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期,按照教育部、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各高校实行了在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的程序。当前高校就业数据统计制度下,就业协议除了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书面凭证,在整个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高校来说,就业协议还是就业率真实性的支撑证明材料。线上办理就业协议看起来能为学生提供便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亟需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线上;就业协议;困境;效率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874万,原本就较为突出的就业压力大的问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更是较为严峻。疫情当前,为避免人群聚集,保护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身体健康,按照教育部、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各高校已经暂停了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各部门也在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
宣讲会、招聘会甚至面试都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形式进行,比起现场的宣讲、面试,线上招聘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企业及毕业生的成本。对学生、和高校来说就业协议除了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书面凭证,在整个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当前高校就业数据统计制度下对高校来说,就业协议还是就业率真实性的支撑证明材料。但是线上办理就业协议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
线上签订的就业协议即使没有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也依然依据原有规定需要三方主体签字盖章方能生效,即需要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三方盖章,并且学校一方还要增加学院盖章。因就业协议需要学校方的盖章,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了便利,因为对高校来说,就业协议还是就业率真实性的支撑证明材料,企业盖章、学生签字后需要学院和学校盖章,一式四份的协议,盖完章学校可以收回保管其中两份作为就业数据录入的原始依据和就业率真实性的证明材料。但是,就业协议至少要经过“四方”主体的流转,所以原本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线下就业协议办理,只需要企业来学校招聘是带上公章或者企业把就业协议盖章后寄给学生,学生在校内很快就能完成协议办理。但是所谓的网上办理就业手续,乍听起来觉得操作简便,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协议、合同上的电子公章容易引发后续的纠纷,所以出于对学生和企业自身的保护,大部分高校和企业目前即使是线上办理就业协议也没有开通加盖电子公章的功能。大部分可以网上签约的学校采用的签约流程大致为①企业在线上发起邀约,学生应约②企业打印盖章③快递给学生签字后继续在就业创业网上传协议照片④学生将协议及协议返回地址一并快递给学院就业负责老师⑤学院盖章后到学校集中办理后邮寄返回给毕业生。各学校网上签约流程基本大同小异,基本相同的是所谓的网上签约起到的是在网上可以自行打印就业协议,无需到学校领取。但是仔细思考其过程就会发现,因为就业需要经过“四方”主体的认可,在不能当面进行签约时,中间的传递过程并不能在网上实现而需要通过快递邮寄的方式。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快递压力大、速度慢还很可能遇到快递文件丢失,这些都是就业协议传递过程中的风险与低效率。
通过高校毕业生“线上办理就协议”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就业协议必须有学校和学院签字盖章,过分强调高校的就业协议主体地位,既不符合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也不符合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广东、上海等地的就业协议早就对此进行了改革,明确了协议主体是畢业生和用人单位,高校基于就业服务管理职能只是作为鉴证方,其是否签字盖章不影响就业协议的成立生效。二是如果就业协议不需要校方盖章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作为就业率真实性的材料如何收集。就业数据的真实性事实上通过很多渠道是可以判断的,首先是每年大部分高校的就业质量年报都会请到第三方进行调研,其中就包括对就业率的调研。其次,应届毕业生本人在每年5月15日至年底在学信网查询、反馈毕业去向,对于反馈信息错误的学校需要就业部门需要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上传佐证材料,或更正错误信息。再次,在就业数据真实性抽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打电话联系毕业生或用人单位的方式验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所以通过以上多种渠道已经可以作为就业数据的证明材料,不一定必须要由学校来收集留存所有学生的就业协议。
参考文献
[1]陈雨菡. 我国大学生就业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6.
[2]闫立朝.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3]陈敏. 废除高校毕业生三方协议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11,8.
[4]张冬梅.《就业协议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
关键词:线上;就业协议;困境;效率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874万,原本就较为突出的就业压力大的问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更是较为严峻。疫情当前,为避免人群聚集,保护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身体健康,按照教育部、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各高校已经暂停了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各部门也在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
宣讲会、招聘会甚至面试都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形式进行,比起现场的宣讲、面试,线上招聘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企业及毕业生的成本。对学生、和高校来说就业协议除了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书面凭证,在整个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当前高校就业数据统计制度下对高校来说,就业协议还是就业率真实性的支撑证明材料。但是线上办理就业协议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
线上签订的就业协议即使没有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也依然依据原有规定需要三方主体签字盖章方能生效,即需要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三方盖章,并且学校一方还要增加学院盖章。因就业协议需要学校方的盖章,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了便利,因为对高校来说,就业协议还是就业率真实性的支撑证明材料,企业盖章、学生签字后需要学院和学校盖章,一式四份的协议,盖完章学校可以收回保管其中两份作为就业数据录入的原始依据和就业率真实性的证明材料。但是,就业协议至少要经过“四方”主体的流转,所以原本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线下就业协议办理,只需要企业来学校招聘是带上公章或者企业把就业协议盖章后寄给学生,学生在校内很快就能完成协议办理。但是所谓的网上办理就业手续,乍听起来觉得操作简便,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协议、合同上的电子公章容易引发后续的纠纷,所以出于对学生和企业自身的保护,大部分高校和企业目前即使是线上办理就业协议也没有开通加盖电子公章的功能。大部分可以网上签约的学校采用的签约流程大致为①企业在线上发起邀约,学生应约②企业打印盖章③快递给学生签字后继续在就业创业网上传协议照片④学生将协议及协议返回地址一并快递给学院就业负责老师⑤学院盖章后到学校集中办理后邮寄返回给毕业生。各学校网上签约流程基本大同小异,基本相同的是所谓的网上签约起到的是在网上可以自行打印就业协议,无需到学校领取。但是仔细思考其过程就会发现,因为就业需要经过“四方”主体的认可,在不能当面进行签约时,中间的传递过程并不能在网上实现而需要通过快递邮寄的方式。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快递压力大、速度慢还很可能遇到快递文件丢失,这些都是就业协议传递过程中的风险与低效率。
通过高校毕业生“线上办理就协议”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就业协议必须有学校和学院签字盖章,过分强调高校的就业协议主体地位,既不符合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也不符合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广东、上海等地的就业协议早就对此进行了改革,明确了协议主体是畢业生和用人单位,高校基于就业服务管理职能只是作为鉴证方,其是否签字盖章不影响就业协议的成立生效。二是如果就业协议不需要校方盖章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作为就业率真实性的材料如何收集。就业数据的真实性事实上通过很多渠道是可以判断的,首先是每年大部分高校的就业质量年报都会请到第三方进行调研,其中就包括对就业率的调研。其次,应届毕业生本人在每年5月15日至年底在学信网查询、反馈毕业去向,对于反馈信息错误的学校需要就业部门需要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上传佐证材料,或更正错误信息。再次,在就业数据真实性抽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打电话联系毕业生或用人单位的方式验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所以通过以上多种渠道已经可以作为就业数据的证明材料,不一定必须要由学校来收集留存所有学生的就业协议。
参考文献
[1]陈雨菡. 我国大学生就业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6.
[2]闫立朝.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制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3]陈敏. 废除高校毕业生三方协议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11,8.
[4]张冬梅.《就业协议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