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而朗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因此,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朗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前些日子,我随中心校领导一起到全镇15所学校去验收优质课,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不会读书。走进教室听一听,看一看,低年级的小学生背着手,仰着小脑瓜,拉着声音唱读;中高年级的学生,有的读得一字一拍,有的读得断断续续,有的读得像流水滔滔辨不出字句……评委们通过调查了解,分析讨论,找出了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教师对朗读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要消除上述现象,必须正确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朗读示范、指导和训练。
一、充分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沟通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纽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不应该只顾念书本,单单讲习书面上、文字上的东西,而应当同样重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朗读教学正可以沟通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朗读有助于理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的再创造。它可以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的情感变化,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学生听了那些有感情的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渐掌握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如果能把这种规律运用到无声的阅读中去,就可以使书面上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
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练习朗读,可以反复接触到学过的词语,进而准确理解词义,熟悉词的各种用法,记住各种句子的格式。对高年低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朗读能把课文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事件以及自然景色等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了解到平日里难以接触到的不熟悉的人物、事件以及各种环境,从而开阔眼界,丰富语汇。多听和多练习朗读,还可以了解各类文章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和组织篇章结构的特点,学会组织材料、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只有熟读、精读、读入了门、读上了道,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做到“出口成章”。
朗读有助于记忆。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朗读时,眼看、耳听、心想、口念,通过各种感官通道,把同一意义的信息同时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示范、指导和训练
要进行朗读教学,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范读。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正字音、明词义并了解词句的感情色彩。范读可根据具体课文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可范读全文——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放在阅读后范读,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可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全文。可范读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落,朗读时语调、语速较难处理,比如那些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字。老师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可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另外,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学生范读,以学生促学生。
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要坚持安排一定的时间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要制定朗读计划。教材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什么特色?哪些应全文指导?哪些应片断指导?都要安排好。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有不同的朗读指导方式。根据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朗读教学多采取领读、伴读、分组赛读和分角色表演等方式,并把读音正确、吐字清楚、停顿适当作为辅导的重点。高年级要按文体划分语言类型,结合重点练习项目,对学生进行朗读辅导。
语文朗读教学的具体程序和方法是:①学新课前,学生的预习读。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了解课文梗概,说出朗读基调。②第一课时中的试读。检查预习情况——多音字处理,难字生字正音,了解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③讲课中的导读。有的课文用“引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文章思路,有的课文用学一段指导一段的方法,使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练习读。一般在讲课中间进行,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中语气词“啊”的音变较多,就重点指导这一项的训练;比喻句排比句多,就重点指导朗读比喻和夸张的段落。⑤一课讲完后要有总结读,也可叫作考查读,从中可检查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责 编 辛 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朗读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前些日子,我随中心校领导一起到全镇15所学校去验收优质课,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不会读书。走进教室听一听,看一看,低年级的小学生背着手,仰着小脑瓜,拉着声音唱读;中高年级的学生,有的读得一字一拍,有的读得断断续续,有的读得像流水滔滔辨不出字句……评委们通过调查了解,分析讨论,找出了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教师对朗读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要消除上述现象,必须正确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朗读示范、指导和训练。
一、充分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沟通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纽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不应该只顾念书本,单单讲习书面上、文字上的东西,而应当同样重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朗读教学正可以沟通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朗读有助于理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的再创造。它可以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在的情感变化,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学生听了那些有感情的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渐掌握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如果能把这种规律运用到无声的阅读中去,就可以使书面上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
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练习朗读,可以反复接触到学过的词语,进而准确理解词义,熟悉词的各种用法,记住各种句子的格式。对高年低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朗读能把课文中各式各样的人物、事件以及自然景色等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了解到平日里难以接触到的不熟悉的人物、事件以及各种环境,从而开阔眼界,丰富语汇。多听和多练习朗读,还可以了解各类文章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和组织篇章结构的特点,学会组织材料、积句成段、积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只有熟读、精读、读入了门、读上了道,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做到“出口成章”。
朗读有助于记忆。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朗读时,眼看、耳听、心想、口念,通过各种感官通道,把同一意义的信息同时传递到大脑皮层,从而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二、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示范、指导和训练
要进行朗读教学,首先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范读。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正字音、明词义并了解词句的感情色彩。范读可根据具体课文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可范读全文——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放在阅读后范读,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可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全文。可范读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落,朗读时语调、语速较难处理,比如那些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字。老师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可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另外,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学生范读,以学生促学生。
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要坚持安排一定的时间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要制定朗读计划。教材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什么特色?哪些应全文指导?哪些应片断指导?都要安排好。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有不同的朗读指导方式。根据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朗读教学多采取领读、伴读、分组赛读和分角色表演等方式,并把读音正确、吐字清楚、停顿适当作为辅导的重点。高年级要按文体划分语言类型,结合重点练习项目,对学生进行朗读辅导。
语文朗读教学的具体程序和方法是:①学新课前,学生的预习读。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了解课文梗概,说出朗读基调。②第一课时中的试读。检查预习情况——多音字处理,难字生字正音,了解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③讲课中的导读。有的课文用“引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文章思路,有的课文用学一段指导一段的方法,使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练习读。一般在讲课中间进行,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中语气词“啊”的音变较多,就重点指导这一项的训练;比喻句排比句多,就重点指导朗读比喻和夸张的段落。⑤一课讲完后要有总结读,也可叫作考查读,从中可检查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责 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