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教学的“设疑”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先哲的思想和言论指出了设疑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巧妙设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设疑 创新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教学是问题垒成的思维之山,在数学中疑问无处不在。疑能激趣,学贵有疑。通过设疑,可以激起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促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疑”,为学生自学、发问、讨论等提供场所和素材。让“疑”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做数学的乐趣
  “疑则生奇,疑则生趣”,创造往往从疑问开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我出示5厘米,2厘米,5厘米的小木棒摆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5厘米换成3厘米,用新的三个小木棒去摆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不能摆出三角形产生疑惑,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本课要探讨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发现并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由此可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
  课本知识都是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让学生快捷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应该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捷径。有意的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有益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过程的弯路,在迷茫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强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一旦有了疑问,他们就会深入思考。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感悟结论背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领悟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设置的疑难问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既要层次清晰,又要寓于情感,形象直观。其次,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最后,还应注意疑难问题设置的层次和难度。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①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出示教具,让学生将两组圆柱放入水槽。一组底相等,高不等。一组高相等,底不等。通过实验合作得出结论。当底相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相等时,圆柱底面积越大体积越大。②验证、研究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周长知道半径,测量高度,寻找验证方法。自主验证两个方案,然后记录数据并计算分析得出体积公式。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纷纷开动脑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并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鼓励大胆设疑,培养问题意识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创见性。因此,问题意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倡导的。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我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首先提出问题:“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拍球水平,你们说该怎么办?”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谈自己不同的想法,肯定一个方案。教师以游戏者的角色加入其中拍球水平低的一队,使得两队人数不等。教师启发两队学生针对“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什么才能公平的判断出哪个队拍球水平高”这一问题,展开辩论。得出:当每队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较每个人拍球的个数才合理,引导学生求出两队拍球的平均个数,使得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这样设置易于学生解决问题,探究理解新知识。
  鼓励学生质疑和提出自己个性化的问题。对自己或他人提出问题,就会通过积极思考和有效的计算去证明并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因此,有智慧的问题设计,就成为我的教学追求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大胆质疑的求知精神,引领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王国尽情飞翔,极大的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小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也做出了实验导学的新一步探索。在高中的课程中,实验课可谓“重中之重”,教师的实验演示,或者是学生的实验操作,在化学学习的步伐中都显得举足轻重。但是化学的实验学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实验导学的应用,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等于铺平了化学的学习之路。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导学 导学案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那么学生的动脑
【内容摘要】微课模式是随着这几年电子通讯的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以现代的视频传播媒介为载体,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科目,苏教版教区率先在教学中引进了微课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苏教区微课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提到了概念、应用模式、使用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探索出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 模式 问题  引言  “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本文着重从教师——学生 ——课堂三个因素论述了如何进行情感培养,使之成为数学课堂的催化剂,最终达成高效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培养 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的一切东西,唯独忘记了一种东西——幸福”。因此,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明确
【内容摘要】认真对待每堂数学复习课,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最大化的获取效益,让每堂复习课的时效性最大化,需要老师和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习课 实效性 研究  高中数学,是令许多学生头痛的一门课程,在数学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授课内容,为此苦恼不已。其实高中数学并没有想象的这么难,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就是没有办法完全掌握一堂课的内容。俗话说,课堂十分
班主任工作是一本“难念的经”,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工作是琐碎的、繁重的,有欢乐、有自豪、有欣慰,同时也伴随着烦恼和劳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育才富有实效性。那些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些偏差的学生,即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错过一个教育机会,说不定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开学不久,在夜自习值班的晚上,我正在教室的走道里巡视,有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但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疏导 健康成长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亲朋好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成败。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并未真正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也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在此背景下,以初中语文为例,探究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初中语文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引起各方人士的诟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若能做到“少教多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巧妙的设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低效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少教多学 有效性  早在1978年,吕淑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批评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少、慢、差、费”,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学了十来年的语文,花费了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又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课业负担加重,竞争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  【关键词】自我认识 阳光心态 人际交往
【内容摘要】散文强调形散而神不散,散文教学也应当追求形散于书外而神聚于学生的思路。以选修教材中的散文为基础,沿着该散文的思路向书外发散,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比较中获得认知,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散文教学的空间,也能够抓住散文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选读 形 神  散文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赋予了散文教学以较大的空间(尽管实际教学中常常囿于应试而难以抵达应有的空间),苏教版选修教材中,涉散文