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车联网诞生前夜
人类短短历史中,生产力的几次飞跃,都伴随着重要的技术革新:蒸汽机和电力造就了前两次工业革命,而百花齐放的新技术正时时刻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是这个时代万能的催化剂,它使信息以爆炸般的速度传播,而作为这股信息流的准盲区——汽车,已然走到了接受洗礼的前夜,各方正为争夺主导权前赴后继,车联网时代即将诞生
为什么需要把车接入网络?这是个直接而又复杂的问题。
说车联网要先从互联网说起。遥想二十多年前互联网诞生,80后及更早的一两代人,对电脑和互联网从陌生、了解、熟悉,逐步走向了依赖。时至今日,电脑和网络已经深层次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它们(包括移动终端),很多人的生活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冲击。从单台电脑发展到互联网,不光是信息和数据得以传播流通、整个世界变得沟通无国界,更重要的是藉此带来的生产力千百倍的提升,变无数不可能为可能。把车连接成网能够实现信息互通,是打造更加高效、安全、快捷的智能交通的前提条件。
回过头来说说汽车。以IT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评判,车载信息和娱乐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或者人性化,整体水平已经落后于时代。当手机上各种智能便捷应用已经深度入侵我们的生活之后,车载系统有没有让您觉得“上车回到十年前”?用“不思进取”批判整车厂大概有失偏颇,他们也在努力探索,但和日新月异的掌上终端相比,车载的娱乐信息系统的整体现状落伍且缺乏活力,先不说功能方面局限于导航和音乐,没有太大的突破,连硬件的表现,在二十万元左右的车上的体验都比不上个区区一台千元手机流畅,界面缺乏新意、反应迟钝、功能单薄、资源贫乏……地图的更新周期甚至以年为单位。汽车厂家是保守的,但大数据的脚步却是不可阻挡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必须尽快融入信息化的大潮,以适应人群消费需求的变化。用程序控制硬件同样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件连电饭锅都了解的事,有了越发丰富的程序和开放的接口,车联网必然水到渠成。
成熟的车联网,有两大功用:一是更丰富的生活服务;二是保障安全高效的智能驾驶
车是一件比较特殊的商品,它具有移动性,并且对安全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车联网的发展,不光包括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传递、车和人的互动,还包括了车与车、车与公路基础设施的互动,也就是V2V(Vehicle-to-Vehicle)和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这涉及到了行驶安全、高效以及未来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是车联网内其他领域所没有的概念。千万不要认为车载系统插块3G卡就算车联网了,那只相当于电脑接了网线,各种骨干系统和功能性的应用才是核心所在。
在现实中,飞行员在起飞之前会对飞机仪表做各项复杂的检查。在车联网时代,汽车启动后的自检,也会成为基本的例行程序,而且是自动的。它包括对驾驶员的识别、车辆各项性能指标的校核统计、目的地的确立等信息,根据车主预先授权(如同安卓系统上各个应用享有的不同权限),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特定单位例如本地交通管理中心、汽车4S店、保险公司甚至预订饭店的停车场管理程序。
车内的各种应用程序,是车联网的另一大功用。它显然会包括基本的导航和音乐功能,更多的则是渗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应用,以语音操作为接口,以云端为中枢,将人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指令,通过相应的程序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您手机上的很多应用,在不影响行驶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上车”,而一些专供车用的程序,也会逐渐开发出来。这些程序依附的平台,或许仍然以“信息娱乐系统(IVI)”的名义存在,只是未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车内系统平台是由车厂开发,还是来自GOOGLE的安卓、APPLE的iOS,目前尚不明朗,LINUX、黑莓以及微软,也都在积极跑马圈地,获得不同数量的车厂支持。
在车联网的成熟模式中,本地交通管理中心作为最高级管理机构存在于车联网
各地的交通管理中心如同航空业的塔台,可以随时掌控辖区内所有处于激活状态车辆的实时信息,包括驾驶员的身份、车辆的代码和位置、行驶速度甚至目的地,这样就可以实时掌握最精确的交通流量(当然这需要可靠性极高的数据网络和具有很强运算能力的计算机集群的支持),合理控制各个路段的交通信号和车流量,最大程度提高通行效率。在更远一点的未来,车联网高度发达,它的终极形态是把一切工作都交给AI(人工智能)来掌控。上车后一键开启全自动模式,直接告知车载系统此行的目的地,本地交通管理中心的高级管理AI会根据申请,结合实时路况,分配下来最高效的路线,全程无人驾驶。到达目的地之后,自动驶入预约好的停车位。您只要全程系好安全带就够了。
如同曾经发生在电脑和手机上的系统之争、平台之争,汽车厂家和IT公司,也正在用尽办法抢夺车载系统的控制权,各种合纵和连横仍在进行中,未来车内系统的统治者,尚未从乱战中脱颖而出。李彦宏说“中国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车载系统这座孤城,很快就要被攻破。别的不说,本人每次开车出行,都是直接在手机上用GOOGLE地图搜索目的地,然后把手机放在支架上导航,有语音,界面也清新,还有实时路况,比车本身原带的导航设备好用太多,后者不光设定繁琐费力,数据也是较为老旧,这怎么对得起车主花高价购买的高级配置,市场会逼着车企升级换代。考虑到成本,对一些小型车企来说,直接引入免费的系统(例如安卓)是最省心和简单的办法,代价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这块屏幕的统治权。
在不远的未来,车联网可以这样
案例一 保障日常行车的高效和安全
在行驶过程中,车载系统收到本地交通管理中心(设想中的机构)发来的信息并通过语音播报:京K12345的车主您好,您的预定路线前方2公里处出现降雨,请将主动巡航速度上限降至60km/h,建议激活适时四驱系统以四驱模式行驶,并将灯光和雨刷置于自动模式。
在这个案例中,本地交通管理中心在获得气象预报信息之后,根据全部行驶车辆的实时位置及速度信息,向即将进入雨区的车辆发出个性化的建议,提前控制车流速度,降低堵车和事故的概率。 案例三 提升日常用车的舒适和便利
车辆硬件和行驶数据向应用程序的开放程度,可以决定我们今后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有多么不可思议。目前奥迪、宝马等一些高端车型可以选择经济、运动、舒适等多种模式,未来这可能仅仅就是动动指头那么简单,切换发动机喷油程序或者变速器的换挡逻辑,轻松改变爱车的操控表现,像换个桌面主题一样简单。听到喜欢的音乐也不用费心查询,直接用语音告诉系统“把这个歌添加到我的喜爱列表中”,系统将这一段语音指令上传到云,原生态的自然语言得到分析,明白您在说什么,之后就下达指令,识别这首歌(现在的QQ音乐等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并进行添加。
案例二 应对突发事件
一位老人在驾驶途中突发疾病陷入昏迷,车辆失去控制,开始减速并滑向侧方车道。车载车道监测系统在发出声音、振动和灯光三种警告提示后没有得到驾驶员的回应,自行启动纠偏程序使车辆保持在车道内。本地交通管理中心注意到该车速度逐渐降低,向车载系统发送了一个询问,得到的反馈是车辆处于无人控制状态。管理中心呼叫驾驶员无人应答之后启动应急权限,远程打开标配的车内摄像头,发现老人昏迷,随即给该车发送了就近靠边停车的指令并派救护车前往现场救援,同时通知后续车辆避让绕行。更先进的未来会指示该车自动前往医院。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城市中,可能会迅速被路人发现并报警,但如果发生在远郊公路,且驾驶员没有及时在昏迷之前按下类似“安吉星”或者“G-book”上面的“SOS”按键,只能依靠智能系统和交通管理中心。未来的商品车宣传中或许会出现“建议65岁以上老年驾驶员选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有安吉星有CUE,同时还在自研MyLink,低端的雪佛兰或许会拱手交给苹果
通用在国内推行的服务中,安吉星属于车联网的范畴,它利用无线数据网络和人工客服中心,实现了导航和安防两大功能。前者允许车主直接通过内置电话联系到客服人员,对方帮助设定目的地并发来导航数据包,甚至可提供全程人工语音领航;后者则可锁定被盗车辆,以及在发生碰撞后自动发送信号,客服中心第一时间帮助联系警方和医疗救援。除此之外,通用的高端品牌凯迪拉克还推出了CUE车载系统,功能更为丰富。但通用的重头戏还是MyLink,与福特的Applink有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MyLink不需要手机,应用直接安装于系统;第二点是开放程度不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开发,仅限于通用的合作伙伴。
最老牌的车企摆出了最开放的姿态
很难想象,最老牌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宣称自己是一家移动方案提供商,而非汽车制造商或者科技公司。福特对未来车联网的解决方案是SYNC Applink。SYNC是福特联合微软研发的一个车载多媒体平台,具有语音识别、手机连接、导航、多媒体等丰富的功能。而Applink是福特面向开发者的一个产品,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申请注册,免费获得开发工具和技术支持,开发符合Applink要求的车载应用,如同苹果的App Store。对于车主来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手机,苹果、安卓、黑莓还是Windows,只要安装了通过了Applink认证的应用,都可以在进车之后方便地同SYNC同步数据并通过语音控制并实现功能。相比其他车厂的车载系统解决方案,福特Applink是最开放的,开发者可以凭本事吃饭,而福特只负责审核,这种开放性的开发模式,不难想象未来会形成非常健康的生态圈。并且,福特宣称可以免费将这个系统提供给其他汽车制造商。
野心勃勃的iOS in the Car
苹果是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绝对不可忽视的巨头,它深知抢占车载系统的重要性。在刚刚结束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了全新的“iOS in the Car”计划,该计划旨在将iOS 7操作系统全面集成于车载系统内,通过触摸屏上的控制按钮或语音控制系统Siri Eyes Free来实现操作,能够提供地图导航、iTunes Radio (新推出的免费流媒体音乐服务)、语音iMessage等服务,车厂只需提供一块屏幕,苹果便可以接管一切。目前已有包括本田、日产、法拉利、奔驰、雪佛兰、现代、英菲尼迪、沃尔沃、讴歌、欧宝、捷豹、起亚在内的12家汽车厂商表示参与该计划,而具体车型将在2014年陆续面世。值得注意的是,BMW、大众、通用、福特等几巨头并未出现在合作名单中。
固守阵地坚决不放手主导权,将使用最广泛的APP搬入车内
BMW主推的“互联驾驶ConnectedDrive”概念,几乎涵盖了车联网所能提供的全部功能,非常完备。在应用层面,BMW用ConnectedDrive与iDrive相结合,硬件和应用都在进化和丰满。在互联驾驶概念推出之前,BMW早在2004年就和苹果开始了合作,车载音响可以连接iPod播放音乐,这主要是为使用苹果产品的车主提供方便。而今,在车联网主导权的争夺战中,BMW的态度异常坚决,其车载系统必须以iDrive为核心,但可以接受不涉及行驶的一些应用进场。从2014年起,BMW的全部车型,将支持苹果的Siri Eyes Free和三星的S-Voice Drive,可以满足使用这两个品牌手机的车主在车内通过声音控制发信息、打电话和听音乐。车载应用一部分由宝马单独开发,一部分则通过开放SDK的方式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发完成的应用包括百度地图、豆瓣音乐等。BMW在互联驾驶领域的步伐很大,年内将增加基于安卓手机的一些链接应用。
自主品牌在车联网领域有想法,也有行动,先有产品再做品牌或许是个捷径
尽管自主品牌在主动安全、发动机技术等方面仍然依赖于上游零配件供应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车联网领域没有自己的想法。2010年,上汽荣威就率先在荣威350上推出了基于安卓系统的Inkanet系统,该系统是国内第一个批量上市的安卓车机。基于内置的3G SIM卡,它可以通过各种应用,轻松实现包含车载视听、通讯、导航在内的多种服务,甚至也有类似G-book那样的呼叫中心。由国内科技公司讯飞口讯提供技术支持的iVoka语音识别功能,具有很高的识别率,能够通过语音实现查询、导航、打电话、发短信等诸多功能,笔者认为它的识别准确率比没有云端支持的微软的SYNC强了不少。
观致是中国汽车品牌中唯一一个从诞生之初就以国际化成熟模式运作的汽车品牌,旗下车型初次登台亮相全球便获得如潮的好评。最近,观致发布了与微软合作开发的QorosQlo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该系统可与用户的智能手机及个人电脑保持信息同步,可以提供包括娱乐、导航、通信和车辆信息检视功能在内的30多种服务,并且在其背后还有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平台的支持。
在线地图服务网站百度地图和高德,在各自的网站上都推出了“发送到汽车”的功能,它可以帮助车主将在PC端搜索出来的地理信息,直接发送到个人汽车上,从而帮助用户绕开在车载屏幕上输入文字的不便,开车后可直接启动导航。目前,高德支持 MG、荣威以及比亚迪等部分搭载了“云服务”的车型;而百度则支持BMW和比亚迪原车,以及钛马星后装导航系统。
写在最后
介绍了以上这些,其实并不足以将目前各个厂商的产品全面地展示出来,包括产品特色、使用方法、功能分类等,但是我想读者们已经能够大体上了解到,未来车联网时代的汽车,将会全面置于电子系统的掌控之下,不管是驾驶员、车辆的各个系统、信息和娱乐、导航和生活服务,都会衍生出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功能。驾驶汽车或许会变成一件相当简单的事,甚至你都可以不用亲自动手驾驶;也许会变得很复杂,就像你初次接触智能手机一样,丰富的功能需要你一点一点探索。不管各个厂家用什么系统、有哪些应用或者需不需要连接手机,用语音控制软件、靠云端提供计算、车路一体……都是大势所趋。新技术不是突然到来的,不知不觉中,我们将进入车联网的新时代。
人类短短历史中,生产力的几次飞跃,都伴随着重要的技术革新:蒸汽机和电力造就了前两次工业革命,而百花齐放的新技术正时时刻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是这个时代万能的催化剂,它使信息以爆炸般的速度传播,而作为这股信息流的准盲区——汽车,已然走到了接受洗礼的前夜,各方正为争夺主导权前赴后继,车联网时代即将诞生
为什么需要把车接入网络?这是个直接而又复杂的问题。
说车联网要先从互联网说起。遥想二十多年前互联网诞生,80后及更早的一两代人,对电脑和互联网从陌生、了解、熟悉,逐步走向了依赖。时至今日,电脑和网络已经深层次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它们(包括移动终端),很多人的生活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冲击。从单台电脑发展到互联网,不光是信息和数据得以传播流通、整个世界变得沟通无国界,更重要的是藉此带来的生产力千百倍的提升,变无数不可能为可能。把车连接成网能够实现信息互通,是打造更加高效、安全、快捷的智能交通的前提条件。
回过头来说说汽车。以IT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评判,车载信息和娱乐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或者人性化,整体水平已经落后于时代。当手机上各种智能便捷应用已经深度入侵我们的生活之后,车载系统有没有让您觉得“上车回到十年前”?用“不思进取”批判整车厂大概有失偏颇,他们也在努力探索,但和日新月异的掌上终端相比,车载的娱乐信息系统的整体现状落伍且缺乏活力,先不说功能方面局限于导航和音乐,没有太大的突破,连硬件的表现,在二十万元左右的车上的体验都比不上个区区一台千元手机流畅,界面缺乏新意、反应迟钝、功能单薄、资源贫乏……地图的更新周期甚至以年为单位。汽车厂家是保守的,但大数据的脚步却是不可阻挡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必须尽快融入信息化的大潮,以适应人群消费需求的变化。用程序控制硬件同样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件连电饭锅都了解的事,有了越发丰富的程序和开放的接口,车联网必然水到渠成。
成熟的车联网,有两大功用:一是更丰富的生活服务;二是保障安全高效的智能驾驶
车是一件比较特殊的商品,它具有移动性,并且对安全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车联网的发展,不光包括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传递、车和人的互动,还包括了车与车、车与公路基础设施的互动,也就是V2V(Vehicle-to-Vehicle)和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这涉及到了行驶安全、高效以及未来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是车联网内其他领域所没有的概念。千万不要认为车载系统插块3G卡就算车联网了,那只相当于电脑接了网线,各种骨干系统和功能性的应用才是核心所在。
在现实中,飞行员在起飞之前会对飞机仪表做各项复杂的检查。在车联网时代,汽车启动后的自检,也会成为基本的例行程序,而且是自动的。它包括对驾驶员的识别、车辆各项性能指标的校核统计、目的地的确立等信息,根据车主预先授权(如同安卓系统上各个应用享有的不同权限),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特定单位例如本地交通管理中心、汽车4S店、保险公司甚至预订饭店的停车场管理程序。
车内的各种应用程序,是车联网的另一大功用。它显然会包括基本的导航和音乐功能,更多的则是渗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应用,以语音操作为接口,以云端为中枢,将人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指令,通过相应的程序解决问题、满足需求。您手机上的很多应用,在不影响行驶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上车”,而一些专供车用的程序,也会逐渐开发出来。这些程序依附的平台,或许仍然以“信息娱乐系统(IVI)”的名义存在,只是未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车内系统平台是由车厂开发,还是来自GOOGLE的安卓、APPLE的iOS,目前尚不明朗,LINUX、黑莓以及微软,也都在积极跑马圈地,获得不同数量的车厂支持。
在车联网的成熟模式中,本地交通管理中心作为最高级管理机构存在于车联网
各地的交通管理中心如同航空业的塔台,可以随时掌控辖区内所有处于激活状态车辆的实时信息,包括驾驶员的身份、车辆的代码和位置、行驶速度甚至目的地,这样就可以实时掌握最精确的交通流量(当然这需要可靠性极高的数据网络和具有很强运算能力的计算机集群的支持),合理控制各个路段的交通信号和车流量,最大程度提高通行效率。在更远一点的未来,车联网高度发达,它的终极形态是把一切工作都交给AI(人工智能)来掌控。上车后一键开启全自动模式,直接告知车载系统此行的目的地,本地交通管理中心的高级管理AI会根据申请,结合实时路况,分配下来最高效的路线,全程无人驾驶。到达目的地之后,自动驶入预约好的停车位。您只要全程系好安全带就够了。
如同曾经发生在电脑和手机上的系统之争、平台之争,汽车厂家和IT公司,也正在用尽办法抢夺车载系统的控制权,各种合纵和连横仍在进行中,未来车内系统的统治者,尚未从乱战中脱颖而出。李彦宏说“中国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车载系统这座孤城,很快就要被攻破。别的不说,本人每次开车出行,都是直接在手机上用GOOGLE地图搜索目的地,然后把手机放在支架上导航,有语音,界面也清新,还有实时路况,比车本身原带的导航设备好用太多,后者不光设定繁琐费力,数据也是较为老旧,这怎么对得起车主花高价购买的高级配置,市场会逼着车企升级换代。考虑到成本,对一些小型车企来说,直接引入免费的系统(例如安卓)是最省心和简单的办法,代价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这块屏幕的统治权。
在不远的未来,车联网可以这样
案例一 保障日常行车的高效和安全
在行驶过程中,车载系统收到本地交通管理中心(设想中的机构)发来的信息并通过语音播报:京K12345的车主您好,您的预定路线前方2公里处出现降雨,请将主动巡航速度上限降至60km/h,建议激活适时四驱系统以四驱模式行驶,并将灯光和雨刷置于自动模式。
在这个案例中,本地交通管理中心在获得气象预报信息之后,根据全部行驶车辆的实时位置及速度信息,向即将进入雨区的车辆发出个性化的建议,提前控制车流速度,降低堵车和事故的概率。 案例三 提升日常用车的舒适和便利
车辆硬件和行驶数据向应用程序的开放程度,可以决定我们今后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有多么不可思议。目前奥迪、宝马等一些高端车型可以选择经济、运动、舒适等多种模式,未来这可能仅仅就是动动指头那么简单,切换发动机喷油程序或者变速器的换挡逻辑,轻松改变爱车的操控表现,像换个桌面主题一样简单。听到喜欢的音乐也不用费心查询,直接用语音告诉系统“把这个歌添加到我的喜爱列表中”,系统将这一段语音指令上传到云,原生态的自然语言得到分析,明白您在说什么,之后就下达指令,识别这首歌(现在的QQ音乐等很多软件都可以做到)并进行添加。
案例二 应对突发事件
一位老人在驾驶途中突发疾病陷入昏迷,车辆失去控制,开始减速并滑向侧方车道。车载车道监测系统在发出声音、振动和灯光三种警告提示后没有得到驾驶员的回应,自行启动纠偏程序使车辆保持在车道内。本地交通管理中心注意到该车速度逐渐降低,向车载系统发送了一个询问,得到的反馈是车辆处于无人控制状态。管理中心呼叫驾驶员无人应答之后启动应急权限,远程打开标配的车内摄像头,发现老人昏迷,随即给该车发送了就近靠边停车的指令并派救护车前往现场救援,同时通知后续车辆避让绕行。更先进的未来会指示该车自动前往医院。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城市中,可能会迅速被路人发现并报警,但如果发生在远郊公路,且驾驶员没有及时在昏迷之前按下类似“安吉星”或者“G-book”上面的“SOS”按键,只能依靠智能系统和交通管理中心。未来的商品车宣传中或许会出现“建议65岁以上老年驾驶员选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有安吉星有CUE,同时还在自研MyLink,低端的雪佛兰或许会拱手交给苹果
通用在国内推行的服务中,安吉星属于车联网的范畴,它利用无线数据网络和人工客服中心,实现了导航和安防两大功能。前者允许车主直接通过内置电话联系到客服人员,对方帮助设定目的地并发来导航数据包,甚至可提供全程人工语音领航;后者则可锁定被盗车辆,以及在发生碰撞后自动发送信号,客服中心第一时间帮助联系警方和医疗救援。除此之外,通用的高端品牌凯迪拉克还推出了CUE车载系统,功能更为丰富。但通用的重头戏还是MyLink,与福特的Applink有些类似,不同之处在于,MyLink不需要手机,应用直接安装于系统;第二点是开放程度不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开发,仅限于通用的合作伙伴。
最老牌的车企摆出了最开放的姿态
很难想象,最老牌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宣称自己是一家移动方案提供商,而非汽车制造商或者科技公司。福特对未来车联网的解决方案是SYNC Applink。SYNC是福特联合微软研发的一个车载多媒体平台,具有语音识别、手机连接、导航、多媒体等丰富的功能。而Applink是福特面向开发者的一个产品,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申请注册,免费获得开发工具和技术支持,开发符合Applink要求的车载应用,如同苹果的App Store。对于车主来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手机,苹果、安卓、黑莓还是Windows,只要安装了通过了Applink认证的应用,都可以在进车之后方便地同SYNC同步数据并通过语音控制并实现功能。相比其他车厂的车载系统解决方案,福特Applink是最开放的,开发者可以凭本事吃饭,而福特只负责审核,这种开放性的开发模式,不难想象未来会形成非常健康的生态圈。并且,福特宣称可以免费将这个系统提供给其他汽车制造商。
野心勃勃的iOS in the Car
苹果是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绝对不可忽视的巨头,它深知抢占车载系统的重要性。在刚刚结束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了全新的“iOS in the Car”计划,该计划旨在将iOS 7操作系统全面集成于车载系统内,通过触摸屏上的控制按钮或语音控制系统Siri Eyes Free来实现操作,能够提供地图导航、iTunes Radio (新推出的免费流媒体音乐服务)、语音iMessage等服务,车厂只需提供一块屏幕,苹果便可以接管一切。目前已有包括本田、日产、法拉利、奔驰、雪佛兰、现代、英菲尼迪、沃尔沃、讴歌、欧宝、捷豹、起亚在内的12家汽车厂商表示参与该计划,而具体车型将在2014年陆续面世。值得注意的是,BMW、大众、通用、福特等几巨头并未出现在合作名单中。
固守阵地坚决不放手主导权,将使用最广泛的APP搬入车内
BMW主推的“互联驾驶ConnectedDrive”概念,几乎涵盖了车联网所能提供的全部功能,非常完备。在应用层面,BMW用ConnectedDrive与iDrive相结合,硬件和应用都在进化和丰满。在互联驾驶概念推出之前,BMW早在2004年就和苹果开始了合作,车载音响可以连接iPod播放音乐,这主要是为使用苹果产品的车主提供方便。而今,在车联网主导权的争夺战中,BMW的态度异常坚决,其车载系统必须以iDrive为核心,但可以接受不涉及行驶的一些应用进场。从2014年起,BMW的全部车型,将支持苹果的Siri Eyes Free和三星的S-Voice Drive,可以满足使用这两个品牌手机的车主在车内通过声音控制发信息、打电话和听音乐。车载应用一部分由宝马单独开发,一部分则通过开放SDK的方式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开发完成的应用包括百度地图、豆瓣音乐等。BMW在互联驾驶领域的步伐很大,年内将增加基于安卓手机的一些链接应用。
自主品牌在车联网领域有想法,也有行动,先有产品再做品牌或许是个捷径
尽管自主品牌在主动安全、发动机技术等方面仍然依赖于上游零配件供应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车联网领域没有自己的想法。2010年,上汽荣威就率先在荣威350上推出了基于安卓系统的Inkanet系统,该系统是国内第一个批量上市的安卓车机。基于内置的3G SIM卡,它可以通过各种应用,轻松实现包含车载视听、通讯、导航在内的多种服务,甚至也有类似G-book那样的呼叫中心。由国内科技公司讯飞口讯提供技术支持的iVoka语音识别功能,具有很高的识别率,能够通过语音实现查询、导航、打电话、发短信等诸多功能,笔者认为它的识别准确率比没有云端支持的微软的SYNC强了不少。
观致是中国汽车品牌中唯一一个从诞生之初就以国际化成熟模式运作的汽车品牌,旗下车型初次登台亮相全球便获得如潮的好评。最近,观致发布了与微软合作开发的QorosQlo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该系统可与用户的智能手机及个人电脑保持信息同步,可以提供包括娱乐、导航、通信和车辆信息检视功能在内的30多种服务,并且在其背后还有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平台的支持。
在线地图服务网站百度地图和高德,在各自的网站上都推出了“发送到汽车”的功能,它可以帮助车主将在PC端搜索出来的地理信息,直接发送到个人汽车上,从而帮助用户绕开在车载屏幕上输入文字的不便,开车后可直接启动导航。目前,高德支持 MG、荣威以及比亚迪等部分搭载了“云服务”的车型;而百度则支持BMW和比亚迪原车,以及钛马星后装导航系统。
写在最后
介绍了以上这些,其实并不足以将目前各个厂商的产品全面地展示出来,包括产品特色、使用方法、功能分类等,但是我想读者们已经能够大体上了解到,未来车联网时代的汽车,将会全面置于电子系统的掌控之下,不管是驾驶员、车辆的各个系统、信息和娱乐、导航和生活服务,都会衍生出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功能。驾驶汽车或许会变成一件相当简单的事,甚至你都可以不用亲自动手驾驶;也许会变得很复杂,就像你初次接触智能手机一样,丰富的功能需要你一点一点探索。不管各个厂家用什么系统、有哪些应用或者需不需要连接手机,用语音控制软件、靠云端提供计算、车路一体……都是大势所趋。新技术不是突然到来的,不知不觉中,我们将进入车联网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