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吴正宪曾说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小学生在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尤为重要。
一、从细节入手——常规要求
习惯的养成从细节开始,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常规工作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
科学上的研究要求在三年级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就开始了。
1.分组、选课代表
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有这种苦恼:教师一个人,学生有四十多人,如何能关注到全体呢?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把全班学生分组,以小组作为一个团体,教师就需要关注各个小组,这样在数量上就减少许多,方便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分组后对每组每个学生按照一定顺序编号。对于每个小组的组长采取轮流担当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体验和锻炼。指出小组长职责:带领小组同学讨论、实验;负责收发科学书;实验器材的领取、整理上交。课代表是教师的小助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选择学生们信任的孩子,一般选择两个,方便任务的分工与合作。
2.说明准备要求
课前准备。每节科学课上课前,准备好笔袋带到实验室,放在桌肚里,用的时候拿出来,用完放回去,请学生按照要求做一做。小组长将实验册发给组员,给自己的实验册写上编号,按照几组/几号,如第一小组总共有5人,实验册分别是一/1、一/2、一/3、一/4、一/5。
3.制订课堂常规
就如何上好科学课这个话题,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和完善以下一些课堂常规:
上课坐姿要端正,不随便说笑,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听讲不仅是倾听教师的提问,边听边想,还要倾听同学的发言,记住他人讲话的要点,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他人讲完后,再举手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或评价他人发言并进行补充。
勇于发言。发言前先举手,得到同意后起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表述能有序完整。
小组讨论。由组长组织,每个人积极参与,一般按组内号码顺序开始说,如果1号组员讲不出,可以让2号组员开始,依次讲下去,如果后面的组员发现自己想讲的已经讲过了,可以说:“我同意×××的说法。”
动手操作。实验器材领取后,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就按照号码顺序进行,如果不能,则由组长安排,不争不抢,合作完成。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汇报交流。小组讨论或操作后都需要汇报,小组内推选出代表汇报,或者由组长进行汇报。
学生对于这么多课堂常规要求较难记住,为便于记忆编成顺口溜: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善于倾听;动手操作,不争不抢;小组活动,高效完成。
二、从大处着眼——评价激励
大处着眼是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科学课的学习非常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因此,合作常规也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合作对于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三年级刚开始科学课的学习,这时是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期。
每节课对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合作高效、汇报条理清晰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加星的形式记录表扬次数,每个月按照累积星星数量评出金牌、银牌、铜牌,给小组颁发小奖状。这样一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大家一起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我在课堂中常常善用的评价激励语,如,“××小组的同学眼睛一直盯着老师,他们听得很认真!”“你们小组想法很特别,为你们的认真交流点赞!”。还有,“你们发现得真多!观察真仔细!”“你们小组真爱思考!”“你们小组合作得真好!”等等。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不恰当,可以说:“请再思考一下。”“让我们听听其他人的想法。”总之,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除了激励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如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个加以肯定的点头或眼神都能使学生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与众不同,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2.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以达到自我进步的目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自己认为在准备、纪律、发言、合作方面有突出表现,就可以在自己实验册的评价栏对应项加一颗星,每周评价一次。学期末分项统计。
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可以相互提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月组织一次相互交流的内容,尽量给出一定的评价时间,创造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学期结束时结合学生互评,综合记录学生的学业水平。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三、结束语
利用评价去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并逐渐在评价中学会科学的态度,形成积极的、良性的研究习惯。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研究習惯,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科学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常州市龙城小学 江苏】
一、从细节入手——常规要求
习惯的养成从细节开始,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常规工作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
科学上的研究要求在三年级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就开始了。
1.分组、选课代表
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有这种苦恼:教师一个人,学生有四十多人,如何能关注到全体呢?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上把全班学生分组,以小组作为一个团体,教师就需要关注各个小组,这样在数量上就减少许多,方便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分组后对每组每个学生按照一定顺序编号。对于每个小组的组长采取轮流担当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体验和锻炼。指出小组长职责:带领小组同学讨论、实验;负责收发科学书;实验器材的领取、整理上交。课代表是教师的小助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选择学生们信任的孩子,一般选择两个,方便任务的分工与合作。
2.说明准备要求
课前准备。每节科学课上课前,准备好笔袋带到实验室,放在桌肚里,用的时候拿出来,用完放回去,请学生按照要求做一做。小组长将实验册发给组员,给自己的实验册写上编号,按照几组/几号,如第一小组总共有5人,实验册分别是一/1、一/2、一/3、一/4、一/5。
3.制订课堂常规
就如何上好科学课这个话题,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共同制定和完善以下一些课堂常规:
上课坐姿要端正,不随便说笑,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听讲不仅是倾听教师的提问,边听边想,还要倾听同学的发言,记住他人讲话的要点,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他人讲完后,再举手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或评价他人发言并进行补充。
勇于发言。发言前先举手,得到同意后起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表述能有序完整。
小组讨论。由组长组织,每个人积极参与,一般按组内号码顺序开始说,如果1号组员讲不出,可以让2号组员开始,依次讲下去,如果后面的组员发现自己想讲的已经讲过了,可以说:“我同意×××的说法。”
动手操作。实验器材领取后,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就按照号码顺序进行,如果不能,则由组长安排,不争不抢,合作完成。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汇报交流。小组讨论或操作后都需要汇报,小组内推选出代表汇报,或者由组长进行汇报。
学生对于这么多课堂常规要求较难记住,为便于记忆编成顺口溜: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善于倾听;动手操作,不争不抢;小组活动,高效完成。
二、从大处着眼——评价激励
大处着眼是要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科学课的学习非常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因此,合作常规也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合作对于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三年级刚开始科学课的学习,这时是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期。
每节课对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合作高效、汇报条理清晰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加星的形式记录表扬次数,每个月按照累积星星数量评出金牌、银牌、铜牌,给小组颁发小奖状。这样一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大家一起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我在课堂中常常善用的评价激励语,如,“××小组的同学眼睛一直盯着老师,他们听得很认真!”“你们小组想法很特别,为你们的认真交流点赞!”。还有,“你们发现得真多!观察真仔细!”“你们小组真爱思考!”“你们小组合作得真好!”等等。对于学生的回答,如果不恰当,可以说:“请再思考一下。”“让我们听听其他人的想法。”总之,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除了激励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如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个加以肯定的点头或眼神都能使学生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与众不同,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2.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以达到自我进步的目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自己认为在准备、纪律、发言、合作方面有突出表现,就可以在自己实验册的评价栏对应项加一颗星,每周评价一次。学期末分项统计。
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可以相互提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月组织一次相互交流的内容,尽量给出一定的评价时间,创造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学期结束时结合学生互评,综合记录学生的学业水平。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三、结束语
利用评价去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并逐渐在评价中学会科学的态度,形成积极的、良性的研究习惯。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研究習惯,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科学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常州市龙城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