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经济的繁荣加快了快餐式文化的进程,书籍装帧设计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析“材美工巧”设计理念在当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将从参与性、回归性、平衡性和耐久性四个原则来具体说明,并解读书籍装帧设计原则的细节内涵。
关键词:参与性 回归性 平衡性 耐久性
一、参与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中参与性原则,是人与物的相互参与交融。这里的参与不仅指设计师需要参与到工艺制作设计之中,也要求设计师遵循书籍选取材料,而后根据所设计的书籍本身需要的材质选取合适的制造工艺,完成工艺制作的流程,最终将书籍以实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阶段的人与器物的关系,属于设计师投入器物设计之中的参与感。但这只是设计参与性原则的一部分,参与性原则的另一方面是指,读者也需要参与到设计中,而这种参与就包含于读者在实际生活中阅读书籍的细致过程中,读者阅读时感受书籍的品质、质感,与书籍产生使用交流,这就是设计参与性原则中,读者参与到设计中的含义。只有设计师与书籍,使用者与书籍共同达到良好的参与形态,参与性原则才能被切实地贯彻实施。
二、回归性原则
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以及社会大众在精神层面消费需求的持续发展,众多宏观背景下的因素都逐渐导致现当代社会文化中不断丰富多元的艺术设计风格以及多种的艺术评价模式和标准。
与此同时,社会大众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大大加快、城市生活本身具有的喧哗浮躁特质,促使社会大众对于更为纯朴、自然的宜居环境和艺术设计愈发地向往和渴求。这样的转变在艺术形式上的体现最为明显,工艺设计艺术逐渐化繁为简,开始更趋于简洁朴素的设计风格。
在我国,大众普遍在心理学角度上出现对古朴自然的传统设计风格的追求,与此对照的则是现代设计当中逐渐出现返璞归真的审美回归趋势。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艺术设计当中的回归性原则。
艺术设计不只需要注重外在形式的表达,还需要注重内核的文化蕴含以及对传统艺术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十分呼应社会大众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简洁舒适、怡然富有美感的追求。艺术设计当中更多的是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是一种对原始纯真之美的回归与继承。艺术设计当中对本土文化的回归也是我们必须注重的。
三、平衡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的平衡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其中一层含义指的是书籍装帧设计局部细节设计和整体审美设计、艺术风格的统一平衡。另一层意思则是指,作为书籍制造工艺原材料的选取采集,应顺应自然生态发展要求,让工艺制作可以在现实层面保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曾提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其实讲的就是一种平衡。
这份平衡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也是人从自然索取材料所制而成的工艺器物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只有保持好这份平衡感,工艺制造、工艺设计才可以在一种和谐的良性循环之中不断健康发展。
书籍装帧艺术设计要做到整体设计风格和局部表现形式的平衡,首先需要想到的就是局部用材的质地美感与整体的设计美感是否相贴合。
四、耐久性原则
书籍的耐久性,体现在书籍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耐久性表达以及情感耐久性的传递,也体现在书籍装帧工艺中所选取的材质耐久度和工藝加工的牢靠性。书籍材质的耐久性表现主要取决于材质本身的耐用程度和质量硬度等固定指标。书籍材质的演变过程,也是书籍耐久度发展的体现之一。比如书籍材质从古时竹简、丝绸、牛羊皮纸,发展到现如今的轻型纸张,耐久度和耐用性也随之发展提高。
书籍虽然具有由装帧工艺加工后所附属的外在审美功能,但是书籍本身存在的内在属性是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工具而被出版制造。可以说书籍的文化属性是书籍存在的本源。
对书籍的阅读者来说,虽然书籍装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籍对于阅读者本人的观感、触感,但阅读书籍这个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与书籍之中所记述的文化知识、文字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满足精神情感需求。因此,对书籍而言,其本身记载文字的情感持久性会直接影响书籍是否能长久地被传播。
参考文献:
[1]张超.试论《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蕴含的美学思想[J].西江月,2013(04).
[2]高峻.由中国传统造物观谈优秀平面设计的标准[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6).
[3]严西育.唐代书籍装帧中旋风装艺术风格演变钩沉[J].兰台世界,2015(15).
(作者简介:陈希婷,女,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2016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参与性 回归性 平衡性 耐久性
一、参与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中参与性原则,是人与物的相互参与交融。这里的参与不仅指设计师需要参与到工艺制作设计之中,也要求设计师遵循书籍选取材料,而后根据所设计的书籍本身需要的材质选取合适的制造工艺,完成工艺制作的流程,最终将书籍以实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阶段的人与器物的关系,属于设计师投入器物设计之中的参与感。但这只是设计参与性原则的一部分,参与性原则的另一方面是指,读者也需要参与到设计中,而这种参与就包含于读者在实际生活中阅读书籍的细致过程中,读者阅读时感受书籍的品质、质感,与书籍产生使用交流,这就是设计参与性原则中,读者参与到设计中的含义。只有设计师与书籍,使用者与书籍共同达到良好的参与形态,参与性原则才能被切实地贯彻实施。
二、回归性原则
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以及社会大众在精神层面消费需求的持续发展,众多宏观背景下的因素都逐渐导致现当代社会文化中不断丰富多元的艺术设计风格以及多种的艺术评价模式和标准。
与此同时,社会大众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大大加快、城市生活本身具有的喧哗浮躁特质,促使社会大众对于更为纯朴、自然的宜居环境和艺术设计愈发地向往和渴求。这样的转变在艺术形式上的体现最为明显,工艺设计艺术逐渐化繁为简,开始更趋于简洁朴素的设计风格。
在我国,大众普遍在心理学角度上出现对古朴自然的传统设计风格的追求,与此对照的则是现代设计当中逐渐出现返璞归真的审美回归趋势。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艺术设计当中的回归性原则。
艺术设计不只需要注重外在形式的表达,还需要注重内核的文化蕴含以及对传统艺术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十分呼应社会大众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简洁舒适、怡然富有美感的追求。艺术设计当中更多的是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是一种对原始纯真之美的回归与继承。艺术设计当中对本土文化的回归也是我们必须注重的。
三、平衡性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的平衡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其中一层含义指的是书籍装帧设计局部细节设计和整体审美设计、艺术风格的统一平衡。另一层意思则是指,作为书籍制造工艺原材料的选取采集,应顺应自然生态发展要求,让工艺制作可以在现实层面保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曾提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其实讲的就是一种平衡。
这份平衡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也是人从自然索取材料所制而成的工艺器物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只有保持好这份平衡感,工艺制造、工艺设计才可以在一种和谐的良性循环之中不断健康发展。
书籍装帧艺术设计要做到整体设计风格和局部表现形式的平衡,首先需要想到的就是局部用材的质地美感与整体的设计美感是否相贴合。
四、耐久性原则
书籍的耐久性,体现在书籍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耐久性表达以及情感耐久性的传递,也体现在书籍装帧工艺中所选取的材质耐久度和工藝加工的牢靠性。书籍材质的耐久性表现主要取决于材质本身的耐用程度和质量硬度等固定指标。书籍材质的演变过程,也是书籍耐久度发展的体现之一。比如书籍材质从古时竹简、丝绸、牛羊皮纸,发展到现如今的轻型纸张,耐久度和耐用性也随之发展提高。
书籍虽然具有由装帧工艺加工后所附属的外在审美功能,但是书籍本身存在的内在属性是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工具而被出版制造。可以说书籍的文化属性是书籍存在的本源。
对书籍的阅读者来说,虽然书籍装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籍对于阅读者本人的观感、触感,但阅读书籍这个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与书籍之中所记述的文化知识、文字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满足精神情感需求。因此,对书籍而言,其本身记载文字的情感持久性会直接影响书籍是否能长久地被传播。
参考文献:
[1]张超.试论《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蕴含的美学思想[J].西江月,2013(04).
[2]高峻.由中国传统造物观谈优秀平面设计的标准[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6).
[3]严西育.唐代书籍装帧中旋风装艺术风格演变钩沉[J].兰台世界,2015(15).
(作者简介:陈希婷,女,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2016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