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养是人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的综合表现,把提升学生素养落实到音乐教学中,就是要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既要科学有效的教,又要科学有效的评,评价驱动着审美教育的发展。
一、鼓励个性的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最容易让人联想到“考试”。那么,音乐考试是不是学生唱首歌、教师来打分这么简单呢?
其实,每一位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天赋都是有差异的,其评价不仅仅指向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更应看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与其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倒不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有选择考试方式的自主权。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多样化的考评内容,如演奏、评析、舞蹈、乐理知识等,并制订合理的评分标准。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选择演奏某种乐器为歌曲伴奏,展现他的演奏能力;也可以对某一首音乐或某一类音乐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展现他的音乐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选择展现自身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音符、节奏也是音乐的语言,同样是音乐能力的一种表现;擅长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一段音乐进行即兴表演。教师可以从艺术表现的完整性、艺术表达的准确性以及是否具有美感和感染力三个层面,分别分等级评价,最终得到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彰显“个性”的终结性评价能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展现自己擅长的部分去找寻音乐学习的自信,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而不是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终结性评价凸显了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习惯了教师做评价者,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也是客观真实的评价。比如,在学生表演完成后,先请其他学生作评价,有利于教师倾听从学生视角出发的音乐感受,体现“蹲下来”的教育力量。对他人艺术表现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在开展终结性评价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将师生评价交织进行,使终结性评价更加趋向客观、公正,既能评估学生音乐知识掌握的水平和目前的音乐表现能力,也能彰显学生的特长。
二、过程性评价中的量化清单
教师评价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主要看学生的音乐表现才能如何,而不是音乐知识掌握的多少。相对于传统的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能做什么”的直接评价,不但评价学生的记忆、认知能力,更关注非认知因素,如评价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设计好评价清单,以任务驱动学生参与操练,有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提升其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器乐教学是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通过反复地机械练习达到肌肉记忆,然后完成演奏。教师的评价也只是“好”或者“不好”,但究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
器乐课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操练。以竖笛课《嘎达梅林》为例,笔者利用“量化”评价清单,引导学生在独立操练和小组合作操练中,以直观的方式发现自己吹奏中的不足,解决按指、换指以及气息连贯等问题,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课上,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无负担模仿”吹奏后,首先利用表1引导学生从音准、节奏、流畅度三个方面进行个人评价,寻找自己吹奏中的薄弱环节;接着利用表2引导同桌之间针对吹奏难点音符的按指情况、换指速度等进行互评,旨在解决彼此的问题;然后利用小组评价清单(略)在气息控制方面组织组间互评,当学生能够完整、连贯地完成乐曲演奏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在两个乐句的尾音加入二声部的吹奏,最后利用班级评价清单(略)从二声部合奏的力度控制、声部配合、美感三个方面,对全班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有效地发挥了激励与改进功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以更高标准持续练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和声意识。
本节课,学生在评价清单的任务驱动下,在“个人—两人—小组—班级”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自我认知,从个体走向集体,不断锤炼自己豎笛吹奏的技巧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首乐曲的吹奏难点。
三、追求智慧评价的未来课堂
在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评价上的便利助推高效课堂的实现呢?教师可以使用“问卷星”和“互动课堂”弹幕功能实现即时评价,以即时评价为途径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和效率。
笔者在《大海》一课中利用“问卷星”解决了大班制教学现状下,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观点的难题。在确保移动终端和网络稳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高效、便捷地收集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课上,笔者将学生分为5组,依次进行小组编创表演,表演完后,其他组学生利用教师设计好的“问卷星”(具体问题有:1.你认为他们演唱的节奏是否准确?2.你认为他们的音准是否准确?3.你认为他们的情感表达怎么样?4.他们刚才加入乐器演奏能表现出大海优美的意境吗?5.你认为他们的配合默契吗?)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后台可以快速统计数据、分析小组表演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互动课堂”弹幕功能又是如何创新性地在课堂即时评价中使用的呢?笔者在iPad模拟民间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教学中运用了这种方法。课上,学生通过投屏展示本组的节奏编创作品,并用iPad上的模拟乐器进行演奏,表现“老虎磨牙”的不同情境。演奏时,笔者组织学生利用“互动课堂”的弹幕功能,即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弹幕,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评论,也能看到其他学生的评论,可以在短时间内交换多种评价意见,从而提升课堂互动性和课堂参与感。这类互动性较强的“弹幕评价”方式学生非常喜欢,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由于低段学生打字能力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表情符号或者数字符号进行评价,比如“你给刚才这一小组在合作默契度方面打几分”。中段、高段学生打字速度较快,但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用简短的音乐语言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助理编辑
一、鼓励个性的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最容易让人联想到“考试”。那么,音乐考试是不是学生唱首歌、教师来打分这么简单呢?
其实,每一位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天赋都是有差异的,其评价不仅仅指向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更应看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与其让学生为了考试而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倒不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有选择考试方式的自主权。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多样化的考评内容,如演奏、评析、舞蹈、乐理知识等,并制订合理的评分标准。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选择演奏某种乐器为歌曲伴奏,展现他的演奏能力;也可以对某一首音乐或某一类音乐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展现他的音乐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选择展现自身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音符、节奏也是音乐的语言,同样是音乐能力的一种表现;擅长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一段音乐进行即兴表演。教师可以从艺术表现的完整性、艺术表达的准确性以及是否具有美感和感染力三个层面,分别分等级评价,最终得到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彰显“个性”的终结性评价能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展现自己擅长的部分去找寻音乐学习的自信,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而不是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终结性评价凸显了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习惯了教师做评价者,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也是客观真实的评价。比如,在学生表演完成后,先请其他学生作评价,有利于教师倾听从学生视角出发的音乐感受,体现“蹲下来”的教育力量。对他人艺术表现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在开展终结性评价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将师生评价交织进行,使终结性评价更加趋向客观、公正,既能评估学生音乐知识掌握的水平和目前的音乐表现能力,也能彰显学生的特长。
二、过程性评价中的量化清单
教师评价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主要看学生的音乐表现才能如何,而不是音乐知识掌握的多少。相对于传统的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能做什么”的直接评价,不但评价学生的记忆、认知能力,更关注非认知因素,如评价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设计好评价清单,以任务驱动学生参与操练,有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提升其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器乐教学是教师教一步学生学一步,通过反复地机械练习达到肌肉记忆,然后完成演奏。教师的评价也只是“好”或者“不好”,但究竟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
器乐课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操练。以竖笛课《嘎达梅林》为例,笔者利用“量化”评价清单,引导学生在独立操练和小组合作操练中,以直观的方式发现自己吹奏中的不足,解决按指、换指以及气息连贯等问题,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课上,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无负担模仿”吹奏后,首先利用表1引导学生从音准、节奏、流畅度三个方面进行个人评价,寻找自己吹奏中的薄弱环节;接着利用表2引导同桌之间针对吹奏难点音符的按指情况、换指速度等进行互评,旨在解决彼此的问题;然后利用小组评价清单(略)在气息控制方面组织组间互评,当学生能够完整、连贯地完成乐曲演奏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在两个乐句的尾音加入二声部的吹奏,最后利用班级评价清单(略)从二声部合奏的力度控制、声部配合、美感三个方面,对全班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有效地发挥了激励与改进功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以更高标准持续练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和声意识。
本节课,学生在评价清单的任务驱动下,在“个人—两人—小组—班级”的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自我认知,从个体走向集体,不断锤炼自己豎笛吹奏的技巧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首乐曲的吹奏难点。
三、追求智慧评价的未来课堂
在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评价上的便利助推高效课堂的实现呢?教师可以使用“问卷星”和“互动课堂”弹幕功能实现即时评价,以即时评价为途径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和效率。
笔者在《大海》一课中利用“问卷星”解决了大班制教学现状下,倾听每一位学生的观点的难题。在确保移动终端和网络稳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高效、便捷地收集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课上,笔者将学生分为5组,依次进行小组编创表演,表演完后,其他组学生利用教师设计好的“问卷星”(具体问题有:1.你认为他们演唱的节奏是否准确?2.你认为他们的音准是否准确?3.你认为他们的情感表达怎么样?4.他们刚才加入乐器演奏能表现出大海优美的意境吗?5.你认为他们的配合默契吗?)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后台可以快速统计数据、分析小组表演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互动课堂”弹幕功能又是如何创新性地在课堂即时评价中使用的呢?笔者在iPad模拟民间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教学中运用了这种方法。课上,学生通过投屏展示本组的节奏编创作品,并用iPad上的模拟乐器进行演奏,表现“老虎磨牙”的不同情境。演奏时,笔者组织学生利用“互动课堂”的弹幕功能,即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弹幕,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评论,也能看到其他学生的评论,可以在短时间内交换多种评价意见,从而提升课堂互动性和课堂参与感。这类互动性较强的“弹幕评价”方式学生非常喜欢,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由于低段学生打字能力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表情符号或者数字符号进行评价,比如“你给刚才这一小组在合作默契度方面打几分”。中段、高段学生打字速度较快,但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用简短的音乐语言进行评价。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助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