定为特色班展示活动的主题内容,先后开展了“我要做个好爸爸”;创建“家校在场的幸福教室”的主题沙龙。由家长主持,全体家长导师团成员参与,形式新颖大胆,内容寓教于乐。效果显著。
问卷调查,见证改变。父亲小课堂开展两年后,对实验班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显示,小课堂对父亲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家教方法的改变,其次是家教理念的更新及亲子关系的改变等等。通过学习,父亲们主动学习家教知识的意识普通增强,现在60%以上的家长经常阅读家教相关书籍与文章。可见,通过开展父亲小课堂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家长们的家教理念和教育有力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组课外体验活动组。学校的家长义工队有上百人的规模,他们以服务为宗旨,提升自我,与学校、孩子共成长。课题组利用广泛的家长基础,开展了多姿多彩的课外体验课堂。
送温暖亲子课堂。从2014年开始,学校连续四年推出了系列品牌——温暖行动。“温暖2014,我们在行动”“温暖2015,我们再出发”“温暖2016,向幸福出發”“温暖2017,向幸福再出发”。学校的亲子课堂从探访白血病男孩,独居的老人延伸到阳山深处的幸福小学。别样的课堂,别样的体验。家长、孩子在助人中学习成长。
手拉手暖心课堂。学校每年一次的一年级新生家长见面会,六年级家长的欢送会,还有日常的主题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共耕爱心田”“篝火大联欢”“天南地北大食会”“爱心大义卖”等等活动。分享家教心得,合作共育孩子。
⑤专家引领,答疑解惑
两年来,课题过程管理员廖诚科长多次到校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还走进父母小课堂听课评课,为课题的开展及时把脉、掌舵。另外,我们还请来德育研究专家刘长海博士到校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研讨。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校家校合作课题实践探索赢得了各方面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区文体教育局与区妇联的倾情相助,他们主动牵线搭桥,邀请各级家庭教育专家走上学校讲坛。如新加坡教育专家郑伟梁博士的“植树者的梦:帮助孩子发现潜能”;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郑金山老师的“做‘爸气’父亲,让父爱飞扬”;以及广洲心海榕心理健康机构的心理健康剧“美好家庭,优质家长”等等,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相继走进校园,浓郁的家庭教育研讨与学习使老师、家长耳目一新,起到了革新观念,指导家教行为的重要作用。
四、家校合力的收获
两年来不断地阅读,实践与思考中,我们的家庭教育知识得到了完善,技能得到了提升,培养了一批家庭教育的草根导师。同时,在进行“父母小课堂”的备课授课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加以提炼总结,初步形成了我校父母小课堂的授课“五性原则”与“五种模式”。并编著了《父母小课堂 育人大世界》的校本教材,以及《爸爸来啦》父教小课堂教育个案专辑。
1.“五性”授课原则
“五性授课”原则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设计的互动性,教学环节的体验性以及课后反馈的及时性。
如,一2班蔡老师针对本班学生普遍存在“作业完成拖拉”的问题,对家长进行《“磨”人精,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的授课。张老师发现本班孩子注意力普遍较差,于是给家长们开课《如何培养孩子的关注力》。话题针对性强,教学环节设计了情境AB剧,课堂活跃有趣,让家长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五年级通过集体备课,在《夸奖孩子的艺术》的教学环节中,请家长扮演孩子,角色互换后,进行情感与方法的体验,达到换位思考的效果。授课后,班主任均请家长写好自己的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学校,并对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出建议,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2.“五种”授课模式
“五种授课”模式分别为同伴互助式,团队辅导式,阅读研讨式,角色扮演式以及个别辅导式。如胡老师邀请家长作主持,以“陪伴”为话题进行《爱的教育》的授课,达到了同伴互助互学的良好效果。梁老师在本班建立了“好爸爸俱乐部”,定期召集俱乐部的父亲开展研讨。宋老师抓住目前全民国学修身的热潮,家长培训时,以《我们一起来吟诵》为主题进行阅读研讨。
五、困惑与努力方向
一直以来,本校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并且成效明显,被国家教育部关工委授予的“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有两个主要困惑,一是怎样从家长深层需求出发,开发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给予完整家教指导;二是怎样扎根学校,培养一支家庭教师导师专业队伍。
后期重点工作我们将根据两大困惑,加强深入研究。除了更大范围内地调动资源,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导师队伍,让家校合力育人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