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感动世界的童星到跨越6000公里偷渡的难民
因为《追风筝的人》,阿富汗演员艾哈迈德?汗?马赫米扎达有了另一个名字——小哈桑。正是因为这个角色,8年来,他饱受人身威胁,漂泊各地,如今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个追风筝的少年,终于有机会看看云淡风轻的天空有多美妙。
几只风筝在阿富汗的天空摇曳,一群少年欢呼着追逐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跟我走!”小哈桑向阿米尔少爷招招手,拉着他穿过广场,穿过市集,跑向了和大队人马相反的巷子尽头,静静等待。
“风筝会飞到这儿来吗?你没有骗我吧?”阿米尔向上望着,根本没看到刚刚追的那只风筝。
小哈桑眯起眼睛,带着小小的自信:“相信我,阿米尔少爷,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
“看!风筝来了!”远处追逐的少年盯着那只风筝一头扎进哈桑怀中。只要有哈桑在,阿米尔就不用担心风筝比赛的结果。
这是电影《追风筝的人》开始的一幕。它改编自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小说,以阿富汗少年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人生际遇,展现了阿富汗数十年的生活画卷。2007年,美国导演马克?福斯特把小说搬上了大银幕。
当年夏天,福斯特飞到阿富汗,挑选饰演阿米尔和哈桑的小演员,2000多个孩子参加试镜,但福斯特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9月,他們终于找到了饰演小阿米尔的泽科瑞拉?伊布拉赫米。为了寻找小哈桑,福斯特到了喀布尔一所文法学校,让孩子们一个个表演电影中的桥段。12岁的马赫米扎达童真自然的表演让福斯特眼前一亮,“他就是哈桑!”
之后,剧组安排马赫米扎达向当地一位风筝艺人学习放风筝。“比起放风筝,我更喜欢踢足球。”开拍没多久,剧组就被塔利班下了驱逐令,福斯特带着两个小家伙辗转来到了中国喀什,完成了拍摄。
电影中,哈扎拉族的哈桑谨守着仆人的本分,保护着普什图族的少爷阿米尔。阿米尔受欺负时,瘦小的哈桑总是出头为他讨回公道。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小哈桑兴高采烈地追到了风筝,却被一群普什图族小混混逼到墙角,遭到了不良少年阿瑟夫的强暴。当时,阿米尔就在巷子口,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哈桑则默默接受了他的冷漠。
马赫米扎达的出色表演,让银幕上的小哈桑活了,充满着智慧和勇气,却遭遇背叛和不幸,打动了人心里最柔软的角落。《纽约时报》评论称“这堪称影史上最出色的儿童表演。”
因为饰演哈桑,马赫米扎达拿到了5000英镑(1英镑约合9.8元人民币)的酬金。在阿富汗,一名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35英镑。
拍摄巷子里的性侵戏分时,导演福斯特让马赫米扎达脱下裤子,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福斯特又劝:“如果没有这场戏,整个电影会一团糟。”马赫米扎达急得大喊:“你在考虑你的电影,但有没有考虑过我!我是个阿富汗人,所有的阿富汗人,都不会接受这样做。”最后,他们商定,性侵戏以模糊的象征性镜头一带而过,并且会在上映时被剪掉。但是,这个模糊的镜头还是出现在大银幕上。
此外,影片中敏感的种族关系问题也让马赫米扎达和家人担忧不已。在影片反映的上世纪70年代,普什图族等级高于哈扎拉;1979年苏联入侵后,普什图族受到打压;90年代中期,塔利班政权上台,成千上万的哈扎拉人被杀害。“阿富汗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种族问题,普什图族、哈扎拉族等种族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和谐。”马赫米扎达曾苦着小脸在镜头前低语,“我们其实不希望出现任何种族问题。”
性侵、种族冲突这些在阿富汗最具争议的问题让马赫米扎达陷入了危机。“这和阿富汗的尊严相违背,也是对阿富汗文化的挑战。他们不会觉得这是发生在电影里的事情,而是马赫米扎达真的被强奸了。”他的父亲忧心忡忡,“部落的人会视我儿子为敌人,他们会割断他的喉咙。”
果不其然,拍完电影回到阿富汗后,马赫米扎达的安全就遭到威胁。在喀布尔坐车时,有眼尖的行人看到车里的马赫米扎达,抓起一块石头砸向车窗,破口大骂。
直到这时,电影出品方派拉蒙公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首映前,马赫米扎达等几个小演员与监护人从喀布尔转移到了阿联酋迪拜,上映日期也因此推迟了6周。因为签证问题,这群“小难民”没能参加好莱坞埃及剧院举行的首映式。
随着电影名声大噪,塔利班开始追杀马赫米扎达,大家更担心他的安危了。剧组顾问、中东关系专家里奇?克莱恩说,“孩子们被无辜地卷入是非和危险当中,我们欠他们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迪拜生活的两年中,马赫米扎达获得了暂时的安宁,留在喀布尔的亲人也可以拿到补贴。如果孩子们决定留下,派拉蒙将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直到18岁。
然而,马赫米扎达的父亲没获得迪拜签证,父子俩不得不返回阿富汗。此时,塔利班仍在追杀马赫米扎达。马赫米扎达决定不再过东躲西藏的日子,而要去追寻新生活:从中亚到俄罗斯、白俄罗斯再到瑞典,他跨越了6000多公里。为了偷渡到瑞典,马赫米扎达在波罗的海游了8个多小时,在精疲力竭的最后一刻,浑身湿透的马赫米扎达摇摇晃晃起身,瑟瑟发抖地站到了岸边,他终于活了下来。 现在想起来,马赫米扎达还心有余悸:“我们曾经整整两天没有吃上一口饭。”
如今,马赫米扎达生活在瑞典博伦厄,一个波光粼粼、山清水秀的小城。寄养家庭对他很好,还教他瑞典语。今年8月,20岁的马赫米扎达成了一名大学生,他打了耳洞,换了新发型,看上去时尚了许多。“我再也不用因为童年演过这样的戏羞愧了。”业余时间,他还为当地一支足球队效力。但他依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去电影学校读书——眼神望向你的时候,他还是那个善良勇敢的小哈桑。
让马赫米扎达吃惊的是,不少瑞典人知道他就是扮演《追风筝的人》的哈桑时,对他赞不绝口,甚至感动落泪。“他们不敢相信,以前的小童星会沦落为一名难民。”前些时候,一位电影艺术家送给马赫米扎达一只风筝,他自嘲地笑笑:“其实你知道吗,我从未真正地放过一次风筝。但我知道,这只风筝蕴含着美好的祝愿。”
因为《追风筝的人》,阿富汗演员艾哈迈德?汗?马赫米扎达有了另一个名字——小哈桑。正是因为这个角色,8年来,他饱受人身威胁,漂泊各地,如今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个追风筝的少年,终于有机会看看云淡风轻的天空有多美妙。
影史上最出色的儿童表演
几只风筝在阿富汗的天空摇曳,一群少年欢呼着追逐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跟我走!”小哈桑向阿米尔少爷招招手,拉着他穿过广场,穿过市集,跑向了和大队人马相反的巷子尽头,静静等待。
“风筝会飞到这儿来吗?你没有骗我吧?”阿米尔向上望着,根本没看到刚刚追的那只风筝。
小哈桑眯起眼睛,带着小小的自信:“相信我,阿米尔少爷,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
“看!风筝来了!”远处追逐的少年盯着那只风筝一头扎进哈桑怀中。只要有哈桑在,阿米尔就不用担心风筝比赛的结果。
这是电影《追风筝的人》开始的一幕。它改编自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小说,以阿富汗少年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人生际遇,展现了阿富汗数十年的生活画卷。2007年,美国导演马克?福斯特把小说搬上了大银幕。
当年夏天,福斯特飞到阿富汗,挑选饰演阿米尔和哈桑的小演员,2000多个孩子参加试镜,但福斯特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9月,他們终于找到了饰演小阿米尔的泽科瑞拉?伊布拉赫米。为了寻找小哈桑,福斯特到了喀布尔一所文法学校,让孩子们一个个表演电影中的桥段。12岁的马赫米扎达童真自然的表演让福斯特眼前一亮,“他就是哈桑!”
之后,剧组安排马赫米扎达向当地一位风筝艺人学习放风筝。“比起放风筝,我更喜欢踢足球。”开拍没多久,剧组就被塔利班下了驱逐令,福斯特带着两个小家伙辗转来到了中国喀什,完成了拍摄。
电影中,哈扎拉族的哈桑谨守着仆人的本分,保护着普什图族的少爷阿米尔。阿米尔受欺负时,瘦小的哈桑总是出头为他讨回公道。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小哈桑兴高采烈地追到了风筝,却被一群普什图族小混混逼到墙角,遭到了不良少年阿瑟夫的强暴。当时,阿米尔就在巷子口,却选择了视而不见,哈桑则默默接受了他的冷漠。
马赫米扎达的出色表演,让银幕上的小哈桑活了,充满着智慧和勇气,却遭遇背叛和不幸,打动了人心里最柔软的角落。《纽约时报》评论称“这堪称影史上最出色的儿童表演。”
因为饰演哈桑,马赫米扎达拿到了5000英镑(1英镑约合9.8元人民币)的酬金。在阿富汗,一名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35英镑。
被塔利班刺杀
拍摄巷子里的性侵戏分时,导演福斯特让马赫米扎达脱下裤子,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福斯特又劝:“如果没有这场戏,整个电影会一团糟。”马赫米扎达急得大喊:“你在考虑你的电影,但有没有考虑过我!我是个阿富汗人,所有的阿富汗人,都不会接受这样做。”最后,他们商定,性侵戏以模糊的象征性镜头一带而过,并且会在上映时被剪掉。但是,这个模糊的镜头还是出现在大银幕上。
此外,影片中敏感的种族关系问题也让马赫米扎达和家人担忧不已。在影片反映的上世纪70年代,普什图族等级高于哈扎拉;1979年苏联入侵后,普什图族受到打压;90年代中期,塔利班政权上台,成千上万的哈扎拉人被杀害。“阿富汗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种族问题,普什图族、哈扎拉族等种族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和谐。”马赫米扎达曾苦着小脸在镜头前低语,“我们其实不希望出现任何种族问题。”
性侵、种族冲突这些在阿富汗最具争议的问题让马赫米扎达陷入了危机。“这和阿富汗的尊严相违背,也是对阿富汗文化的挑战。他们不会觉得这是发生在电影里的事情,而是马赫米扎达真的被强奸了。”他的父亲忧心忡忡,“部落的人会视我儿子为敌人,他们会割断他的喉咙。”
果不其然,拍完电影回到阿富汗后,马赫米扎达的安全就遭到威胁。在喀布尔坐车时,有眼尖的行人看到车里的马赫米扎达,抓起一块石头砸向车窗,破口大骂。
直到这时,电影出品方派拉蒙公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首映前,马赫米扎达等几个小演员与监护人从喀布尔转移到了阿联酋迪拜,上映日期也因此推迟了6周。因为签证问题,这群“小难民”没能参加好莱坞埃及剧院举行的首映式。
随着电影名声大噪,塔利班开始追杀马赫米扎达,大家更担心他的安危了。剧组顾问、中东关系专家里奇?克莱恩说,“孩子们被无辜地卷入是非和危险当中,我们欠他们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海里游了8小时
在迪拜生活的两年中,马赫米扎达获得了暂时的安宁,留在喀布尔的亲人也可以拿到补贴。如果孩子们决定留下,派拉蒙将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直到18岁。
然而,马赫米扎达的父亲没获得迪拜签证,父子俩不得不返回阿富汗。此时,塔利班仍在追杀马赫米扎达。马赫米扎达决定不再过东躲西藏的日子,而要去追寻新生活:从中亚到俄罗斯、白俄罗斯再到瑞典,他跨越了6000多公里。为了偷渡到瑞典,马赫米扎达在波罗的海游了8个多小时,在精疲力竭的最后一刻,浑身湿透的马赫米扎达摇摇晃晃起身,瑟瑟发抖地站到了岸边,他终于活了下来。 现在想起来,马赫米扎达还心有余悸:“我们曾经整整两天没有吃上一口饭。”
如今,马赫米扎达生活在瑞典博伦厄,一个波光粼粼、山清水秀的小城。寄养家庭对他很好,还教他瑞典语。今年8月,20岁的马赫米扎达成了一名大学生,他打了耳洞,换了新发型,看上去时尚了许多。“我再也不用因为童年演过这样的戏羞愧了。”业余时间,他还为当地一支足球队效力。但他依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去电影学校读书——眼神望向你的时候,他还是那个善良勇敢的小哈桑。
让马赫米扎达吃惊的是,不少瑞典人知道他就是扮演《追风筝的人》的哈桑时,对他赞不绝口,甚至感动落泪。“他们不敢相信,以前的小童星会沦落为一名难民。”前些时候,一位电影艺术家送给马赫米扎达一只风筝,他自嘲地笑笑:“其实你知道吗,我从未真正地放过一次风筝。但我知道,这只风筝蕴含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