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课程目标、教学要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也要随之而变化,如何顺应这些变化,成功地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绝不是仅仅启用新教材这么简单的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以备课理念和备课行为的转变为起点的,要改变传统的对备课的认识,除了原有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以外,还要从提高专业素质、开展校内互助、挖掘社会课程资源的视角来“备课”。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仅通晓一门知识绝不能称之为好教师。在教材频繁更新的背景下,一个教师要想成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可见,现在的新教材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教师单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要成功地完成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要与备课组内的同伴合作,与校内其他教师互助。
从备课环节上看,教师要协作备课。协作备课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集体备课”是协作备课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集体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形成统一的重点、难点,统一进度和练习,统一考评和测评的备课方式。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小组活动——问题探究——达成共识——确定主讲人——形成草案——反馈小组讨论——成案。
集体备课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同一年级产生同质的教学效果,实现以老带新,加快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整体进步。
集体备课形式多种多样。如就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化解突破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可以由一个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还可以进行听课评课,使课后反馈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促进因素。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也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教师可以打破年级界限,打破校际界限,和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共同探讨。
“集体备课”在很多学校已经广泛实行,有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备课制度,形成了自己的操作规范和风格。我校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范程序,现作一简单介绍。
一、制度规范,明确集体备课任务
1.基本原则
实效性:解决教学课时进度、课程设计、重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全体性:真诚合作,人人参与,资源共享;经常性: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研讨,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安排;研讨性:深入开展研究讨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互补性:取长补短,集个人才能与集体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2.基本程序
四定。定人:要求全员参加。隔周一次的教研组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全组成员必须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以备课组为单位,本备课组成员必须参加。同时还要选定主讲人。主讲人应全面分析教材,介绍自己对重点课文和语法的教学设计及课内外联系的安排,或者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或者交流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或前沿信息。定时:学校每学期规定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定地点:确定集体备课的地点,方便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定内容:每次教研组会和备课组会先拟订讨论课题,各备课组要按计划规定的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全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要相互衔接,覆盖全册教材。
四备。备课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备教材:紧紧围绕教材,明确重难点和语法点,构建知识网络,挖掘课本信息,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备学生:跟踪学生全程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好,让中等学生吃饱,让基础不好的学生有所得,既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又预测将面临的困难,对症下药地制订下个阶段的教学方案。备教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采取有效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五明确。明确考点、重点和难点;明确能力提升点;明确掌握障碍点;明确知识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
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二、行政参与,营造集体备课的氛围
为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重视集体备课,学校派相关行政人员参加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教务处根据行政人员的配备和备课组的数量,制订《备课组活动时间和地点表》,明确职责,参与和记录集体备课的全过程,了解学校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超越模式,形成集体备课的特色
班级有差距,学生有差异,学生能力有高低,教师经验有多少,教学风格有不同,而备课组又明确要求六统一,有教师怀疑此举会不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当然,如果使用完全统一的教案,的确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我们是在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点的同时,大力提倡教师根据班级水平、班级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就可以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此外,集体备课如果仅停留在下周工作布置,常规工作分工,或者印发统一资料和教案的环节上,是不可能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的。所以,我们提倡各备课组结合本组的特点、年级层次、师资结构形成各自的特色。
(责 编 涵 冰)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仅通晓一门知识绝不能称之为好教师。在教材频繁更新的背景下,一个教师要想成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可见,现在的新教材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教师单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要成功地完成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要与备课组内的同伴合作,与校内其他教师互助。
从备课环节上看,教师要协作备课。协作备课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努力。“集体备课”是协作备课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集体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形成统一的重点、难点,统一进度和练习,统一考评和测评的备课方式。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小组活动——问题探究——达成共识——确定主讲人——形成草案——反馈小组讨论——成案。
集体备课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同一年级产生同质的教学效果,实现以老带新,加快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有效推动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整体进步。
集体备课形式多种多样。如就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化解突破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可以由一个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还可以进行听课评课,使课后反馈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促进因素。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也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教师可以打破年级界限,打破校际界限,和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共同探讨。
“集体备课”在很多学校已经广泛实行,有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备课制度,形成了自己的操作规范和风格。我校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范程序,现作一简单介绍。
一、制度规范,明确集体备课任务
1.基本原则
实效性:解决教学课时进度、课程设计、重难点突破等实际问题;全体性:真诚合作,人人参与,资源共享;经常性: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研讨,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安排;研讨性:深入开展研究讨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互补性:取长补短,集个人才能与集体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2.基本程序
四定。定人:要求全员参加。隔周一次的教研组会,以教研组为单位,全组成员必须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以备课组为单位,本备课组成员必须参加。同时还要选定主讲人。主讲人应全面分析教材,介绍自己对重点课文和语法的教学设计及课内外联系的安排,或者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或者交流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或前沿信息。定时:学校每学期规定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定地点:确定集体备课的地点,方便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定内容:每次教研组会和备课组会先拟订讨论课题,各备课组要按计划规定的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全学期集体备课的内容要相互衔接,覆盖全册教材。
四备。备课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备教材:紧紧围绕教材,明确重难点和语法点,构建知识网络,挖掘课本信息,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备学生:跟踪学生全程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好,让中等学生吃饱,让基础不好的学生有所得,既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又预测将面临的困难,对症下药地制订下个阶段的教学方案。备教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采取有效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五明确。明确考点、重点和难点;明确能力提升点;明确掌握障碍点;明确知识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
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二、行政参与,营造集体备课的氛围
为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重视集体备课,学校派相关行政人员参加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教务处根据行政人员的配备和备课组的数量,制订《备课组活动时间和地点表》,明确职责,参与和记录集体备课的全过程,了解学校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超越模式,形成集体备课的特色
班级有差距,学生有差异,学生能力有高低,教师经验有多少,教学风格有不同,而备课组又明确要求六统一,有教师怀疑此举会不会抹杀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当然,如果使用完全统一的教案,的确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我们是在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点的同时,大力提倡教师根据班级水平、班级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就可以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此外,集体备课如果仅停留在下周工作布置,常规工作分工,或者印发统一资料和教案的环节上,是不可能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的。所以,我们提倡各备课组结合本组的特点、年级层次、师资结构形成各自的特色。
(责 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