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中存在很多言外之意即隐含信息,这成为欣赏散文的难点。准确捕捉散文的内容,把握散文的主旨,体会散文的语言优美洗练,这是散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这些点上建立自己独特的感悟,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关键词:散文内容;主旨;品味语言生活体验
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散文这种文学样式,散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纵观近年来中考散文的得分分析,总体得分不高。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散文阅读理解的有效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要授之以渔,给予学生通向散文之门的钥匙。在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赏析,披文入情,展开想象,得到自己的情感体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一、捕捉散文的内容
散文中存在很多言外之意即隐含信息,这成为欣赏散文的难点。如何捕捉并抓住关键词语,体味简明平实,感悟隐含信息,弄清修辞特点,借用表现手法,把握隐含信息;透过明示信息,利用文章“亮点”,开掘隐含信息;联系全文内容,借助写作背景,领悟隐含信息。
1. 通过标题抓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作者可能的情感倾向。例如,2006年北京卷的“给‘书虫’当夫人”,以“书虫”作比喻,突出丈夫的书多、爱书、爱读书的特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读懂了这个题目,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旨就很容易把握了。
2. 找到文眼
文有“文眼”。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和语句,因此,语文关键词教学,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浓郁情致,更值得细细玩味欣赏。那么,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条最佳捷径。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它是个“宝地”。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意味。
3. 找线索,理内容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于是抓住线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行文中,作者描写这一树紫藤萝‘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一反常态,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二、寻找散文的主旨
1. 在重点语段中找主旨
散文不仅形散,而且情感也散落在字里行间。但文中难免会出现情感集中的语段,抓住这些段落和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便不难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散文艺术精品。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也就是文章的主旨,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买橘送别”一段课文,并找出父亲买橘过程中一系列的动词和作者看到父亲举动时的表现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触,便很容易感受到文章抒写的“真挚的父爱”。
2. 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主旨
作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倾透到具体的事物之中,但事物折射出的却是普遍的人生意义。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把握住作者所写事物的特征,再联系人生,就不难发现其主旨。
三、品味语言
1. 在朗读中初品语言
阅读散文想要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蕴涵的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首先就要重视朗读。比如品读《荷塘月色》一文描绘的那幅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的清新美丽的景象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那淡淡月色下荷花的飘忽,那水气叶色月光交相杂糅的朦胧。朗读前可先让学生体会该怎样读,才能正确把握意境,讨论后再明确:语气要舒缓,语调要适中,停顿要合理,这与作者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荷塘,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相吻合。读重叠词,就要读得轻缓舒徐,音律要更协调。但是语调中不能带有压抑和沉郁,更不能太活泼轻快。感情重音的把握还应落在文中那几个富有极强表现力的动词上,读出动作出现的过程美,在朗读中领略散文的语言美。
2. 在精读中细品语言
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读出字面意义后还蕴涵的深层意义。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闹”字,用的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竟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就是作者的传神妙笔。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的浓郁醉人。
四、领略散文的意境魅力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现代散文的魅力在于醇厚的意境。在品味意境时,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体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鲁讯先生的写景散文《雪》,暖国的雪“滋润美艳”,是那样地纯真美好、生机勃勃,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坚强不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壮阔的场面,细细品味朔方的雪的顽强不屈,从而明白这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写照。我们通过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黄蔼北.优美的意境纯美的文笔[J].语文报·初中教师版,2004.
[2]李扬镜.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曹廷华.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乐清市虹桥镇第七中学)
关键词:散文内容;主旨;品味语言生活体验
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散文这种文学样式,散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纵观近年来中考散文的得分分析,总体得分不高。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散文阅读理解的有效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要授之以渔,给予学生通向散文之门的钥匙。在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赏析,披文入情,展开想象,得到自己的情感体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一、捕捉散文的内容
散文中存在很多言外之意即隐含信息,这成为欣赏散文的难点。如何捕捉并抓住关键词语,体味简明平实,感悟隐含信息,弄清修辞特点,借用表现手法,把握隐含信息;透过明示信息,利用文章“亮点”,开掘隐含信息;联系全文内容,借助写作背景,领悟隐含信息。
1. 通过标题抓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作者可能的情感倾向。例如,2006年北京卷的“给‘书虫’当夫人”,以“书虫”作比喻,突出丈夫的书多、爱书、爱读书的特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读懂了这个题目,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旨就很容易把握了。
2. 找到文眼
文有“文眼”。文的“眼”实质上就是关键词和语句,因此,语文关键词教学,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作品的种种神韵,美景中浓郁情致,更值得细细玩味欣赏。那么,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条最佳捷径。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它是个“宝地”。选择关键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意义和意味。
3. 找线索,理内容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于是抓住线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行文中,作者描写这一树紫藤萝‘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一反常态,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二、寻找散文的主旨
1. 在重点语段中找主旨
散文不仅形散,而且情感也散落在字里行间。但文中难免会出现情感集中的语段,抓住这些段落和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便不难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散文艺术精品。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也就是文章的主旨,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买橘送别”一段课文,并找出父亲买橘过程中一系列的动词和作者看到父亲举动时的表现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触,便很容易感受到文章抒写的“真挚的父爱”。
2. 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主旨
作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倾透到具体的事物之中,但事物折射出的却是普遍的人生意义。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把握住作者所写事物的特征,再联系人生,就不难发现其主旨。
三、品味语言
1. 在朗读中初品语言
阅读散文想要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蕴涵的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首先就要重视朗读。比如品读《荷塘月色》一文描绘的那幅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的清新美丽的景象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那淡淡月色下荷花的飘忽,那水气叶色月光交相杂糅的朦胧。朗读前可先让学生体会该怎样读,才能正确把握意境,讨论后再明确:语气要舒缓,语调要适中,停顿要合理,这与作者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荷塘,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相吻合。读重叠词,就要读得轻缓舒徐,音律要更协调。但是语调中不能带有压抑和沉郁,更不能太活泼轻快。感情重音的把握还应落在文中那几个富有极强表现力的动词上,读出动作出现的过程美,在朗读中领略散文的语言美。
2. 在精读中细品语言
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读出字面意义后还蕴涵的深层意义。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闹”字,用的非常传神。春天到了各种花儿竟相开放,蜜蜂也赶来“嗡嗡地闹着”。这“闹”就是作者的传神妙笔。通过蜜蜂采蜜时的“闹”声,读者自然而然地觉得春的浓郁醉人。
四、领略散文的意境魅力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现代散文的魅力在于醇厚的意境。在品味意境时,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体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鲁讯先生的写景散文《雪》,暖国的雪“滋润美艳”,是那样地纯真美好、生机勃勃,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富有春意的意境中。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坚强不屈”,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壮阔的场面,细细品味朔方的雪的顽强不屈,从而明白这正是作者伟大人格的写照。我们通过把握散文的文本意境,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因此,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黄蔼北.优美的意境纯美的文笔[J].语文报·初中教师版,2004.
[2]李扬镜.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曹廷华.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乐清市虹桥镇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