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于2017年9月起在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其识字量不减反而在“激增”,这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那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高效地识字?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以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现实高效识字。
【关键词】字理识字;快乐;高效
2017年9月,语文教材进行了“大换血”,全国中小学统一采用“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虽然讲读课篇目减少了,但从难度和识字量上反而有所增加。都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小学生的识字量不但决定着他们阅读能力的强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语文学习能力的优秀与否。但在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尴尬现象中。由于识字教学的对象主要还是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如果只是让他们单调无味地记忆生字,肯定会觉得汉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最终识字效果也只能“折半”。那学生到底该怎样学,才能识得快,学得乐?下面就结合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如何巧用“字理”,以期让低年级识字变得快乐、高效。
一、遵从天性,“字理”识字
所谓字理,即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而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入手進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汉字的字理中存在直观生动的形象,它是图画,亦是故事。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都只有六七岁,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容易被具体形象的事物吸引。如果教师能根据字理去教学,让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表意的道理,在识字教学中,追本溯源,回归到汉字小时候的形态,把一个个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以“玩”的方式学习汉字,提升其识字兴趣,从而更易,更快地识记汉字。
二、遵循规律,巧用“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从汉字的结构、笔画、读音去识记,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这个过程枯燥且乏味。而字理识字则抓住了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把字形与字义、字音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形象感知或意义识记。让学生真正变得想学、乐学、轻松学。
(一)“画出来的汉字”—— 象形识字法
象形字源于绘画,它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而此阶段的儿童对图画等象形事物记忆尤为深刻。依据这一思维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画的形式解释汉字,将象形字的构形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这就有别于传统的汉字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且能更快、更深刻地记住汉字,因此,采用象形识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二年级孩子最初学的汉字,以象形字居多。例如部编本一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就安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8个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文中以一画一字的形式呈现,图文对应,以“画说”的方式解读汉字的形与义。学生通过联想,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符号和一幅幅形象的图画相联系,使汉字更形象直观,更好记。又如我在教学“冒”的时候,一直强调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冃”,里面的两横不与别的笔画相连。但无论怎样讲,仍有不少的学生把“冒”的上半部分写成“日”。后来,笔者通过追溯字源,得知“冒”是象形字。于是,在下一次教学中,采用象形识字法,在拼读“冒”的字音后,接着展示它的演变过程:
并且边演示边提示学生“冒”的上面是一顶“大帽子”,下面的“目”表示眼睛。由于这顶帽子太大,遮住了头发与额头,只露出眼睛以下的部分,因此上部分“冃”的两横可以想象成头发和额头,不与“帽子”相连。这样一讲,学生顿时恍然大悟,不仅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正确记忆汉字,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还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经过这一次“冒”的教与学,当它再次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它已经由一个抽象的符号变成为了一幅有趣的图画。
(二)“有故事的汉字”——会意识字法
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指事字组成,以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而所谓“会意识字”,就是在领会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基础上认识汉字。
每一个会意字背后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都含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我们发现儿童在进入小学前,对识字充满热情,把识字当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当他们进入小学以后,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的时候,却渐渐对识字失去了兴趣。终究原因,在过去的一些识字课上,很多教师会就字论字,把一些富有故事性的字拆成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笔画,“强硬”把字“塞给”学生。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被机械地灌输,被动地记忆,识字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趣味。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编故事识字,让孩子更轻松,快乐地学好汉字。比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就是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文。在教学本课“男”字时,我这样做:
教师出示会意字“男”。
师:小朋友,请你们大声地叫一叫这位生字朋友的名字吧!
(生认读,师正音)
师:“男”可以分成谁和谁?
生:“田”与“力”。
师:真棒!那“田”与“力”为什么合成了“男”呢?其中是藏了什么小故事吗?谁愿意告诉老师?
生:有一个男人,他很勤奋,每天都在田里耕作,做得非常卖力。
生:有一个男人,他的家里很穷,总是吃不饱,所以他每天都在田里卖力地工作,希望可以种出一些庄稼来吃。
……
师: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给你们点赞!你们想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怎样造出“男”这个字吗?
投影展示“男”的演变过程:
师:我们看看最初的“男”,上面是一块田。古时候的男人都在田里耕种,女人则在家中纺织,因为这是有力气才能做。而男人比女人更为强壮,所以成为农耕主力。
像这样,在识字过程中,利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不但让学生的识字变得有趣而易于记忆,且还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先造字的智慧,爱上识字。
(三)“会说话的汉字”——形声识字法
中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的大比数,它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一半表音,一半表意,有着极强的构字能力。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合理归类,可让学生快速大量地集中识字,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1.同声旁的字归类。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以声旁“包”为核心,带出了“饱、泡、跑、抱、袍、炮”这类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这样既可以抓声旁帮学生记字音、字形,又可以抓形旁帮学生进一步记字义和字形。学生自然能快速地掌握这些字的音、形、义。
2.同形旁的字归类。例如,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一课中,其中“梧、桐、枫、松、柏、桦、杉、桂”都是带有相同形旁“木”的形声字。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清楚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我让学生再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木”的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它们会说话,告诉我们老祖宗的构字规律。而形声字就是一种识记规律较强的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较为容易区分形近字。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和“死记硬背”说再见,轻松快乐地提高的识字效率。
总之,中国的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汉字不同的特点,适度地运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追本溯源,把枯燥乏味的方块汉字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识字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快速、高效地识字。
参考文献:
[1]帅晓梅.遵循规律,科学实施识字写字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识字写字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2017(152):30-35.
[2]唐汉.图解汉字的故事[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2.
【关键词】字理识字;快乐;高效
2017年9月,语文教材进行了“大换血”,全国中小学统一采用“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教材虽然讲读课篇目减少了,但从难度和识字量上反而有所增加。都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小学生的识字量不但决定着他们阅读能力的强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语文学习能力的优秀与否。但在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尴尬现象中。由于识字教学的对象主要还是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如果只是让他们单调无味地记忆生字,肯定会觉得汉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最终识字效果也只能“折半”。那学生到底该怎样学,才能识得快,学得乐?下面就结合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如何巧用“字理”,以期让低年级识字变得快乐、高效。
一、遵从天性,“字理”识字
所谓字理,即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而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入手進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汉字的字理中存在直观生动的形象,它是图画,亦是故事。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都只有六七岁,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容易被具体形象的事物吸引。如果教师能根据字理去教学,让学生理解字的构形、读音、表意的道理,在识字教学中,追本溯源,回归到汉字小时候的形态,把一个个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以“玩”的方式学习汉字,提升其识字兴趣,从而更易,更快地识记汉字。
二、遵循规律,巧用“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从汉字的结构、笔画、读音去识记,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这个过程枯燥且乏味。而字理识字则抓住了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把字形与字义、字音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汉字的形象感知或意义识记。让学生真正变得想学、乐学、轻松学。
(一)“画出来的汉字”—— 象形识字法
象形字源于绘画,它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而此阶段的儿童对图画等象形事物记忆尤为深刻。依据这一思维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画的形式解释汉字,将象形字的构形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这就有别于传统的汉字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且能更快、更深刻地记住汉字,因此,采用象形识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二年级孩子最初学的汉字,以象形字居多。例如部编本一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就安排了生活中最常见的8个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文中以一画一字的形式呈现,图文对应,以“画说”的方式解读汉字的形与义。学生通过联想,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符号和一幅幅形象的图画相联系,使汉字更形象直观,更好记。又如我在教学“冒”的时候,一直强调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冃”,里面的两横不与别的笔画相连。但无论怎样讲,仍有不少的学生把“冒”的上半部分写成“日”。后来,笔者通过追溯字源,得知“冒”是象形字。于是,在下一次教学中,采用象形识字法,在拼读“冒”的字音后,接着展示它的演变过程:
并且边演示边提示学生“冒”的上面是一顶“大帽子”,下面的“目”表示眼睛。由于这顶帽子太大,遮住了头发与额头,只露出眼睛以下的部分,因此上部分“冃”的两横可以想象成头发和额头,不与“帽子”相连。这样一讲,学生顿时恍然大悟,不仅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正确记忆汉字,提高了识字效率,而且还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经过这一次“冒”的教与学,当它再次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它已经由一个抽象的符号变成为了一幅有趣的图画。
(二)“有故事的汉字”——会意识字法
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指事字组成,以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而所谓“会意识字”,就是在领会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基础上认识汉字。
每一个会意字背后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都含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我们发现儿童在进入小学前,对识字充满热情,把识字当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当他们进入小学以后,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的时候,却渐渐对识字失去了兴趣。终究原因,在过去的一些识字课上,很多教师会就字论字,把一些富有故事性的字拆成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笔画,“强硬”把字“塞给”学生。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被机械地灌输,被动地记忆,识字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趣味。因此,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编故事识字,让孩子更轻松,快乐地学好汉字。比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就是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文。在教学本课“男”字时,我这样做:
教师出示会意字“男”。
师:小朋友,请你们大声地叫一叫这位生字朋友的名字吧!
(生认读,师正音)
师:“男”可以分成谁和谁?
生:“田”与“力”。
师:真棒!那“田”与“力”为什么合成了“男”呢?其中是藏了什么小故事吗?谁愿意告诉老师?
生:有一个男人,他很勤奋,每天都在田里耕作,做得非常卖力。
生:有一个男人,他的家里很穷,总是吃不饱,所以他每天都在田里卖力地工作,希望可以种出一些庄稼来吃。
……
师: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给你们点赞!你们想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怎样造出“男”这个字吗?
投影展示“男”的演变过程:
师:我们看看最初的“男”,上面是一块田。古时候的男人都在田里耕种,女人则在家中纺织,因为这是有力气才能做。而男人比女人更为强壮,所以成为农耕主力。
像这样,在识字过程中,利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不但让学生的识字变得有趣而易于记忆,且还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先造字的智慧,爱上识字。
(三)“会说话的汉字”——形声识字法
中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的大比数,它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一半表音,一半表意,有着极强的构字能力。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合理归类,可让学生快速大量地集中识字,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1.同声旁的字归类。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以声旁“包”为核心,带出了“饱、泡、跑、抱、袍、炮”这类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这样既可以抓声旁帮学生记字音、字形,又可以抓形旁帮学生进一步记字义和字形。学生自然能快速地掌握这些字的音、形、义。
2.同形旁的字归类。例如,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一课中,其中“梧、桐、枫、松、柏、桦、杉、桂”都是带有相同形旁“木”的形声字。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清楚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我让学生再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木”的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它们会说话,告诉我们老祖宗的构字规律。而形声字就是一种识记规律较强的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较为容易区分形近字。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有效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和“死记硬背”说再见,轻松快乐地提高的识字效率。
总之,中国的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汉字不同的特点,适度地运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追本溯源,把枯燥乏味的方块汉字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识字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快速、高效地识字。
参考文献:
[1]帅晓梅.遵循规律,科学实施识字写字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识字写字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2017(152):30-35.
[2]唐汉.图解汉字的故事[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