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117—01
一、以新课本内容为主导,适当加入旧课本内容,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新课程中的知识是“主干”,围绕这个“主干”,老师应该适时地添加部分教学内容,一来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二来可弥补主干知识的“干枯”,不至于学生认为教师是“照本宣科”;三来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适度和适时地添加部分教学内容呢?我认为在新课本基础上,应将旧人教版课本中的内容适度融合进课堂教学的办法比较好。首先,难易度相对适中;其次,取舍的拿捏也较为容易掌握;再次,高考中的一些“盲点”在旧课本中也有所涉及。如,前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教师在讲到抗战部分时就可以将此前讲过的“九一八事变”回顾后,可加入课本中没有的“一二·九运动”、“八一三淞沪抗战”、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等内容,这样会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国抗日战争,并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教学中有意識地“前拉后扯”、“左顾右盼”,使学生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构架
如,在讲到“近代英美政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时,可以提问学生中国古代有类似的制度吗?学生中必然会有人说出三省六部。此时,老师引导大家比较二者的异同,在争辩中让学生自己细细体会二者的区别,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这样,看似不相关的两个历史概念,在相互的辩论中能使学生明白一个是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一个是中国古代为了加强皇权所采取的封建专制制度。简单几句,已泾渭分明。学生不仅对本节课的三权分立有所掌握,同时也对三省六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如,在讲到“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教师提出新疆自治区是在1955年成立,那么,新疆地区此前被称为什么?什么时候新疆才与中原地区有正式往来呢?学生必然开始讨论。此时,教师可适时地做“前拉后扯”式的引导与启发:新疆古称西域、回疆等,与中原正式往来可追溯到中国西汉时著名的“张骞通西域”,而公元前60年,在新疆轮台建立西域都护府后新疆始终隶属中央政权管辖。这样,既能使本节枯燥无味的课显得别开生面,又不至陷于照本宣科的呆板。更重要的是,在回顾古代历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又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常态化教学中这样的“左顾右盼”、“前拉后扯”能使课堂教学立足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引导启发生动活泼;授课过程也能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讲解亦能收发自如,既学习新内容,又回顾旧知识,师生互动畅谈于课堂,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三、适度拓展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的历史课本中,抗日战争部分中首次加入了中国远征军的内容,应该说是相当适时和有必要的。为了让学生较为真实和感性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纪录片《中国远征军》。通过自身的实践,我认为效果非常好:学生会被中国远征军纪律之严明、作战之英勇、牺牲之惨重、战争之惨烈所震撼和感动;而对侵华日寇的愤慨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作為史料的资料片也弥补了课本内容的不足。
课改后,历史课本已经注意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这是极好的。在讲书法、绘画、戏曲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度延展内容,或是亲自示范、或是展示图片、或是讲述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不断发展的,汉字诞生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字体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此时,教师可在黑板上亲自示范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在鉴赏《萧翼赚兰亭图》这幅国画时,讲述作为当时御史的萧翼通过请和尚喝酒,在其醉酒后骗取王羲之真迹《兰亭序》的背景故事……这些灵活多变的课堂处理方式,在弥补课本空洞乏味、讲解缺乏直观的同时,又展示了教师备课的基本功以及对课堂实际的掌控能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LZ2016_10)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117—01
一、以新课本内容为主导,适当加入旧课本内容,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新课程中的知识是“主干”,围绕这个“主干”,老师应该适时地添加部分教学内容,一来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二来可弥补主干知识的“干枯”,不至于学生认为教师是“照本宣科”;三来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适度和适时地添加部分教学内容呢?我认为在新课本基础上,应将旧人教版课本中的内容适度融合进课堂教学的办法比较好。首先,难易度相对适中;其次,取舍的拿捏也较为容易掌握;再次,高考中的一些“盲点”在旧课本中也有所涉及。如,前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教师在讲到抗战部分时就可以将此前讲过的“九一八事变”回顾后,可加入课本中没有的“一二·九运动”、“八一三淞沪抗战”、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等内容,这样会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国抗日战争,并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教学中有意識地“前拉后扯”、“左顾右盼”,使学生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构架
如,在讲到“近代英美政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时,可以提问学生中国古代有类似的制度吗?学生中必然会有人说出三省六部。此时,老师引导大家比较二者的异同,在争辩中让学生自己细细体会二者的区别,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这样,看似不相关的两个历史概念,在相互的辩论中能使学生明白一个是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一个是中国古代为了加强皇权所采取的封建专制制度。简单几句,已泾渭分明。学生不仅对本节课的三权分立有所掌握,同时也对三省六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如,在讲到“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教师提出新疆自治区是在1955年成立,那么,新疆地区此前被称为什么?什么时候新疆才与中原地区有正式往来呢?学生必然开始讨论。此时,教师可适时地做“前拉后扯”式的引导与启发:新疆古称西域、回疆等,与中原正式往来可追溯到中国西汉时著名的“张骞通西域”,而公元前60年,在新疆轮台建立西域都护府后新疆始终隶属中央政权管辖。这样,既能使本节枯燥无味的课显得别开生面,又不至陷于照本宣科的呆板。更重要的是,在回顾古代历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又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常态化教学中这样的“左顾右盼”、“前拉后扯”能使课堂教学立足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引导启发生动活泼;授课过程也能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讲解亦能收发自如,既学习新内容,又回顾旧知识,师生互动畅谈于课堂,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三、适度拓展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的历史课本中,抗日战争部分中首次加入了中国远征军的内容,应该说是相当适时和有必要的。为了让学生较为真实和感性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纪录片《中国远征军》。通过自身的实践,我认为效果非常好:学生会被中国远征军纪律之严明、作战之英勇、牺牲之惨重、战争之惨烈所震撼和感动;而对侵华日寇的愤慨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作為史料的资料片也弥补了课本内容的不足。
课改后,历史课本已经注意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这是极好的。在讲书法、绘画、戏曲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度延展内容,或是亲自示范、或是展示图片、或是讲述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不断发展的,汉字诞生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字体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此时,教师可在黑板上亲自示范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在鉴赏《萧翼赚兰亭图》这幅国画时,讲述作为当时御史的萧翼通过请和尚喝酒,在其醉酒后骗取王羲之真迹《兰亭序》的背景故事……这些灵活多变的课堂处理方式,在弥补课本空洞乏味、讲解缺乏直观的同时,又展示了教师备课的基本功以及对课堂实际的掌控能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LZ2016_10)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