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灌输与引领”“教教材与用教材”的关系,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及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圆周角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09-02
  评注: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发现折痕与∠BAC的三种位置关系,认识到解决问题必须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的情况(1)着手解决,并引导学生将情况(2)、(3)的图形(图4、图5)向(1)的图形(图3)转化,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也掌握了分类讨论及化归思想,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从中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学习。
  简析:
  (1)本节课教师把数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对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参与的过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
  (2)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较好地做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动手画、量等操作,使学生参与定理的发现、探究、验证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直观能力,又体现了数学的活动性、合作性。
  (3)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体验“数学好玩”,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如,在圆周角定理被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把观察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动手做实验、画图、探方法、找规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对今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启示
  回顾这一节课的几个精彩教学片断,使我自然联想到曾在学校所听的推门课、公开课的各种场景,不禁对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问题产生思考。结合上述案例与平时的工作体会,我形成了对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1.关于“预设”与“生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应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没有“预见”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生成”。尽量减少通过各种问题提问的方式束缚学生的思维,控制课堂节奏,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预设”上来。应多创设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自主愉快地学习。
  2.关于“灌输”与“引领”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是“讲授法”,还没有走出“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误区,学生很少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新课标提出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既然师生的角色发生改变,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少点“灌输”,多点互动,多点“引领”,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中有效地学习。
  3.关于“教教材”与“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与建设者。同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性,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性、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活用活学,不要唯教材论,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处理,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更加生活化、合理化。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师生互動,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课堂的教学就会更加有效。
  4.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并能进一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有用的数学。
  5.关于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对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熟练地操作,切忌在操作过程中流于形式,片面追求场面热闹,效果欠佳的教学课堂。因此,要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更加有效、有序,关键是教学问题要设计得好,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以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主动猜想、探究。只有做到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更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开展探究、合作学习,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其他文献
一位产科医生曾对我说,怀孕有点儿像用电转烧烤架做烤鸡,“只需放上去就不用管它了!”一旦小宝贝呱呱坠地,生活本身就成了一场“等待的游戏”——纵然一片忙乱。小人儿们的身子软软的,偶尔会欢快地发出短促的尖叫声。    然而从婴儿产业的各种产品来判断,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有诸多行为需要父母们密切监测、记录并加以分析。在一些科技活动中,如每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CES),瞄准新晋父母的各类装置
吴浩今年四十出头,在县文化馆工作,这些年,他在文学上小有成就,加入了春江市作协。  这天,吴浩下班回家,一进家门,就冲老婆吼道:“让你帮我找篇文章,你就敷衍了事,这回好了,露馅了!”  老婆也急了,说:“刚回家,你发什么神经?”  吴浩稍微平静了一下,坐在沙发上,讲起了“离奇事件”的经过。三个月前,市里组织“春江杯”短篇小说征文比赛。谁知,吴浩这次灵感枯竭,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把稿子交上去。文化馆
人类发明计算机以来,应用软件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服务。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网络盛行的时代,网络版(包括CS架构和BS架构)应用软件更让人们享受到了多人同时协同工作的好处,提高了工作效率。  传统的C/S(Client/Server)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Client端,还是Server端,都还需要特
在教学《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座大山的两侧有两个村庄,一个在A处,一个在B处.有一天,一个村民想测量一下A村到B村的距离,你能帮助他想一个好办法吗?  我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看这样行吗?”他走上讲台,一边讲述自己的看法,一边在黑板上画了起来:“我过A、B点分别各引一条平行线,然后在它们的上面取相等的线段,连起来,只要量出所连线段的长度就行了.”紧接着
19岁的本已经“休息”一年半了。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后,他的中学阶段结束了,他迎来了无限的自由。凭借毕业证书上的成绩,他可以申请大学,而且这个成绩终生有效,这意味着他并不需要马上开始学业。本可以去遥远的国家旅游,完成实习,做各种尝试,也可以开始大学生活或参加一项培训。他可以做一切可能的事情。“然而问题是,究竟该做什么呢?”本说。  自2017年3月离校的那天起,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件事,但是毫无结论,因此
2014年12月,远在阿尔及利亚务工的河南新乡父亲刘林栋惊闻年仅1岁多的儿子突然身亡,悲痛欲绝。妻子说儿子是暴病而亡,而刘林栋却在儿子小小的遗体上发现了诡秘伤痕。儿子究竟缘何暴死?紧急回国的刘林栋发誓要为死不瞑目的小儿讨回公道——  一岁乖儿离奇暴亡,  父亲紧急回国誓讨公道  2014年12月16日,远在阿尔及利亚务工的刘林栋突然接到姐姐从国内打来的电话:“你赶紧回国,明明病重了。”刘林栋预感到
[摘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解放学生的眼嘴、手脑、时空三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解放”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解放激活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64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陶老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并以“六大解放”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建构知识,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以“糖类”的教学为例,展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课题的选择、设计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生活情境;糖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
高远是电视台的摄像师,工作至今已近二十年,是新闻部的元老。  这天,高远下班回到家,他脸色阴沉,默默地坐在沙发上抽烟。不一会儿,妻子回来了,见丈夫神色有异,忙走过去问他怎么了。  高远摇摇头,没有说话。妻子着急道:“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高远这才冷冷地说:“我要和你离婚。”  妻子惊得目瞪口呆。她与高远结婚二十年,平日里甚是恩爱,女儿都已上大学了,谁能想到高远竟会有离婚的想法。她深吸一口气问:
一、前言  物理模型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于现实现象的深入思考,很大程度上要求对于本质的追求,而对于次要因素一般采用忽视的方式。抽象出来的实际问题不再是原来的问题,但是可以显示出问题的根本性质,这种方式就是物理模型的思考方式。例如,针对某一个实际物体在平面上运动的具体规律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忽略摩擦力的次要条件,这样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平面运动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之后,在进行有摩擦力条件下的考虑,这样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